文成公主進藏路線
文成公主進藏路線
文成公主進藏路線(Princess Wencheng route)。文成公主入藏走的是唐蕃古道,這條唐代以來連接中原及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
傳統觀點認為,唐蕃古道就是唐蕃驛道,即公元7世紀至9世紀唐王朝與青藏高原吐蕃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道路。它起自陝西西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全長3000餘公里。
201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四川甘孜州石渠縣文化局對石渠縣境內的早期石刻開展調查工作,發現了3處吐蕃時期石刻群遺存——須巴神山石刻群、白馬神山石刻群、洛須村石刻,總計石刻17幅。這些石刻的發現為唐蕃古道沿金沙江流域的走向提供了資料證據,也為文成公主進藏路線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或經過四川。文成公主的故事流傳已久,然而,令學術界頗為遺憾的是,直至現在,對文成公主當年入藏的路線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考證。
201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四川甘孜州石渠縣文化局對石渠縣境內的早期石刻開展調查工作,發現了3處吐蕃時期石刻群遺存——須巴神山石刻群、白馬神山石刻群、洛須村石刻,總計石刻17幅。這些石刻的發現為唐蕃古道沿金沙江流域的走向提供了資料證據,也為文成公主進藏路線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或經過四川。
文成公主進藏
同時,這次的新發現和以前在青海玉樹等地發現的石刻以及文成公主廟都可以聯繫起來,說明從玉樹往南可能有通道。此外,橫斷山一帶三江匯流形成的南北走向大河谷,也是自古以來的一條通道,甚至成為民族大走廊。從這點看,石渠及周邊像一個丁字路口,從這裡向西走也有可能到達。
張建林認為,這些石刻群表明石渠縣也是唐朝與吐蕃交往的交通通道經過地之一,可能是一條佛教傳播之路,也可能是運兵之路,或是商業之路。
根徠據石刻的題材全部為佛教內容,相對應的祈願文也都跟佛教和為赤松德贊祈福有關,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什麼人會過往雕刻石刻群的石渠縣,為何石刻的祈禱對象不是自己家人而是贊普?羅文華推測,這些石刻的作者很可能具有官方背景,而這條道路也勢必是官商常行的通途。從而以此證明石渠歷史上至少是唐蕃官道中一條不為人知的輔助線,甚至還可能會是文成公主進藏百年後的一條主線。
從唐王朝的國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至終點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拉薩),跨越今陝西、甘肅、青海和西藏4個省區,全長約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它的大致路線是:從長安沿渭水北岸越過陝甘兩省界山——隴山到達秦州(今甘肅天水),溯渭水繼續西上越鳥鼠山到臨州(甘肅臨洮);從臨洮西北行,經河州(甘肅臨夏)渡黃河進入青海境內;再經龍支城(青海民和柴溝北古城)西北行到鄯州(青海樂都)。以上可以稱古道東段,全在唐王朝境內。
古道西段經鄯城(西寧)、臨蕃城(湟中哆吧)至綏戎城(湟源縣南);沿羌水(湟水南源藥水河)經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嶺(日月山)、尉遲川(倒淌河)至莫離驛(共和東巴);經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錄驛(興海大河壩)、暖泉(溫泉)、烈謨海(喀拉海)、過海(瑪多黃河沿),越紫山(巴顏喀拉山),渡氂牛河(通天河),經玉樹地區,過當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閣川驛);繼續沿今青藏公路經羊八井(農歌驛)到邏些(拉薩)。
文成公主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