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班舞譜
拉班舞譜
拉班舞譜是“現代舞理論之父”——匈牙利人魯道夫·拉班所創,該舞譜以數學、力學、人體解剖學為基礎,運用各種形象的符號,精確、靈便地分析並記錄舞蹈及各種人體動作的姿態、空間運行路線、動作節奏和所用力量,因此被廣泛運用於舞蹈、體育、醫療等與人體運動有關的領域,如今已經被公認為是一種既科學又形象、並富有邏輯性的分析記錄體系。作為國際上廣泛運用的該舞譜,對國際文化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
英文:labanotation
在近代西方世界的舞譜不斷創新的情況下,拉班舞譜和貝耐什舞譜、艾什科——瓦契曼舞譜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較強的三大派系。
拉班舞譜是迄今為止,流傳最廣,也最為實用的舞譜。西方舞界還把“人體動律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比,認為“相對論”發現了大宇宙的規律,而“人體動律學”發現了小宇宙的運動規律。他把人體動作分為十二個方向,這些方向來自於一個想象的二十面體,並帶有不同的線條和層面,構築出一個最接近舞者動作的球體。舞者通過在空間、時間、方向、用力關係的改變,產生動作的戲劇性和表情性及各種可能性。
他所理解的舞蹈不僅有通過肢體去表達情感的功效,特別提出他還能起到舞蹈治療的作用。以下是說的舞蹈在健身方面與體育的不同之處:
“更具體操或雜技特點的舞蹈或許更有益於體育和康復,而表現性舞蹈則更有助於人的感情教育和治療。”
“舞蹈包括的不同動作與種類不僅更多,而且更長,這是與體育比賽的主要不同所在。舞蹈是一種豐富而自由的動作詩篇,可以有助於發展節奏性指揮和敏感,從而使人更加接近自己各種能力的肉體與心靈平衡。節奏感的崩潰挫敗所有把握生活的努力,而恢復失去的節奏感的理性與本能願望便起碼是對舞蹈的教育與治療力量的一部分吸引力。”
這種舞譜已被世界公認為是一種既科學又形象,並富有邏輯分析的記錄體系。
拉班舞譜不僅是一套科學的舞蹈記錄術,而且在舞蹈教育領域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目前美國已有一百餘所大學把拉班舞譜學設置為學分制課程。這證明了拉班舞譜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科學思維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在我國,北京師範大學舞蹈系也率先在高等舞蹈教育領域中開設了拉班舞譜這一課程,為提高舞蹈藝術教育素質增加了活力。
1990年,美國的喬治·卡爾(George Karl)研製出了拉班舞譜電腦軟體版本2。緊接著1992年、2000年拉班舞譜的研究者們史考特·沙勒藍(ScottSutherland)和大衛·萊雷(David Ralley)又創建了拉班舞譜電腦軟體3和4版本。2003年當大衛·萊雷(David Ralley)研製出拉班舞譜電腦軟體4.5.1版本的時候,它為舞蹈藝術的創作開闢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研究者根據拉班舞譜中的動作符號,對應地設計出相應的程序,然後將這些程序設計成一套創作舞蹈的電腦軟體。任何一個普通的人,如果想創作舞蹈時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利用這種電腦軟體進行舞蹈的創作。當你把設計的程序輸入電腦後,電腦製作的模擬人就開始在屏幕上自由地舞蹈,它可以幫助任何一個人實現創作舞蹈的夢想。
我們知道,其實舞蹈藝術的創作是一個艱苦和辛勞的過程。在舞蹈創作的過程中,存在著身體條件和思想意識的矛盾性。尤其是對於師範大學舞蹈專業的學生們,在以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舞蹈專門人才為目標的指導下,他們中大部分是從普通高中招收的具有舞蹈特長的學生。這些學生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身體條件和思想意識的矛盾性。較好的知識結構經常會令他們產生出許多好的想法,但是他們又不能夠充分地通過肢體語言進行表達。這樣就阻礙了發揮和實現自己想像力的潛能。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運用拉班舞譜,在電腦軟體的幫助下,使他們實現自己創作舞蹈作品的願望,創作出獨特的舞蹈作品來。創作對於他們來講,就不再只是一個夢想了。同時,電腦的製作不僅能夠使現實的願望如願以償,而且,利用電腦能夠創作出許多超越現實的舞蹈作品,從而豐富舞蹈藝術的世界,使舞蹈藝術作品更加多元化、科技化。在高科技的信息時代中,舞蹈與科學的結合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舞蹈藝術要得到普及,走向大眾,也必須利用現代傳媒的手段。當我們在電腦上暢遊舞蹈時,將會吸引來許多舞蹈的愛好者加入我們的行列,我們的舞蹈藝術也將走入百姓的生活世界。
在著名舞蹈家戴愛蓮的倡導下,我國從1980年開始普及和研究拉班舞譜,並通過拉班舞譜向國外介紹了許多中國的舞蹈藝術。目前,國內已經出版了一系列的拉班舞譜叢書,記錄了相當數量的民族民間舞,引起國際上的廣泛關注。但中國在使用和推廣拉班舞譜方面還處在起步階段,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戴愛蓮表示,國際拉班舞譜學會的年會以前曾在香港舉辦過,這次來到北京,是該學會歷史上第一次在中國大陸地區舉行年會,是中外舞蹈文化交流的一件大好事。
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馮雙白說,在電子影像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拉班舞譜作為一種舞蹈記錄方式,已經不存在多大的優勢,對它的推廣更大程度上是作為一種對舞蹈藝術的分析和思考方式進行的,這種分析思考的方式中所包含的科學性是電子影像技術不能代替的。他認為,中國對於舞蹈藝術比較注重感性的體驗,缺乏從科學視角進行觀察和分析,缺乏運用理性的精神進行審視,這種情況下,拉班舞譜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的價值就顯現出來,它是觀察舞蹈藝術世界的另一隻眼睛,是中國的舞蹈藝術特別需要的。
在戴愛蓮生前,她十分推崇拉班舞譜。在留學期間,她成為拉班舞譜第三代傳人。她還深入少數民族地區,首次以拉班舞譜記錄中國舞蹈。編演的民族舞蹈有《瑤人之鼓》、《啞子背瘋》、《巴安弦子》、《拉薩踢踏舞》等,為祖國打開了民族舞蹈的寶庫,開了整理、加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先河,被譽為“邊疆舞蹈家”。
戴老的房間里有一尊拉班的塑像,中芭舞蹈教師張敏初是戴老50年代的學生,她告訴記者,戴老是拉班舞譜的第三代傳人,她既是拉班的學生,又管拉班叫外公,張敏初介紹說,拉班是20世紀初年的匈牙利人,在舞蹈界眾多舞蹈記譜流派中,他所創立的“拉班舞譜”流派被後人發揚光大,在如今的電腦時代猶如插上了翅膀,已經發展成為包括醫學國防乃至宇航在內的尖端科學研究領域,深受歐美各國政府的重視。“在沒有電影和錄像的時代,以往的舞蹈只能靠口傳心授,拉班舞譜就像音樂的五線譜一樣科學而又準確地用標記表述出舞蹈所有的內容。我運用戴老師拉班舞譜能夠科學精確地對舞蹈演員進行教學,也正因為如此我和我的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從80年代開始,我的學生們不斷地在國際舞蹈大賽上獲得大獎。”張敏初介紹說,戴老是最早把拉班舞譜帶到亞洲帶到中國的,現在台灣的拉班舞譜泰斗也是戴老的學生。戴老50年代到西藏、雲南學習民間舞蹈就是運用拉班舞譜記譜,“她當年奉周總理之命赴印度學習印度舞,也得益於拉班舞譜的精確。”“戴老還致力於把中國民間舞利用拉班舞譜推廣到世界上。”不過,由於拉班舞譜在國內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目前,真正研究拉班舞譜的人竟只有8個人,年齡最小的也已經接近六旬。“在病房裡戴老只要看見我們就一定是談拉班舞譜的事情,可以說這是唯一一件讓戴老死不瞑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