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天下第一庄的結果 展開
- 93版《包青天》第18單元故事
- 大邱庄
- 書籍名稱
天下第一庄
大邱庄
大邱庄的起步,比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口號還要早。在舉國茫然的1976年,時任大邱庄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禹作敏,起用了村裡人稱“劉萬能”的能人劉萬明。
大邱庄
大邱庄建村於明朝永樂二年即公元1404年。當時,明朝為開發中國北部的閑置土地,頒布了移民法規,一些移民便來到這片荒無人煙的土地,搭起了窩棚,開始了近似“刀耕火種”的落後生活,因當時這裡移民以“邱”氏居多,便起名邱家莊,后改名大邱庄。隨著人口的繁衍和遷入,到解放前夕全村有200多戶,1600多人,主要有張、劉、李、馬、禹五大姓。
解放前的大邱庄村破爛、零散。村莊不大,東一塊、西一片,道路坑窪不平,房屋是清一色的土坯房無磚無瓦。村內較富人家有些家庭器具,木器,也包括炊事用具等。更多無傢具擺設,窮人屋裡是清一色的“四清”(即個牆旮旯)和“四土”(即土牆、土地、土坑、土檯子)。
天下第一庄[大邱庄]
莊主 禹作敏
經濟的騰飛與發展,也給福利體系穿上一件黃金般的外衣。“那個時候什麼都是發的,連水電都不要錢。”村民描述禹作敏時期大邱庄的集體福利體系時,流露出懷念的情緒。這個“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包括房子、車子、子女入學以至醫療等14項福利待遇。當然,獲得這些好處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你什麼都得聽禹書記的”。在這個烏托邦般的村莊中,人們在享受著“從搖籃到墳墓”福利的同時,也失去了部分的自由。尤其是鄉鎮企業,領導人權力空前強化,以及政企不分、產權不明、資源非市場化配置,使企業失去了最為寶貴的自由機制和發展空間。禹作敏時代,在舉國皆談“分田到戶”之時,大邱庄卻把資源收歸集體掌握;在市場化的分配方式成為時代主流之時,大邱庄的分配卻帶有強烈的供給制和平均主義色彩;在經濟建設成為各地的中心之時,大邱庄還保留著濃厚的政治氛圍;在明晰產權成為經濟改革的一個方向時,大邱庄還保持著“大一統”的格局。禹作敏最後“栽”在一位名叫劉林山的記者手上,劉時任法制日報社天津記者站站長。劉的系列報道層層揭開了禹作敏在大邱庄所作所為的黑幕。1993年8月27日下午,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窩藏、妨礙公務、行賄、非法拘禁等5罪名,判處禹作敏20年有期徒刑;6年後的10月3日凌晨1時,70歲的禹作敏病逝於天津。
天下第一庄[大邱庄]
禹作敏之死,大邱庄的前15年時代宣告終結,從某種意義上講,后一個十五年始於對前一個十五年的揚棄,集體經濟、福利制度等禹作敏留下的遺產,被後來的大邱庄人拋棄,萬全、津美、津海、堯舜四大集團也被改製成四個村民小組,而始終沒有改變的是大邱庄仍舊吃著“鋼鐵飯”。
大邱庄人早已拋棄“天下第一庄”之名,如今打著“中國焊管第一鄉”的名號對外宣傳,並且,有數據顯示這已經是個“以鋼為綱”的鄉鎮,早在2006年時,鋼鐵的總產量達到了726萬噸,焊管產量達到370萬噸,當之無愧是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大邱庄鎮主管宣傳的楊主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下面的數據:從2002年下半年起,大邱庄的經濟開始逐步復甦。2003年實現財政收入7200萬,2004年實現財政收入1.5億元,2006年又攀升到了2.4億元的高度,2007年基本達到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500元。
如果所有的經濟數據都在告訴你一個“活著”的大邱庄,那麼不足一千米香港街則告訴你:15年前的大邱庄已經死了。這條街現在的衰破一望可知。香港街是一個常被媒體提起的地名,記載著大邱庄的興衰起落。在香港街的拐角處,簇新的上島咖啡很是扎眼。仔細去看,地址寫的卻是靜海縣城。香港街上稱得上光鮮的還有一家文具店。在大邱庄的景緻里,有的是寶馬,有的是別墅,但現在你很難找到一片籃球場,一片足球場。即使禹作敏的智慧園裡,院子里長滿了荒草,野狗的糞便露在雜草里。一位村民說,“現在大邱庄好是好,但都只是個人的,和我們無關,禹書記那陣是真的好,因為他想著的都是集體。現在?都是各干各的唄。”單論GDP,大邱庄鎮正在享受“莊主”禹作敏死後從未有過的輝煌,儘管這樣的榮耀已經不屬於“大邱庄”,而是“大邱庄鎮”。進一步說,這樣的輝煌只屬於少數廠長和老闆,和大邱庄普通百姓無關。村裡上億的大有人在,但也有人窮得連供暖費都交不起。而比窘迫生活更可怕的是,更多人正在失去生活的來源。一位劉姓村民,一個月只能在自己親戚家的廠子里幹上半個月,其餘時間就處於失業的狀態。
天下第一庄[大邱庄]
經過了兩年的準備,從1995年開始,大邱庄開始了改制,首先是從房子開始,大邱庄人買斷自己的房子,3個月的時間,18萬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和別墅全部出售給個人。接下來,大邱庄先後完成了醫療、物業管理、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等14項福利改革,禹作敏制定並一直延續了多年的待遇,幾乎全部取消。而這種改革面對的阻力也是很大,“畢竟以前幾乎都是免費的,但必須改,企業受不了。”被稱為改制后“輕裝上陣”的企業開始從產權改革方面進行努力。變公有為民營;投資主體由單一變多元。其方式是:集體整體從企業中退出來,由“能人”出資“入主”。新華社一篇報道稱,當時的鎮黨委書記陶潤立含著眼淚說:“我們急過、蹦過、跳過、哭過,四大企業集團的老總有的累得連路都走不動了……”改制后大邱庄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企業格局,大邱庄的經濟成分80%為民營,20%為外資和集體參股。“雖然單幹有種種不如意,當時的改革還是比較公正的,但現在看來當時的改革還是正確的”。現在發展得比較好點的企業的老闆,大部分還都是當年的廠長、經理、會計等等。這部分人以前在禹作敏時代就是住著別墅,現在仍然住著別墅。
從某種程度上說,禹作敏的死給大邱庄帶來轉機,由於矛盾暴露得早,大邱庄比南街村更早地完成了以股份制改造為主的產權改革。即使大邱庄的工薪階層,也能清醒地認識到產權改革的意義。大邱庄長江道上一位雜貨店老闆說:“雖然那時候集體什麼都分,但手上確實沒錢啊,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0多塊,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產權改革更大的意義是提供自由創造的空間,如果沒有產權改革,也不能產生如今年銷售額過百億的友發鋼管。 1993年還有一段歷史被大邱庄人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禹作敏事發之後,除了原來的四大集團瓦解,大邱庄鎮政府也建立了。知名學者華中師範大學農村問題研究中心項繼權教授看來,大邱庄鎮的建立打破了村莊的封閉,被國家權力接管的大邱庄,正常的秩序減少了威權人物的干擾。
團泊風景區
天下第一庄[大邱庄]
團泊風景區目前已修建了津淄公路津團路段和獨流減河團泊大橋,拓寬了規劃區內的部分道路並形成網路。區內新建一座3.5萬KVA變電站,鋪設了程式控制電話光纜,基本達到了“五通一平”。前期開發已在團泊湖中心建設了湖心島遊樂城和南岸“堯舜度假村”,以及湖東、西、南岸遊船碼頭等設施,基本具備了消閑、度假、舉辦會議、觀光旅遊的設施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