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餅
絲餅
絲餅是一道特色小吃。
絲餅又名盤絲餅
![盤絲餅](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f/m8fbc67674f5796fa94644962b59b0566.jpg)
盤絲餅
【“一窩絲”麵糰和制過程】:
小碗里放入140克溫水,加入1/4茶匙食鹽,攪拌均勻成淡鹽水
麵粉200可放在和面盆里,用筷子在中甲扎個小洞
![製作麵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8/mf85da9a72f5cd0fb6704f78654f37650.jpg)
製作麵糰
每次都用筷子把水與麵粉攪拌均勻,最後形成雪花帶待葡萄狀的面絮
用手把所有的面絮揉合在一起
由於麵糰比較軟,所以最後揉好的麵糰表面濕潤不太光滑
![製作麵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0/m20ab24ee5837174b2fe467a17ee68b85.jpg)
製作麵糰
小碗里準備一點了冷水
右手除大拇指外的其餘四指微微向手掌心處彎曲,用四指背在冷水裡輕輕蘸一下
四指依舊彎曲,用蘸油水的四指背在麵糰上反覆扎幾次
讓麵糰吸收水分,把麵糰扎透紮上勁
![水扎面過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c/m6cd80cf93ba08f3b0f54790a365e3442.jpg)
水扎面過程
揉好的麵糰上蓋一層保鮮膜,放在一邊餳制1小時(我是第一天晚上和好面,放冰箱冷藏餳制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做的)
【“一窩絲”麵糰溜面方法】:
第二天早晨把餳好的麵糰取出,放在撒有少量乾粉的案板上(案板上撒少量乾粉,這樣的乾粉叫“面撲”,防止麵糰與案板粘連)用刀分割成兩等份
取其中一等份,用手掌心輕輕按著麵糰,在案板上來回滾動
![溜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e/m7ef7161fda6ded9b08d43aa4101cba91.jpg)
溜面
用左右手分別握住圓柱形麵糰的兩端,把兩隻手做上下顫顛運動
麵糰的中間部分隨著上下顫動,被拉成長條狀
把長條狀麵糰的兩端放在右手裡
![溜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e/mfe0f8c43d95eb9ea4cb4604c36def1aa.jpg)
溜面
麵糰的中間部分隨著上下顫動,又被拉成長條狀,重複以上步驟7~8次,直到把麵糰的筋性溜出
![溜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1/m71873482ce812c3a6304a70de90e4ca5.jpg)
溜面
溜好的麵糰放在案板上
用刀從中間一分為二分割開
取其中一等份麵糰,用手稍微揉成圓形
把圓形麵糰按扁,用擀麵杖擀成圓薄餅形
刷子蘸一點食用油,在圓薄餅形麵糰表面均勻的刷一層食用油
用刀把圓薄餅形麵糰分切成粗細均等的條狀
切好的條依舊是以圓餅形狀出現
用刷子在切好的每一根條上均勻的刷一層食用油,放在一邊餳制20分鐘
![拉麵製作](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7/m77191b390db2a11b27f451a76ce5d3d7.jpg)
拉麵製作
把面抻長拉細
![拉麵製作](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4/mc44c6865de6b74a972b4431cd1f74927.jpg)
拉麵製作
並把剛才左右手握的麵條的兩端粗粗的部位用刀切去
【“一窩絲”餅坯卷制方法之一】:
取一份拉長的麵條,用手握著麵條的一端
輕輕向里沿著麵條的長度捲曲
![餅坯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a/m9a2ad1b240db45cb563442b40ddb8239.jpg)
餅坯卷
把另一端壓在捲曲部位的下端,形成一圓柱形的捲曲麵糰
![餅坯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5/ma5d4e007fc38e1fbe604020823bfcc53.jpg)
餅坯卷
依照以上方法,做出所有的圓餅坯
【“一窩絲”餅坯卷制方法之二】
取一份拉長的麵條,左右手分別握著麵條的兩端,輕輕向里沿著麵條的長度捲曲
一直卷到麵條的中間位置
![餅坯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1/mc1ee28242e80e0890a0444895f8ef639.jpg)
餅坯卷
提起的部位壓在另一個捲曲部位,形成一圓柱形的捲曲麵糰
![餅坯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4/m74e8ccdb0d7b015ab874f1a73444ff00.jpg)
餅坯卷
依照以上方法,做出所有的圓餅坯
【“一窩絲”餅坯煎制過程】:
平底鍋放火上大火燒熱,轉小火,用廚房紙巾蘸食用油在鍋底擦拭一遍
做好的餅坯放在鍋里,小火煎制
待餅坯表面堅挺,用刷子蘸食用油在每一個餅皮表面刷一層
煎的時候蓋好鍋蓋,小火煎制
![煎制過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9/m59f515ac7eb17f9be074640085c578f6.jpg)
煎制過程
翻面再煎到另一面金黃即可
美味的成品
![成品](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8/m0848c93e25c7e6fa53244b1a7a87a7a2.jpg)
成品
1、製作“一窩絲”所用麵粉與水的比例一般為:1斤麵粉6兩水,水溫要求為30~50度的溫水。
2、和面時要把食鹽水或白糖水分三次加入麵粉中,每一次都使溫水和麵粉充分攪拌均勻。
3、用水反覆扎面可以使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吸收水分,形成麵筋,增加面的韌性,讓麵糰更光滑。
4、餳面時間越長,面的筋性和柔韌性越強,溜面和抻拉麵時就不容易斷裂。
5、切面的時候先在麵餅上刷一層食用油,防止切面過程麵條粘連。注意刀法的運用,用刀時從前往後,並一手握刀,另一隻手輕輕按壓刀另一側的面,手法和切麵條一樣,為的是切好的麵條依然保持麵餅形狀。
6、切好的麵條上再刷一層食用油,放置20分鐘左右,讓食用油的油脂充分浸潤到每一根麵條里,拉麵的時候麵條就不會斷裂,時間越長面的柔韌性越好。
7、刷食用油的時候,案板上墊一層保鮮膜,以防止食用油粘得案板到處是油,易於清理。
8、捲曲麵條的時候,手的力度要輕,否則,力度太重麵條聚集結合在一起,最後烙好的餅不易成絲。
9、煎制餅時要注意火候的把握,火太大餅容易干糊,火太小並容易粘連鍋底,因此,做“一窩絲”有“七分做三分火”之說。
10、煎餅時餅面刷食用油,也易於烙好的餅絲絲分明,不粘連。
11、煎餅翻面時不要勤翻動,只需翻兩遍即可,翻面次數多,餅絲容易散。
一窩絲”又叫“盤絲餅”,是山西省忻州地區寧武縣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曾經是高級宴席的甜點。“一窩絲”以酥、脆、香為貴,具有色淡黃,味甘甜,質酥脆的特色。鮮食時甜綿可口,干食時酥脆清香。其形狀像曲蜷待騰的蛟龍,提起一根線,放下一窩絲,動一動,散成一堆;嚼一嚼,其味無比。存放一至兩月,色、味不變,軟硬程度不變。後來,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程度日益提高,白面、胡麻油家家不缺,“一窩絲”在全縣農村興盛起來,成為人們迎賓待客的佳品。
製作“一窩絲”需要幾種上好的原料:白面、白糖、精鹽和山西特產胡麻油。白面,要用貫穿山西境內的主要河流——汾河發源地的管涔山之水澆灌的小麥磨製;胡麻油,是山西特產,是用純種胡麻生產的胡油;白糖,要用上等的綿白糖。“一窩絲”分為甜類和鹹類。甜類佐以白糖,鹹類加入精鹽。製作時,要將達到一定甜度的或鹹度的糖或鹽用溫開水深解,用以和面。面要和好揉到,在面案上醒40到50分鐘,再將面拉成均勻的細絲,蘸足胡油后勉強團圓成形,用慢火烤或烙成餅。這樣,餅子就達到了甜而酥(指甜類餅),不膩不硬的效果。看去是餅,一動為絲。因此,沒有到過寧武,沒有親口嘗過寧武“一窩絲”的人,誰都不會相信“一窩絲”能香過聞喜煮餅,忻州瓦酥。而但凡品嘗過“一窩絲”的過往賓客,幾乎全部驚嘆不已。讚歎在這塊風水寶地上,竟會有這樣形也絕,味也絕的絕妙食品!
飯店裡製作“一窩絲”是按製作龍鬚面的手法,這樣的方法形成了山西的另一道特色小吃——太原“一窩酥”,這個方法下次介紹。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家庭做法,按照山西家常拉麵的手法製作,更易於操作。大致分為“揉面——扎面餳面——溜面——抻面拉麵——捲曲——煎制”六個部分。
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