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河南代表:李盤;山東代表:謝鴻燾;廣西代表:馬君武、章勤士;

簡介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是辛亥革命期間1911年11月15日至1912年1月28日期間獨立各省為籌組臨時中央政府而成立的過渡性議政權力機構。該機構起初由各省獨立后成立的都督府派出的代表組成,後來未獨立各省的咨議局也派出代表參加。在中華民國建立后,1912年1月2日至1912年1月28日該機構曾經一度代行臨時參議院職權,直到南京臨時參議院建立。

組成


1911年11月9日,湖北軍政府致電各省,請各省派代表到湖北商談籌組臨時中央政府事宜。11月11日,江蘇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湯壽潛聯名致電上海都督陳其美,提議各省派代表到上海商談,陳其美表示贊成。1911年11月12日,江蘇都督府代表雷奮、沈恩孚,浙江都督府代表姚桐豫、高爾登從蘇州發出向滬軍都督陳其美通電,促各省派代表到上海商討籌組臨時政府事宜。通電中提出,各省都督府和咨議局各派代表一人出席會議,只要兩省以上代表到會即開議。
11月15日,滬、蘇、浙、閩等省代表在上海舉行首次會議,議決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後續會議


此後湖北軍政府和江浙軍政府之間開始為聯合會所在地發生爭議。11月24日,在上海的聯合會決定遷到武昌開會,各省留一人在上海“聯絡聲氣,以為鄂會後援”。11月底到12月初,湖北、湖南、福建、江蘇、安徽、廣西、直隸、河南、浙江、四川等十二個省的二十三名代表到達武漢。11月30日,聯合會首次會議召開,會議推舉譚人鳳為議長,並議決在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前,以湖北軍政府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以鄂軍都督黎元洪執行中央政務。12月3日,聯合會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並議決如袁世凱反正,將推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第十七條規定“參議院未成立以前暫由各省都督府代表會代行其職權但表決權每以一票為限”。
此後,聯合會多次舉行會議,議決武漢地區停戰南北議和,接受袁世凱派代表唐紹儀與南方代表伍廷芳南北和談,南方和談條件為“推翻滿洲政府、主張共和政體、禮遇舊皇室”。
12月4日,都督陳其美、程德全、湯壽潛邀各省留滬代表開會,暫時定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選黃興為假定大元帥,黎元洪為假定副元帥,推舉大元帥負責組織臨時政府。12月8日,在鄂代表赴南京,留滬代表陸續到南京,未參加漢口會議的幾個省的代表也到了南京。到12月下旬,到達南京的有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廣西、安徽、福建、直隸、山東、河南、江西、山西、陝西、廣東、奉天、雲南等十七個省44名代表。12月14日,先期到達南京的15個省的代表召開會議,推浙江代表湯爾和任議長,廣東代表王寵惠任副議長,決定12月16日選舉臨時大總統。但12月15日會議又決議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承認上海會議推舉的大元帥、副元帥,並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中追加寫入“臨時大總統未舉定以前,其職權由大元帥暫任之。大元帥不能在臨時政府所在地時,以副元帥代行其職權。”以黎元洪為首的湖北軍政府反對該決議,江蘇、浙江軍界反對黃興任大元帥。12月17日,聯合會改推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由黃興組織臨時政府。但是黃興因為得知孫中山將回國,故沒有赴南京任職。12月25日,孫中山抵達上海。12月26日,代表會議決通電各省繼續戰鬥,並推譚人鳳、馬君武、王正廷徐紹楨會面,商議作戰計劃。

選舉臨時大總統


12月28日,在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預備會。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召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臨時大總統根據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第一條:“臨時大總統,由各省都督代表選舉之;以得票滿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者為當選。代表投票權,每省以一票為限。”選出。參加選舉的有直隸、奉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三人。大總統候選人為孫中山、黎元洪、黃興。孫中山獲得十七張有效票中的十六票,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選舉臨時大總統的43名代表名單如下:
奉天代表:吳景濂;
直隸代表:谷鍾秀、張銘勛;
河南代表:李盤;
山東代表:謝鴻燾;
山西代表:景耀月、李素、劉懋賞;
陝西代表:張蔚森、馬步雲;
江蘇代表:袁希洛、陳陶遺;
安徽代表:許冠堯、王竹懷、趙斌;
江西代表:林子超、趙仕北、王有蘭、俞應麓、湯漪;
浙江代表:湯爾和、黃群、陳時夏、屈映光、陳毅;
廣東代表:王寵惠、鄧憲甫;
廣西代表:馬君武、章勤士;
湖南代表:譚人鳳、鄒代藩、廖名縉;
湖北代表:馬伯援、王正廷、楊時傑、居正、胡瑛;
福建代表:潘祖彝;
四川代表:蕭湘、周代本;
雲南代表:呂志伊、張一鵬、段宇清。

代行臨時參議院職權


在選舉臨時大總統的同時,聯合會議決通電各省都督府,讓每省派參議員三人到南京組織臨時參議院,參議員未到時由本省代表替留1至3人代行參議員職權。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2日,聯合會議決代行參議院職權。1月3日,聯合會一致選黎元洪為中華民國臨時副總統。1月2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宣告結束。

代表名單


武昌時期
(1911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
議長:譚人鳳(1911年11月30日當選)
武昌及留滬代表如下:
武昌及留滬代表
省區赴湖北或在湖北開會代表留上海或未赴湖北開會代表
江蘇雷奮
鎮江馬良
浙江湯爾和、陳時夏、黃群、陳毅
江西王照、陳宦彥、徐鍾
福建潘祖彝林長民
山東謝鴻燾、雷光宇
安徽王竹懷、許冠堯、趙斌
湖南譚人鳳、鄒代藩宋教仁
廣西張其鍠
滬軍馬君武、陳陶遺袁希洛、俞寰澄、朱葆康
四川周代本
直隸谷鍾秀
河南黃可權
湖北胡瑛、王正廷、孫發緒、時象晉 居正、陶鳳集
奉天吳景濂
吉林趙學臣
貴州席正銘、歐陽煜
南京時期
(1911年12月14日至1912年1月28日)
議長:湯爾和(1911年12月14日當選),景耀月(代理),趙仕北(1912年1月2日當選)
副議長:王正廷(1911年12月14日當選),馬君武(1912年1月2日當選)
書記:潘祖彝(1911年12月14日當選)
代行參議院職權期間(1912年1月2日-1月28日),曾選舉如下工作人員:
庶務:王正廷 湯漪 林森
會計:馬君武 時功玖歐陽振聲
驗憑:趙仕北 王有蘭 潘祖彝
各省代表如下:
江蘇:陳陶遺 袁希洛
浙江:湯爾和 黃群 陳時夏 陳毅 屈映光
湖北:王正廷 馬伯援 楊時傑 居正 時象晉 陶鳳集
四川:蕭湘 周代本
雲南:呂志伊 張一鵬 段宇清
山西:景耀月 李素 劉懋賞
陝西:張蔚森 馬步雲
安徽:許冠堯 王竹懷 趙斌
江西:林森 趙仕北 王有蘭 俞應麓 湯漪 吳鐵城
福建:潘祖彝 林長民
廣東:王寵惠 鄧憲甫
廣西:馬君武 章勤士
奉天:吳景濂
直隸:谷鍾秀
河南:李盤
山東:謝鴻燾
湖南:譚人鳳 鄒代藩 廖名縉 歐陽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