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長江大橋

夷陵長江大橋

夷陵長江大橋(Yiling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連接點軍區伍家崗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宜昌市中部城市主幹道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也是湖北省第十一座長江大橋。由宜昌市交通運輸局管理,途經線路為夷橋路、勝利三路,車道設置為雙向四車道,全天開放。

夷陵長江大橋於1998年11月28日動工興建;於2001年8月22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於2001年12月29日通車運營。

夷陵長江大橋南起橋南路,上跨長江水道,北至體育場路;線路全長3246米,主橋長936米;橋面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6.1億元人民幣。

簡介


夷陵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是聯繫宜昌市南、北兩岸跨越長江的城市橋樑。於1998年11月28日動工,2001年12月竣工通車, 總投資6.1億元人民幣。橋 位距葛洲壩水利樞紐大壩下游約7.6km,橋址區江面寬約800m,最大水深約23m。建設結合橋址區航道具體情況,大膽創新,首次提出單索麵三塔斜拉橋方案,其2 x 348m的主跨為國內第一,在同類型橋樑中亦屬世界首位。

建設歷程


1998年2月9日,夷陵長江大橋舉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會;11月28日,夷陵長江大橋動工興建。
2001年8月22日,夷陵長江大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12月29日,夷陵長江大橋通車運營。
2005年3月1日,夷陵長江大橋計劃撤銷收費站,以促進宜昌市經濟的發展。
2011年12月14日,宜昌市人民政府下發第154號市長令,頒布《宜昌夷陵長江大橋管理規定》,規定取消大橋收費;12月24日,夷陵長江大橋撤銷收費站,大橋停止收費。
2015年11月28日,夷陵長江大橋進行變形觀測工作。
2016年11月5日,夷陵長江大橋進行保養修復工作。
2017年4月5日,夷陵長江大橋進行橋面維修工作。
2018年5月28日,夷陵長江大橋進行全幅封閉施工;8月30日,夷陵長江大橋完成江南引橋支座更換工程。

橋樑位置


夷陵長江大橋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連接南岸點軍區與北岸伍家崗區,北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大壩約7.6千米,北距下游至喜長江大橋約4.1千米,南距上游宜昌長江公路大橋約10千米;該橋線路北起點軍區夷橋路與江南路立交樞紐,上跨長江水道,北接勝利三路后至體育場路;途經大橋的路線南段為夷橋路、北段為勝利三路。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整體布局:夷陵長江大橋分別由主橋、三座橋塔、斜拉索、南北引橋及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設計特點
結構特點
總體夷陵長江大橋採用單索麵預應力三塔混凝土斜拉橋方案。
主梁主梁採用單箱三室截面,三向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兩主跨主梁採用預製懸拼施工。
橋塔三座混凝土主塔造型一致,塔身上端均為倒Y形構造,塔身下段採用單箱雙室截面;主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上塔柱、上橫樑、中塔柱、下橫樑和下塔柱五個部分組成;下塔柱橫向為向外傾斜的單箱雙室斷面,中塔柱為向內傾斜的等截面矩形空心柱,上塔柱為索錨區,採用單箱單室斷面,上下橫樑均為實體結構。
斜拉索斜拉索置於橋面中央,斷面上每個編號的斜拉索均由兩根組成,斜拉索採用平行鋼絞線拉索體系,全封閉新構造,無粘結錨具,鍍鋅鋼絞線外包PE護層,內注油性蠟。

設計參數

夷陵長江大橋全長3.246千米,採用(38+38.5+43.5+2x348+43.5+38.5+38)米跨徑布置,其中主橋長936米,主橋橋面寬23.0米,車道外側人行道寬2.0米,橋面中間索區寬3.5米,主梁高3.0米,頂板寬23.0米,底板寬5.0米,兩側懸臂板懸臂長度3.5米。中塔全高126米,南、北邊塔全高106.5米;中塔縱向寬7米,塔底寬13.8米,南、北邊塔縱向寬均為5.5米,塔底寬15.4米;中塔鑽孔柱樁每樁長42.0米,承台尺寸(16×16)米,邊塔樁長北邊塔為44.0米,南邊塔為34.0米,承台平面尺寸(14×16)。每個邊塔都布置了18對斜拉索,中塔上布置了32對斜拉索,全橋共236根斜拉索,單根鋼絞線直徑為15.24毫米,鋼絞線強度1770兆帕,容許應力0.45;斜拉索共重1225噸。主橋鋼材用量約5673噸,斜拉索鋼絞線共重1225噸,混凝土約43898立方米。
結構特點
道路等級城市主幹道
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雙向四車道
荷載標準汽車—超20級,掛車—120級,人群荷載:3.5千牛/平方米
通航凈空18米
通航等級I(2)級
設計水位+55.08米(黃海高程)
抗震等級基本烈度為6級,按7級設防

設備設施


燈光照明
截至2013年11月,夷陵長江大橋裝設橋面照明、夜景亮化等照明設備。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2011年12月24日,夷陵長江大橋撤銷收費站,大橋停止收費。

通行事項

自2013年9月13日起,夷陵長江大橋大型車輛限速50千米/小時,小型車輛限速60千米/小時。

交通流量

截至2013年9月,夷陵長江大橋日通行車流量達8至9萬輛·次。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夷陵長江大橋的技術創新和科技創新為:
1、適時性地提出了三塔單索麵斜拉橋方案。以兩個大跨覆蓋整個航行水域,該方案通航條件好,建安費為1.65億元,經濟效益顯著;
2、邊跨採用多孔連續結構以提高三塔體系斜拉橋的剛度。解決三塔體系剛度的技術難度較二塔方案低,結構體系合理,方案可行、經濟;
3、鑽石型橋塔結構。橋塔受力合理,有較強的抗撞擊能力,而且施工簡便,造型新穎,實現了受力、美觀,經濟的和諧統一;
4、主梁懸拼採用一整套成熟的計算程序及監控技術使得斜拉橋在未採取任何強制措施條件下,順利地實現了雙主跨同時高精度合龍;
5、斜拉橋合龍束兼用體內束及體外束,經詳細研究體外束受力行為,提出了體外束分段錨固設計構思及一整套錨固細節設計,開拓了橋樑設計新思路;
6、創造了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節段預製拼裝最長的世界紀錄。主梁採用節段預製拼裝法施工,取得了質量易於保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投資省的效果。其348米的拼裝跨度為世界之最,最大雙伸臂橋樑全長383迷亦無先例;
7、採用具有較多技術優勢的全封閉式新型銅絞線斜拉索體系。該體系具有索力建立精度高,施工方便,不需配備大型起重設備,防腐性能優越,易於更換的特點;
8、自行研製了先進的輕型多功能步履式液壓控制懸臂架梁吊機,自重34噸,前移經過索區方便,無級變速,起吊衝擊力小,吊起的梁塊可以前後移動50厘米,在6個自由度方向對位調整方便;
9、自製一套專用工具,完善了主梁體內長鋼絞線整束穿束新工藝。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所獲獎項
夷陵長江大橋2004年第四屆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文化特色


宜昌夜遊:截至2019年7月,遊客可搭乘相關船隻,遊覽長江及夷陵長江大橋的夜景。
“宜昌國際馬拉松賽”:2017年11月5日,中國田徑協會、湖北省體育局、宜昌市市政府等相關機構舉辦“2017宜昌國際馬拉松比賽”,比賽線路融合了體育、旅遊、文化、藝術、公益等元素,把“一江二橋映三峽”的宜昌特色風景融入賽道,其中包括夷陵長江大橋。

價值意義


夷陵長江大橋的興建,對於完善宜昌中心城區的內部路網和對外交通、加快宜昌的開發建設、促進宜昌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快宜昌建設世界級城市部分起到歷史性作用。

工程特點


荷載

汽車-超20級,主橋是國內第一座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三塔斜拉橋,跨度(m)布置為38+38.5+43.5+2x348+43.5+38.5+38八跨連續。倒Y型主塔高約126m,鋼絞線斜拉索,混凝土主梁寬約23m。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設防。橋面設四條機動車道,車道外側各設2.0m寬人行道,橋面中間索區寬3.5m。

構造

塔基礎採用16根直徑約2m的鑽孔柱樁,每樁長42.0m,承台尺寸16m×16m,邊塔基礎採用11根直徑2.0m的鑽孔柱樁,樁長北邊塔為44.0m,南邊塔為34.0m,承台平面尺寸14m×16m,三座混凝土主塔造型一致,只是在細部尺寸上不同。塔身上段採用的倒置的Y形構造,三塔高度不等,邊塔高度相同,邊塔及中塔縱向尺寸分別為5.5m和7m。
夷陵長江大橋
夷陵長江大橋
斜拉索置於橋面中央,斷面上每個編號的斜拉索均由2根組成,間距1.2m,樑上索距主跨8m,邊跨5.5m,塔上索距約1.6m。每個邊塔都布置了18對斜拉索,中塔上布置了32對斜拉索,全橋共236根斜拉索。斜拉索採用平行鋼絞線拉索體系,全封閉新構造,無粘結錨具。單根鋼絞線直徑為15.24mm,鍍鋅鋼絞線外包PE護層,內注油性蠟。鋼絞線強度=1770MPa,容許應力[σ]=0.45。斜拉索共重1225t。

工程優點


夷陵長江大橋設計新穎,結構精巧,科技含量高,項目投資省,在我國橋樑建設史上獨樹一幟。在很多方面,這座大橋代表了當今橋樑建設發展方向。
夷陵長江大橋北起宜昌市體育場路,沿勝利三路向南依次跨鴉宜鐵路、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越長江后經點軍區五龍村與江南大道以互通立交相銜接。

獲獎記錄


2002年 獲“魯班獎”
2004年 獲“詹天佑杯

管理維護


2009年6月,經全國知名橋樑專家組實地考察論證,宜昌夷陵長江大橋公司創全國大橋維護管理最好記錄,主橋橋面8年完好,在全國橋樑系統十分罕見。
2011年6月前後,夷陵長江大橋南岸路面破損維修,施工方為了來往司機的安全,在施工區域設置了限速5公里每小時的標誌牌

事件概述


啟用“車輛計重系統”
夷陵長江大橋以創“百年安全大橋”為目標,從2007年7月起安裝一套旨在限制危及大橋安全的超重車輛通行的車輛計重系統,以保大橋百年根基“穩如泰山”。這套車輛計重系統主要是限制超重車輛從大橋上通行,確需通行的超限重載車可以使用分流分載的方式通行。
安裝防撞設施
2008年2月20日,宜昌市委常委會議決定,年內給大橋安裝防撞設施,先期拆除大橋上游1-4號碼頭;在汛期前將“東方明珠”躉船拖離現場,責令海事局、港航局和交通局具體負責落實,若該船業主長期不露面,要依法強制拖走;2年內取消大橋1200米範圍內的其它經營性碼頭;沒有搬遷任務的上游碼頭,要落實安全責任,增加設施;加強宣傳、教育和提示,增強碼頭、港口人員的安全意識,確保萬無一失。
2013年11月30日,夷陵長江大橋主橋墩防撞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圍繞防撞墩周圍,把處於江中心航道上的大橋4號橋墩包裹起來。新的“防撞衣”是按照5000噸船的撞擊力設計的,建成后困擾夷陵長江大橋多年的安全隱患也將得到徹底解決。
撤銷收費
2011年12月14日,宜昌市政府下發第154號市長令,自2011年12月25日起,取消大橋收費。為防止免費通行後車流激增帶來隱患,大橋將禁止車貨總重超過30噸的車輛通行,且小車限時速60公里,大車限時速40公里,另在江南橋頭增設治超站,大橋上安裝視頻監控和超速抓拍系統,並計劃在江北橋側居民聚集區安裝隔音降噪設施。
2011年12月24日,大橋終止收費。據統計,大橋取消收費以來,車流量增加了約1.5倍,菜農車輛有所增加,來自宜昌城區及秭歸長陽恩施的社會車輛增多。原來,隨著大橋收費站的撤銷,宜都、長陽至宜昌的車程均縮短至1小時範圍內,而宜昌至秭歸僅需要半小時車程,宜昌至恩施也縮短半小時的出城時間。
取消大橋收費,這只是宜昌實施江南開發的第一步。懷揣建設“宜居宜旅宜業的現代化特大城市”的夢想,宜昌將全面實施向南發展、跨江發展。讓宜昌人興奮的是,城區第二座長江大橋——廟嘴長江大橋即將開建,真正串起“一江兩岸”的城市格局。
限速提高
2013年5月18日,記者從點軍交警大隊獲悉,該路段小型機動車限速由60公里/小時提高到70公里/小時,貨車限速由40公里/小時提高到50公里/小時。
據點軍交警大隊秩序中隊長鬍俊峰介紹,此次提速原因有四:一是夷陵長江大橋及周邊連接道路安全條件較過去大為改善,交通安全設施齊全,符合提速要求;二是城區機動車保有量已超15萬台,提速前夷陵長江大橋日通行量為9萬台次,預計提速后至少可提高到11萬台次,而夷陵長江大橋是點軍進入中心城區主要通道,提速無疑能極大提高通行能力保暢通;三是為適應暢通工程和文明城市建設的需要;四是為了建設高效、快捷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