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活軍

漢族武裝流民集團

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期活躍於黃河南北的漢族武裝流民集團,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兇猛強勁的農民部隊。它是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一個特殊產物。部隊的組成既不屬於官方招募,也不是民間自發,卻又兼具官方、民間兩種特質,它是由官方組織起來的集體流民,是流民中團結力最強、活動範圍最廣、歷時最長久的隊伍。

典故來源


簡介

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期活躍於黃河南北的漢族武裝流民集團。西晉末年,并州(今山西省一帶)匈奴人羯人起兵叛亂,大肆屠殺搶掠,并州大飢,光熙元年(306),并州百姓及士兵官吏兩萬餘戶在刺史司馬騰率領下逃難求食,就谷冀州,后形成號為“乞活”的難民集團。

釋義

乞活,顧名思義,亂世中乞求活命自保也,其悲壯凄慘情形可見一斑。乞活軍的基本成分是漢族流亡農民,雖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此前的身份並非農民,而是原并州官吏,士大夫,士兵,但是一方面他們在流民中所佔的比例較小,另一方面當他們加入到流民行列后,實際上已失去了先前的身份地位,脫離了原來的組織系統,並參與農業生產,也成為流亡農民的一部分。

著名人物

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立國君主。著名的”殺胡令“的發起者。

歷史背景


五胡十六國時期,由於北方戰亂不堪,大量人民逃至南方,形成一股人口大流動。滯留北方的漢人則依靠塢堡自衛。當時主要流亡潮有六次:
1:296年晉惠帝時期關中發生齊萬年之亂,數萬人民由關中經過漢中,抵達蜀地,之後協助李特、李雄立國。另一股經漢水、宛至淮河,後為石勒吸收。
2:巴蜀動亂后,人民逃至荊湘地區,因受土豪欺壓而叛亂,最後為王敦、陶侃平定。
3:并州饑民向冀豫地區乞食,後由田禋率領,稱為“乞活賊”。
4:涼州少受戰亂,眾多人民前往避難。由於保留大量漢人文物制度,形成“河西文化”。
5:華北動亂時,眾多人民逃往遼東,由慕容皝設僑郡收留。後來這些僑民協助慕容皝建立前燕

強大原因


社會原因

亂世出流民,流民擾亂世,形成惡性循環,也成為這一時期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朝廷和地方政府也曾試圖解決,或將流民遷回原地,或者組織安置;但是亂世紛爭,流民太多,遣送起來十分困難。而安置措施也很難到位,特別是五胡湧入,地方政權尚且朝夕不保,根本無暇顧及流民。所以當時流民之多、遍布之廣,達到了曠世空前的境況。
流民所到之處,勢必受到排斥,因為哪裡都缺糧食,所以衝突也就無處不在。如“司、冀、並、兗州流人數萬戶在於遼西,迭相招引,人不安業”(晉書),還有“流民之在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者數萬家,素為居民所苦,皆燒城邑”(通鑒)。就是當時情形的真實寫照。為防止流民哄搶,各地紛紛組織武裝防範。而流民受到攻擊,就要自衛,也逐漸自發形成了自己的武裝。如“雍州流人王如、侯脫、嚴嶷等起兵江淮間”,“流民張平、樊雅各聚眾數千人在譙,為塢主”(晉書),“秦州流民鄧定、訇氐等據成固,寇掠漢中”(通鑒);有的還建立了割據政權,最典型的就是巴氐人李氏建立的成漢政權(為十六國之一)。這些流民武裝在客觀上加劇了社會的動蕩。

應運而生

在這種情況下,乞活軍也應運而生。其中最活躍、歷時最久的便是燕王司馬騰的一支。西晉末年,“并州(今山西北部)饑饉,數為胡寇所掠”,飢荒加上兵亂,以至於“郡縣莫能自保”(通鑒)。無奈之下,州將田甄、李惲、薄盛等人,便將流民組織起來,“悉隨騰就谷冀州,號為‘乞活’”,跟隨司馬騰到冀州(今山西南部、河北西南、河南東北、山東西部)謀食,這支隊伍便被稱作乞活軍。在路衛兵看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則將流民收編,使這些人有所依靠;二則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武裝,便於謀食。沒有財產住所,只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無後顧之憂,十分勇敢強悍,成為司馬騰麾下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以上節選自路衛兵先生所著(五胡亂)一書。

有關資料


乞活軍最初是在黃河兩岸先後為各方鎮如司馬越、苟晞、王浚等所驅使,捲入軍閥混戰,後由於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乞活軍的主要活動也隨之轉變為抗擊民族敵人匈奴劉氏和羯胡石氏,311年洛陽陷於匈奴之後,大河以北的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和河南的陳留(今河南開封東)是乞活難民集團屯聚的兩個中心,由於身處亂世,處境險惡,乞活流民在從事農業生產以求生存的同時,仍保留了武裝組織,他們在與胡人的長期殘酷鬥爭中磨練出頑強的戰鬥力,以驍勇善戰、組織嚴密、持續時間長久著稱。乞活軍在西晉覆亡之後,長期活躍在冀、幽、並等州,曾與胡人進行過艱苦悲壯的武裝鬥爭,起到了保障東晉政權的作用,其事迹散見於《晉書》《資治通鑒》等史書各章節;如:“劉聰攻洛陽西明門,不克;桑冬十一月,石勒陷長樂,安北將軍王斌遇害。因屠黎陽。乞活帥李惲、薄盛等帥眾救京師,聰退走。惲等又破王彌於新汲。”
乞活軍
乞活軍
“勒攻幽州刺史石鮮於樂陵,鮮死之。乞活田禋帥眾五萬救鮮,勒逆戰,敗禋。” “勒並軍寇鄴,鄴潰,和郁奔於衛國。執魏郡太守王粹於三台。進攻趙郡,害冀州西部都尉馮沖。攻乞活赦亭、田禋於中丘,皆殺之”; “勒襲苑鄉,執游綸以為主簿。攻乞活李惲於上白,斬之” ;“使石季龍襲乞活王平於梁城,敗績而歸”; “時勒方與乞活陳午相攻於蓬關,彌亦與劉瑞相持甚急”。
當然,羯趙統治中原時期,乞活軍迫於形勢,為求活命自保,也曾一度被迫暫時與羯趙妥協,但是其民族反抗鬥爭一直未熄滅過,一有機會就起來反抗胡人的殘暴統治,陳留的乞活帥陳午臨終時還告誡部眾不要歸附胡人,349年後趙大亂,漢族官員李農逃奔廣宗,被當地數萬家乞活軍推為首領,這反映了局勢動蕩時漢族官員和百姓團結一致聚眾自保的情形,可見當時胡漢矛盾之激烈。原乞活部眾冉良(冉瞻)之子冉閔乘石氏兄弟自相殘殺的混亂局勢,在漢族百姓及李農所部乞活軍的支持下,於350年滅後趙,建冉魏,后李農被石閔誅殺。此時上距他們隨司馬騰離并州已經四十餘年。
乞活和其它流民集團相似,世代蕃衍,首領多由同一宗族承襲。乞活也有南移到江淮之間者。前秦苻堅部下曾有多力善射的乞活為將。直到東晉末年,恭帝元熙元年(419),河南還有流民一千餘戶在洛陽金墉城南參加擁立東晉司馬氏的舉動,他們仍沿用“并州乞活”之名,而從306年至此已經1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