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孔子像於芝佛院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是明代作家李贄創作的一篇散文。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
人皆以孔子為大聖,吾亦以為大聖;皆以老、佛為異端,吾亦以為異端。人人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所聞於父師之教者熟也;父師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所聞於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聖與異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聖則吾不能”,是居謙也。其曰“攻乎異端”,是必為老與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師沿襲而誦之,小子蒙聾而聽之。萬口一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誦其言”,而曰“己知其人”;不曰“強不知以為知”,而曰“知之為知之”。至今日,雖有目,無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謂有目?亦從眾耳。既從而聖之,亦從眾而事之,是故吾從眾事孔子於芝佛之院。
(2)李贄(1527—1602):號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4)異端:不符合正統思想的主張或教義。
(5)以:因為。
(6)熟:熟悉,知道。
(8)聖則吾不能: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我還當不上聖人。
(9)居謙:表示謙虛。
(10)攻乎異端:出自《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攻。一說是學習、研究,一說是批判。
(11)臆度:主觀推測。
(12)小子:後生晚輩。
(13)蒙聾:這裡是昏亂模糊的意思。
(14)徒誦其言:只是背誦他的話。己知其人:已經知道他這個人。這裡是諷刺那些儒家的先輩只知背誦幾句孔子的話,其實並不了解孔子這個人。
(15)從眾:追隨於一般人之後。
(16)聖之:把孔子當成聖人。
(17)事之:供奉孔子的像。
人們都認為孔子是大聖人,我也認為孔子是大聖人;人們都認為老子、佛教是異端邪說,我也認為老子、佛教是異端邪說。人們不是真正知道大聖人與異端邪說的區別,是從父親和老師的教導中熟知的;父親和老師不是真正知道大聖人與異端區別,是從儒學先輩的教導中熟知的;儒學先輩也不是真正知道大聖人與異端區別,是孔子說過這樣的話語。孔子說“要成為聖人我是不能夠的”,這是孔子自我謙虛的話;他說“攻擊錯誤邪說”,一定是指老子與佛教的觀點。
儒學先輩們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猜測講授孔子的著作;父親和老師沿襲儒學先輩們的觀點朗誦記憶著孔子的著作;學生們朦朦朧朧的聽著記著。大家的意見都一致,沒有破舊立新的,上千百年來同一個格律,自己還不知道。不說“僅僅朗誦他的話語”而說“已經知道了這個人了”;不說“勉強把沒有弄懂當作弄懂了”而說“弄懂了就是弄懂了”。時至今日,雖然有批判發現的眼光,也沒有發揮它作用了。
我是什麼人竟敢說有批判發現的眼光?也是跟隨眾人罷了。既然跟隨眾人而把孔子當作大聖人,也就跟隨著眾人而敬奉大聖人。所以說我也是跟隨眾人在芝佛院事奉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