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行者
盧行者
盧行者(公元639-公元713年)盧行者父親叫盧行,生活在唐代初年,原籍河北范陽,迫於生計,遷徙於南海新州(今廣東省新會縣之東)。在盧行者3歲時,盧行病故,因此孤兒寡母生活十分困難。及至少年,盧行者就在新州街上靠賣柴掙點錢,幫助母親維持一家生活。有一次,在街上賣柴時聽到有善男信女在誦念《金剛般若經》,盧行者對此十分感興趣,就到處打聽此經的來龍去脈。後來得知,《金剛般若經》是由彈宗五祖(弘忍禪師)傳授的。盧行者了了決心,要到詣東禪寺(址在今湖北省黃梅縣)拜弘忍禪師為師,學習《金剛般若經》。
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盧行者22歲,他告別慈母,背上簡單的行裝從廣東新州湖北黃梅進發。他先到廣東韶州曹溪寶林寺(今已易名為南華寺)歇足。由於他面目十分慈善,言談謙恭有禮,寺內眾僧尼對他熱情地接待。聽他談吐十分像一位很道行的行者,因此大家都有叫他盧行者。盧行者的稱呼一叫開,後來竟沒有人知道他小時候叫什麼名字了。
寶林寺內外僧尼及信眾一直挽留盧行者。但是,盧行者決心北上,繼續他拜師尋經的行程。經過兩年時間的艱苦跋涉,龍朔三年(公元663年)終於到達湖北黃梅的詣東禪寺。
詣東禪寺是一個擁有700多名僧眾的大寺。這裡由禪宗五祖弘忍禪師任住持,大概是“有龍則靈”的關係,詣東禪寺當時名聲很大。盧行者謁拜過弘忍禪師后被安頓在寺內住下。
剛好,這段時間弘忍禪師正在挑選他的接班人。弘忍傳喻僧眾,各人作偈呈驗。每位僧人都躍躍欲試,紛紛在寺中廊壁上出示偈語。盧才者想了一會,央人替他寫了一偈貼於廊壁。此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禪師見過此偈特別讚賞,認為它正符合自己所想,遂決定對盧行者面試,考證其禪學造詣如何。面試后,弘忍法師感到滿意,即秘授盧才者法衣,內定盧才者為傳燈接班之人。為了防止無價之寶——法衣被人搶奪,弘忍禪師立刻派可靠之人連夜送盧才者離開本寺,囑咐盧行者暫回嶺隱晦,等候時機成熟接禪宗宗主之班。
盧行者在場傾聽,冷不防平心靜氣地插入一句。真是一鳴驚人,一場辯論戛然而止。當時盧行者這樣說:“不是風動,亦不是幡動,而是你們心動。”眾僧回頭往發話人看去,都大為驚異。這時主講人印宗法師走下講台,到盧行者座位前禮請盧行者高坐上席。印宗法師細觀盧行者儀容,腦海浮現一種念頭,就在台上詢問盧行者:“聽說黃梅法衣南來,莫非就是行者?”盧行者當眾出示弘忍禪師所賜衣缽。印宗法師及眾僧人都萬分歡喜,當時立即即聚眾在法性寺的菩提樹下,為盧行者剃髮。爾後請著名高僧智光法師臨壇,為盧行者受具足戒,取法號惠能。在法寺住兩個月之後,惠能法師在這棵菩提樹下為寺內外僧人和信眾開示禪門,開講《般若波羅蜜法》。
盧行者(惠能法師)就是后業正式接弘忍禪師的班的禪宗六祖。法性寺(今改稱廣州市光孝寺)一直保存著當年盧行者在本寺時的信物和紀念性建築,如六祖發塔、菩提樹樹、風幡堂和六祖殿等。
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7年),盧行者回到廣東韶州曹溪寶林寺(即今南華寺),在這裡住持講法30多年。他培養了一位高足,即法海。法海把盧行者的講法精粹,編錄成《六祖法寶壇經》,這就是中國禪宗所稱的“宗經”。他培養的弟子名氣較大的還有神會、懷讓、行思等40多位禪學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