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
禪宗五祖
弘忍(公元602~公元675),俗周,唐代高僧,湖北蘄州黃梅(今湖北省黃梅)人。東山法門開創者,被尊為禪宗五祖。
7歲時遇見四祖道信禪師,道信嘆其“非凡童”,遂收為弟子,在雙峰山修行。道信去世后,弘忍繼任雙峰山法席。參學人日漸增多,弘忍在雙峰山東馮茂山另建道場,取名東門寺,他的禪法被稱為東山法門。
674年逝世,終年74歲。唐代宗賜謚號大滿禪師。
畫像
七歲時為四祖道信禪師所遇見。四祖嘆曰:“此非凡童也…….....苟預法流,二十年後,必大作佛事”。於是就派人跟隨他回家,徵求他家長的意見,能否讓他出家作為道信的弟子。家長欣然同意,並說:“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緇門俊秀,歸者如雲。豈伊小駭,那堪擊訓?若重虛受,因無留吝”。這樣,弘忍就被帶到了道信主持的雙峰山(又名破頭山)道場。
咸亨三年(672)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終年七十四歲。唐代宗謚號大滿禪師。
中國的禪宗在弘忍時代,進入了一個大發展階段,學禪的人越來越多。《楞伽師資記》和《歷代法寶記》說有十一人,《傳燈錄》作十三人。圭峰宗密《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作十人,又說十三人。各說不同,甚難統一。綜合不同的說法,共約二十五人。弘忍臨死之前也說到他弟子中能夠弘法的人不多。他對玄蹄說;“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並亡,後傳吾道者,只可十耳”。這十個人,據說就是神秀、智詵、劉主簿、惠藏、玄約、老安、法如、惠能、智德和義方。惠能在南方。其禪法宗《般若》為頓門,神秀在北方,其禪法宗《楞伽》為漸門,世稱南能北秀或南頓北漸。後來南禪北移,其方法更為簡便,使神秀在北方的神法逐漸失勢,南禪進而形成一統的天下。無論是南禪還是北禪,都是出自弘忍門下發展起來的。由此可見弘忍在中國禪宗史上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得法之後,不久開法於黃梅馮茂山,又稱東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惠能、智詵、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惠能最為出色。據《楞伽師資記》記載,弘忍禪師入寂於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滅前,將祖衣傳付給六祖惠能大師。
得法於道信之後,先後住雙峰山和東山寺兩地數十年,足不下山,唐高宗曾兩次遣使請他到京城,都被他婉拒。高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衣、葯到山供養。
禪學繼承道信的思想而來,主要有二依:一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二依《文殊師利般若經》的一行三昧。《宗鏡錄》卷九十七謂弘忍常說:“欲知心要,心是十二部之根本…….....諸佛只出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由此可見弘忍的禪對心是十分重視的。據傳弘忍有《修心要論》之作行世,但在歷史上《楞枷師資記》的作者凈覺不同意。他認為那是別人的偽托,因為弘忍是“不出文記”的。但是凈覺又說他“口說玄理,默授與人”。這本書很可能是他說的“玄理”,聽法的弟子記錄,整理成書之後,取名《修心要論》。不過這也只是推測而已。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們所說的雜染心,而是真心,或稱為清凈之心。此心本來清凈圓明,只因煩惱所攢,不能顯露。習禪的目的,就是要斷除煩惱,體證自己的真心,即平常所說的“明心見性”。
五祖寺始建於唐永微五年(公元654年),唐咸亨三年(672年)建成,由禪宗五祖大滿禪師弘忍創建。五祖寺位於湖北省黃梅縣東12公里的東山,當時稱東山寺,後世改稱五祖寺。
2006年05月25日,五祖寺作為唐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