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

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下轄村

高村鄉,隸屬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地處滎陽市北部,東連廣武鎮,南接城關鄉金寨回族鄉,西與王村鎮毗鄰,北瀕黃河同焦作市武陟縣北郭鄉搭界,鄉人民政府駐地距滎陽市區9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06.11平方千米。

1958年5月,撤鄉設東風公社。1959年2月,改為高村管理區。1959年5月,又改為高村公社。1983年6月,改高村鄉。2005年10月,撤北邙鄉併入高村鄉。截至2018年末,高村鄉戶籍人口為62340人。截至2020年6月,高村鄉轄30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高村村興高路。 

2011年,高村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0855元。2011年,高村鄉財政總收入1600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59萬元,增值稅2734萬元,企業所得稅648萬元,個人所得稅10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4%、16.5%、55%、110.4%。財政支出2711萬元,比上年增長64.8%。截至2018年末,高村鄉有工業企業21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歷史沿革


漢至明屬成皋縣(汜水縣、河陰縣)。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隨河陰縣併入滎澤縣。
民國元年(1912年)8月,復置河陰縣,轄區分屬河陰縣金保(外金保)、高保、倉保黃保。
民國十五年(1926年),屬河陰縣,置高村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7月,河陰、滎澤合併為廣武縣,分屬第六區、第七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第六、第七區並為高村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為高村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復高村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汜水、廣武並為成皋縣。
1954年6月,成皋、滎陽並為滎陽縣,屬第八區。
1956年1月,劃分為油坊、司馬2個中心鄉。
1957年2月,增劉溝、穆寨2個中心鄉。
1958年5月,撤鄉設東風公社。
1959年2月,改為高村管理區。
1959年5月,又改為高村公社。
1976年2月,析陳鋪頭官峪、牛口峪等大隊置北邙公社(公社駐陳鋪頭村)。
1983年6月,改高村鄉。
1991年,常村分為杜常村、韓常村、張常村3個村民委員會。
2005年10月,撤北邙鄉併入高村鄉。
高村
高村

行政區劃


1983年6月,高村鄉轄16個村民委員會。
2005年10月,高村鄉轄29個村民委員會。
2010年9月,高村鄉安置南水北調移民增設李山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高村鄉轄高村、高村寺、馬寨、史坊、油坊、北馬溝、荊寨、杜常、韓常、張常、司馬、真村、后圈子、前圈子、吳村、穆寨、官莊、張村、陳鋪頭、劉鋪頭、牛口峪、棗樹溝、官峪、劉溝、邙山、安仁寨、周寨、宋村、秦鋪頭、李山30個村民委員會,設有21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高村鄉轄3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高村村興高路。
高村鄉區劃詳情
高村馬溝村后圈村官莊村秦鋪頭村官峪村
高村寺村荊寨村司馬村穆寨村陳鋪頭村劉溝村
馬寨村杜常村前圈村張村劉鋪頭村邙山村
油坊村張常村真村周寨村牛口峪村安仁寨村
史坊村韓常村吳村宋村棗樹溝村李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村鄉地處滎陽市北部,東連廣武鎮,南接城關鄉金寨回族鄉,西與王村鎮毗鄰,北瀕黃河同焦作市武陟縣北郭鄉搭界,鄉人民政府駐地距滎陽市區9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06.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村鄉地勢北部丘陵地帶高,中、南部略低。高村鄉最高海拔262米,最低海拔98米。

水文

黃河自王村鎮丁村入境,東入廣武鎮北陳溝村,境內長11.3千米,流域面積49.1平方千米。枯河過境,屬淮河水系,自王村鎮西大村入境,至高村寺村出境入廣武鎮唐崗水庫,境內長8.8千米,年均流量0.2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2011年末,高村鄉耕地面積7.2萬畝,人均1.3畝;林地面積1.9萬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高村鄉轄區總人口440。另有流動人口537人。總人口中,男性22900人,佔52%,女性21100人,佔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3900人,佔99.7%;回族136人,佔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6‰,人口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長率4.2‰。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12人。
2017年末,高村鄉常住人口為49430人。
截至2018年末,高村鄉戶籍人口為6234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高村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0855元。2011年,高村鄉財政總收入1600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59萬元,增值稅2734萬元,企業所得稅648萬元,個人所得稅10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4%、16.5%、55%、110.4%。財政支出2711萬元,比上年增長64.8%。
高村
高村
截至2018年末,高村鄉有工業企業21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農業

2011年,高村鄉農業總產值3.7億元,農業增加值2.2億元,佔全鄉生產總值的91%。是滎陽市小麥、玉米的重要生產基地。
2011年,高村鄉生產糧食4.1萬噸,人均932千克,其中玉米2.6萬噸,小麥2.2萬噸。
2011年,高村鄉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家禽飼養量30萬羽。畜牧業總產值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2.8%。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
截至2011年末,高村鄉累計造林5.7萬畝,其中防護林2.8萬畝,經濟林2.9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62萬株,林木覆蓋率31.2%,活立木蓄積量11.8萬立方米。
2011年,高村鄉水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3500噸,其中河陰石榴8210噸,蘋果2150噸。

工業

高村鄉形成醫藥、氯化石蠟、機械製造、碳素為主的工業體系,是全國氯化石蠟生產基地之一。
2011年,高村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1.4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工業增加值佔全鄉生產總值的46.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職工6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4億元,比上年增長17.5%。

商業

2011年,高村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5.4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011年,高村鄉出口總額1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5%。

郵電業

2011年,高村鄉電信業務收入380萬元。
2011年,高村鄉郵政業務收入236.4萬元。

旅遊業

2011年,高村鄉共接待國內遊客10萬人次,收入10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11%。

交通


高村鄉有連霍高速過境,境內長48千米,有滎陽站。314省道境內長7.8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廣武鎮、王村鎮;232省道境內長3.1千米,雙向4車道,南通往城關鄉。縣鄉級公路18條,總長80.4千米。
2011年,高村鄉客運站日均發送24輛客車,日客運量280人次。有黃河浮橋,日均車流量約870輛。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高村鄉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1258人,專任教師86人;小學3所,在校生910人,專任教師1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24人,專任教師4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9%,小升初升學率9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9%。2011年,高村鄉教育經費291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268.8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1.9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3.2%、15.3%、2.5%。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高村鄉有各類科技人才3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00人,經營管理人才100人,技能人才40人,農村實用人才1500人。農業科技與服務單位19個。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高村鄉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5個,演職人員800人,年演出100場次,觀眾達12360人次。文化站1個。圖書室1個,藏書6000冊。舉辦的文化節有河陰石榴文化節,河陰石榴栽培技術被列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高村鄉有體育場地27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26個。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農民象棋賽、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100%的村民委員會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高村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其中鄉衛生院病床62張,固定資產總值6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4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高村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23萬人次。住院病人919人次,出院病人894人次。2011年,高村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74/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16萬人,參合率99.71%;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1‰、1.3‰、0.29‰。

社會保障

2011年,高村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4戶,人數6人,支出23.7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13戶,人數1688人,支出208.8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9人,支出3.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8人,支出73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76人次。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619人,緊急轉移安置505人,倒塌房屋23間,救災支出26.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9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3.6萬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8萬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80%。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50件,結案50件。

郵政電信

2011年,高村鄉投遞國內函件5.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7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3萬件,征訂報紙2.6萬份、期刊1.8萬冊。2011年末,高村鄉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200門,固定電話用戶5308戶,電話用戶普及率83%;行動電話用戶700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25%;網際網路埠總數4544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3583個,寬頻接人用戶3583戶。 

文化


地名由來

宋代高姓聚居於此得名高村,因鄉政府駐此村,故名。

文物古迹

高村鄉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個。其中有道教聖地飛龍頂風景區,廣孝寺王祥畫像題字碑,杜常村金代磚雕墓,高村寺商代遺址,池溝遺址,20世紀20年代初發掘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時期文化遺址4處。
劉溝村是河陰石榴主產地,種植面積3000畝,有“五月賞花、九月采果”的旅遊資源,河陰石榴休閑採摘觀光游被確定為鄭州市32條旅遊線路之一。

獲得榮譽


古代敖倉所在地,著名的河陰石榴產地,河南省經濟社發展百強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