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慎

成慎

成慎(1880年—1921年),字緘三,河南省商丘縣謝集鄉朱庄寨人。

人物簡介


成慎天姿聰慧,幼年入私塾,苦讀“四書”、“五經”,《春秋》、《左傳》等,年弱冠,由河南巡撫衙門保送至保定將弁學堂,肄業后回巡撫衙門任職。入伍后長期駐防河南,參與追剿白朗等戰役。
1914年,趙倜為河南護軍使,非其嫡系的陸軍系統受到壓制,河南陸軍第1師改為中央第9師后不久也被裁改成河南第1、2兩個混成旅。成慎為河南第一混成旅旅長兼歸德鎮守使,奉命在豫東一帶剿匪。半年內商丘等地匪患相繼肅清。后調往開封駐防。1920年5月,河南第1、2兩個混成旅再次合編為河南暫編陸軍第1師,以成慎為師長。司令部移居安陽
1921年1月,因趙倜、趙傑的排擠,成慎的師長被擼去,他的第1師被被縮編為河南第一旅。,後來趙氏另以宏威軍一部新建了個第1師,趙傑為師長。調成慎為北京將軍府將軍,移居天津。解除了成的兵權,成趙之間矛盾激化。
1921年初夏,成慎至彰德府(今河南安陽),由曹錕召集王承斌、成慎、馮玉祥等在保定開會,商討驅趙事宜,意在奪取趙調的 地盤。決定以成慎第一師為驅趙主力,由彰德督師南下,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從信陽出師北上,合攻鄭州、開封。
1921年4月14日,河南第一旅第一團團長、成慎的舊部、至戚孫會友迎成慎至彰德,推為豫北軍總司令,將第一旅旅長岳憲玉監視起來,集結萬餘人,就地籌響,發動兵變,反對趙調。馮在豫南同時發難。馮一舉將駐在駐馬店的宏威軍趙倜之弟趙傑部包圍繳械,形成對趙倜的南北夾擊之勢。趙倜求助於張作霖、薑桂題,張作霖迫曹錕出兵助趙,吳佩孚見倒趙時機尚不成熟,連忙反過頭來聯趙驅成。17日 夜,趙倜弟趙僳率兵逼近成軍。18日晨起在衛輝西北潞王墳、高山及五陵寨一帶發起進攻。同日,吳佩孚指使駐衛輝的團長張福來突襲成部,致使成部腹背受敵,戰爭失利。18日,成軍被全數繳 械,成慎與孫會友逃走。成慎全軍覆沒,隻身率隨從由潞王墳車站向東北突圍,行至浚縣材城村時,後面的追兵緊追不捨,成慎自感大勢已去,舉槍自戕,時年41歲。
驅趙之舉遂以失敗告終。
5月3日由北京政 府發布命令,械奪成慎官勛。

紀念塔


站在開封火車站向北望去,可以看見一座造型別緻的尖塔——南關紀念塔。
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奉命進攻開封,城破後趙倜化裝出逃,馮玉祥任河南督軍。這是馮第一次督豫,時在1922年5月。可惜他督豫只有5個多月,許多事還沒來得及做,就離開了河南。直到他第二次主豫,當了河南省政府主席,他才有時間考慮要為5年前共同起兵驅趙、並且義結金蘭、戰敗自戕的成慎做點什麼。
當時“紀念塔”那塊地方,還是一片空地,省政府正在那裡修建“開封市公園”(老百姓叫南關公園)馮玉祥提議在公園的中心建一座塔以紀念成慎。在建設過程中,馮玉祥接受僚屬的意見:“為一個人建塔,不如為全軍陣亡將士建塔好。”塔建成后被命名為“陣亡將士紀念塔”,老百姓簡稱“紀念塔”。
1933年7月,中山路要向南延伸直通火車站,開封市公園被廢,僅餘一塔,始形成今天“紀念塔”位於馬路中心之格局。
1935年12月22日,是辛亥革命河南起義24周年紀念日,十一烈士墓在原開封市公園東部(今供銷社院內)建成,各界人士舉行公祭。當時的《河南民報》上發表一條消息稱:“辛亥革命殉難河南十一烈士墓,位於南關外中山馬路的東拐路北,門牆高峻、門外豎有巍峨革命紀念塔一座……”由於這則消息錯誤地將“十一烈士墓”和“陣亡將士紀念塔”聯在了一起,人們遂以訛傳訛,誤認為“紀念塔”就是“辛亥革命烈士紀念塔”。
“紀念塔”建成至今已80年,從塔名到塔身上、中、下3層上的文字,曾經經歷了多次變換,上世紀60年代後期,“紀念塔”塔身上部的文字被清除,至今仍是空白。1993年“紀念塔”曾進行過一次全面維修,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仍然矗立在馬路中央。

故居簡介


成慎故居坐落在商丘古城四牌樓東二街21、23號。原為東西兩座院落,僅西院原有建築40餘座。現存的23號院堂屋為原西院主體建築。面闊3間,較一般房屋高,外觀尤如兩層,十分壯觀。21號院位於其東側,現有堂屋1座,3間,東屋3間,兩院建築風格略同,建於清末民初,為硬山式磚木結構。
成慎故居是成慎將軍1914年升為河南混成旅旅長兼歸德(商丘)鎮守使時的居所。成將軍的三子二女幼年時期都是在這裡度過。該故居2003年被睢陽區政府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