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弩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弩,漢語漢字,讀音nǔ,最早見於《康熙字典》【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怒上聲。【說文】弓有臂者。基本含義為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

弩的常用片語為弩車、弩鈍、弩弓、弩行等。包含弩的常用成語為弩箭離弦、弩下逃箭、弩張劍拔、負弩前驅等。

基本釋義


● 弩 nǔ ㄋㄨˇ
◎ 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弓。~機。~手(弓手)。~箭。~炮(發射石塊的弩機)。

詳細釋義


弩 nǔ 〈名〉
1. (形聲。從弓,奴聲。本義:用械發箭的弓)
2.同本義 弩,弓有臂者。——《說文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於風也。——《韓非子·難勢》
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荀子·議兵
弩生於弓…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吳越春秋
強弩之末。——《資治通鑒
伏弩射殺。——《漢書·李廣蘇建傳》
良將勁弩。——漢·賈誼過秦論
3.又如:連弩(數矢併發的弓);弩門(蒙語稱弓);萬弩齊發;弩力(弩弓的射力);弩子(弩弓);弩牙(弩機鉤弦的部件);弩末(強緊之末);弩栝(弩弓用以發射弓箭的機栝)
4.能射弩的弓箭手。如:弩團(古代的弓箭部隊)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弓有臂者。《周禮》四弩:夾弩、庾弩、唐弩、大弩。從弓奴聲。奴古切。
說文解字注
弓有臂者。從弓。奴聲。
奴古切。五部。
周禮四弩。夾弩、庾弩、唐弩、大弩。
司弓矢文也。弩統於弓。故宮但言弓。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怒上聲。《說文》:弓有臂者。《釋名》:弩,怒也,有勢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曰牙,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為牙之規郭也。下曰懸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戸樞機開合有節也。《古史考》:黃帝作弩。太公《六韜》:強弩長兵者,所以逾水戰也。《史記·孫吳傳》:萬弩夾道而發。
又弩師,軍名。《後漢·順帝紀》:調五營弩師,令敎習戰射。
又弩父,卒名。揚子《方言》:東海之門卒謂之弩父。註:主擔幔弩導幨,因名。
又水弩,蟲名。《前漢·五行志》註:射工亦呼水弩。

方言集匯


◎ 粵語:nou5
◎客家話:[客英字典] nu3 [寶安腔] lu2 [梅州腔] nu3 [海陸豐腔] nu3 [客語拼音字彙] nu3 [台灣四縣腔] nu3
◎ 潮州話:no5 nao6(nô nău)

字源演變


弩
形聲字。從弓,奴聲。形旁弓指弓箭,表示弩與弓箭戰爭有關。戰國文字“弩”字所從的“又”常在“女”下,左下常加斜形飾筆。或從弓、女聲。秦文字“弩”字所從“弓”在“奴”下。本義是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機件包括木製的弩臂和青銅製的弩機,弩機有“牙”,用來鉤住弓弦,“牙”下連有“懸刀”,作為扳機。《商君書·外內》:“以此遇敵,是以百石之弩射飄葉也。”古璽中出現的“強弩后將”,是一種官名。《璽匯》0096為“代強弩后將”,可與《漢書·武帝紀》的“強弩都尉”相比照。古璽中出現的“發弩”,也是一種官名。《璽匯》0116為“榆平發弩”,0113為“左邑發弩”,《漢書·地理志》南郡有“發弩”,顏師古注為“主教放弩。”

書法字形


書寫演示
弩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弩箭、弩弓、弩廬、積弩、窩弩、彀弩、弩台、玉弩、弩弦、木弩。

相關成語

劍拔弩張、強弩之末、強弓勁弩

音韻彙集


漢字音韻
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