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鎮
廣西北流市下轄鎮
革命老區大里鎮位於北流市西北端、風景迷人的大容山南麓,毗鄰玉林市區,鎮人民政府駐大里,距北流城區22公里,距玉林市區8公里。全鎮轄16個行政村,172個村民小組,2013年末人口5.430萬人,以漢族為主,沒有少數民族聚居。
轄區總面積84平方公里,有耕地3.01萬畝,山地3.55萬畝,宜果面積1.3萬畝,除林垌、冠塘、高垌三村地處大容山山區外,其餘均為平原,土地肥沃。水電資源豐富,境內有玉林市屬大型水庫、水電廠各1座,鎮屬小水電站2座、供電所1座。全鎮村村通汽車,交通網路發達,鎮村公路硬化率高,建設中的南(寧)梧(州)高速公路貫通鎮境,交通十分便利。
2012年末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501人,專任教師11人。
1987年由新圩鎮分出獨立成鄉,1994年5月撤鄉設鎮。全鎮土地面大里鎮 積6767.51公頃(合10.15萬畝)有耕地面積30045畝,佔全鎮總面積的29.6%,其中水田27470畝(保水田24474畝),旱地2618畝,主要分佈在南半部的平原地帶,土地肥沃。
現鎮人民政府駐地與玉林市大塘圩相連,(距北流市區23公里,距玉林市區11公里)。轄羅樣、沙埒、六堆、小馬、林垌 冠塘、高垌、六馬、月塘、大塘、羅坡、大里、古紅、寶熙、六厚、林村等16個會民委員會,172個村民小組。1995年末在9028戶,44857人,其中女性21308人,非農業人口556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63人。村民說粵語方言和客家語。
大里鎮在唐代曾為陵城縣治所,清代為石二里。民國初,沿襲清制。解放初期為六厚區。
1958年改稱六厚人民公社,1962年劃歸新圩人民公社。
1978年在現轄區內設兩個管理工區,即大里管理工區和沙埒管理工區,1987年由新圩鎮分出獨立成鄉。
1994年5月撤鄉設鎮。大里鎮內的窯卑村(高陂村)於總章元年(668年)至開寶五年(972年)北流設立峨石、扶來、羅卞、陵城四縣時,曾為陵城縣治所。
大里鎮地處大容山南面,地勢北高市低,境內最高峰位於北部大容山的狗坐嶺,海拔611.力米。北部山勢起伏,南部較平坦開闊,略帶微丘。主要河流為發源於大客山的清灣江由北向南貫穿鎮中部,最後匯人南流江水系。其上游的玉林地區大一山水庫及電廠,是玉林地區的重要水庫和電廠之一。
大里鎮
大里鎮地處大容山南面,地勢北高市低,境內最高峰位於北部大容山的狗坐嶺,海拔611.力米。北部山勢起伏,南部較平坦開闊,略帶微丘。主要河流為發源於大客山的清灣江由北向南貫穿鎮中部,最後匯人南流江水系。其上游的玉林地區大一山水庫及電廠,是玉林地區的重要水庫和電廠之一。
大里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8℃北部大密山區比南部平原偏低2℃,極端低溫南部為-2℃;大容山為-4℃,年降雨量1700毫米,≥10℃年積溫大於7400℃,無霜期達352天。地帶性土壤為赤紅壤,成土母質主要為花崗岩和砂頁岩的殘和坡積洪積和沖積物,土層疏鬆深厚,耕地有機質和祖、用卡元素含量中等偏低自然條件適合於各種亞熱帶作物生長。
大里鎮農業以水稻為主,其次為紅薯、大豆、甘蔗、花生、農業木薯、蔬菜等。全鎮有耕地面積30045畝,佔全鎮土地總面積的29.6%,其中水田27427畝(保水田24474畝),旱地2618畝,主要分佈在南半部的平原地帶。全鎮建立有農林牧漁特色基地12個,常年盛產香稻、果蔗、木薯、花生、石瓜、蔬菜、荔枝、八角、玉桂、杉木、水魚、毛蟹、瘦肉型豬、肉牛及雞鴨、禽蛋等,素有北流“糧倉”美譽,是玉林市“菜籃子”之一。
2002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6790萬元,財政總收入4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16元。淡水養殖以水魚、毛蟹、塘角魚和四大家魚為主;畜牧養殖以瘦肉型豬、肉羊、肉牛和家禽為主體。全鎮有以松、彬為主的林業用地面積2402公頃,綠化率達99.2%;有以荔枝、龍眼、香蕉為主的果樹種植面積15230畝;有以八角、玉桂為主的經濟林面積2628畝。全鎮森林覆蓋率為37%。大里鎮根據市場需求,結合鎮情,共建立木薯、果蔗、八角、優質谷、麻竹、速豐桉、蔬菜、水魚、品改豬牛和米粉加工等十大科學種養、加工示範基地,通過示範基地經營的成功經驗輻射全鎮,有力地推動全鎮農業綜合開發進程。
農業
大里鎮有牧草地211.11公頃,水域198.5公頃,牧草地各村均有分佈,以冠塘、高垌、小馬、六馬較多。水域面積中有坑塘水面64.51公頃。大里鎮傳統水產畜牧業以魚、豬、牛、禽養殖為主。豬的品種以三元雜、二元雜、瘦肉型豬為主,規模較大的養殖場有新和豐養殖場和黃壽養殖場。雞的品種主要有三黃雞,養殖數量達萬羽以上的養殖場有11個,分佈在羅樣、沙埒等村。肉牛的品種有黃牛、水牛,由農戶散養。2005年,六厚村的農戶引進尼里拉菲奶水牛養殖,其中梁家愉戶規模最大,建成佔地6.73公頃的仕利奶水牛養殖場。2012年末,該養殖場存欄奶水牛186頭,其中擠奶水牛42頭,定期為乳業公司提供鮮奶。2012年末,全鎮牛存欄2991頭,其中,黃牛1963頭,水牛1018頭,沙牛10頭;豬存欄44640頭;家禽存欄1128138隻,其中,雞1030610隻,鴨87452隻,鵝10076隻。肉類總產量6834噸,奶產量60噸;禽蛋產量117噸,其中,雞蛋10噸,鴨蛋75噸,鵝蛋32噸。水產品產量1178噸。
龍眼
2012年農業總產值2.07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2年生產糧食1.92萬噸,其中水稻1.79萬噸。經濟作物主要有蔬菜、甘蔗、木薯,種植面積1440公頃,產量3.82萬噸,其中,蔬菜2.35萬噸,甘蔗1.32萬噸,木薯0.041萬噸。甘蔗種植經歷了從各戶零散種植到種植大戶規模化種植的過程,2012年末,全鎮規模化種植的甘蔗面積達104.4公頃。2010年8月,北流市政府引進,由玉林嚼綠行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投資,在六厚村和六馬村建設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至2011年末,完成投資2670萬元,建設完成面積100公頃,蔬菜遠銷粵港澳地區。
大里鎮剛獨立成鄉時工業基礎薄弱,工業企業數量少,至上世紀90年代,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形成了以水電、造紙、紅磚、爆竹、建築、食品等為龍頭的工業企業體系。後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大里鎮主要的工業企業發生變化,食品加工、電力和機械配件製造業成為主體產業。2012年末,大里鎮有工業企業31家,從業人員1039人,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全鎮工業企業總收入105149萬元,燕華澱粉有限公司是玉林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產“靈燕牌”澱粉1萬噸,麥芽糖漿2萬噸。
200多年前在北流市大里鎮羅坡村就有了加工米粉(粉條)的歷史傳統。林業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羅坡米粉以生產隊為核心的作坊共有4家,羅坡米粉特別是羅坡2隊米粉在方圓幾十里範圍內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玉林、北流、小平山、石南等地的客商都紛至沓來。但由於當時的生產工藝落後,技術含量不高,每年的產量僅60多噸,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許多外地人知道羅坡米粉卻很難有機會品嘗。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羅坡米粉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科技的進步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全村米粉加工戶發展到50多戶,從業人員達300多人,米粉加工是羅坡村普通農民家庭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當地政府應高度重視、大力扶持,引導成立統一的米粉行業協會,由米粉行業協會制訂統一的生產工藝和行業標準。同時,引進先進的經營和管理理念,採取“走出去”或“請進來”的策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老闆,整合資源,創辦米粉生產企業,引進現代化的加工和包裝設備,創品牌、上檔次,使米粉加工真正走上企業化、產業化和品牌化之路。
大里鎮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班子領導以“全民招商”的理念,堅持“科學發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資是硬措施”的工作思路,積極採取措施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對簽約后的項目,鎮主要領導堅持親自抓組織協調,按照“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服務協調小組”的工作機制,主動在項目立項、用地、供水、供電、辦證、報批等方面為客商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加快項目落地、建設步伐。2012年,全鎮新引進區外境內項目5個,續建項目3個,實際到位資金31855萬元。
大里鎮交通較為便捷,南廣高速公路從西北部的月塘、六馬、六堆、小馬村穿過,鎮政府所在地距南廣高速寒山出入口僅3公里,距玉(林)桂(平)路僅1.6公里。北流市龍頸至玉州區大塘鎮三級公路穿過鎮中心腹地,是通往南廣高速寒山出入口的主要通道之一。2012年末,全鎮16個村都修通了四級水泥路。
大里鎮內沒有郵政服務網點,郵政業務由新圩郵政支局辦理。2012年末,建有電信機站20個,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89萬戶,固定電話用戶0.32萬戶,電話普及率28.62%;網際網路用戶81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36萬元。建有中國移動機站7個,中國聯通機站4個,移動通信用戶達1.36萬戶。
水利設施有雙塘、石屋沖兩個小型水庫及大容山電站水庫、風景小馬電站水庫,由於自然條件好,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糧食歷來高產穩產,是自治區商品糧基地之一。新建立有1個鎮級工業園區,現有電力、供水、紙品、澱粉、
鑄件、塑料、食品、炮竹、汽車運輸等412個企業,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發建設的大里商住小區。大理鎮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水、電資源豐富。水利設施主要有雙塘、石屋沖兩個小(二)型水庫及大容山水庫(玉林市的重要水庫之一),轄區有玉林市大容山水電廠和鎮糧食歷來高產穩產,是自治區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是北流市鄉鎮定購糧任務最大的鎮,是玉林市“菜籃子”工程示範基地之一。
大里鎮上世紀90年代前,各村農戶的住房主要是以泥磚瓦木結構的房屋為主,90年代后,磚混結構的房屋逐漸增多,特別是21世紀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磚混結構的房屋已經成為村民住房的主體,至2012年末,全鎮98%的農戶都住上了磚混結構的房屋。1997年,實施舊街改造工程,完成了0.4公里長、30米寬的大塘圩過境水泥大街鋪設,設置大新街。
大里鎮通過實施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貫徹落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1994年,在六堆村興建了大里變電站,第一期工程於1995年2月建成輸電,裝機容量為3.2千伏安。后經過二期工程和技術改造,變電站裝機容量達到35千伏安,滿足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要。2008年,大里鎮會堂建成;2011年,16個村都新建了衛生室;2006年至2012年,全鎮建設了59條(段)水泥路,長度67.56公里;建設人飲工程3個,解決0.55萬人的飲水問題。大里鎮自來水給水工程於2012年動工建設,年供水146萬立方米。
2012年末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501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16所,在校學生3371人,專任教師176人;初中2所,初中在校學生1379的,專任教師12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小學在校生輟學率在1%以下,初中在校生輟學率在3%以下。
有鎮級圖書館1個、村級圖書室15個,藏書萬餘冊。建有鎮級電子信息館1個。有8個村建立有線電視轉播站,程式控制電話入戶率達40%。群眾性文娛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村村建有籃球場、娛樂室,90%的村建立有農民劇團、文藝隊、籃球隊,40%的村成立有舞獅隊,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體育先進鄉鎮。
基礎建設
水利設施有雙塘、石屋沖兩個小型水庫及大容山電站水庫、小馬電站水庫,由於自然條件好,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糧食歷來高產穩產,是自治區商品糧基地之一。新建立有1個鎮級工業園區,現有電力、供水、紙品、澱粉、
鑄件、塑料、食品、炮竹、汽車運輸等412個企業,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發建設的大里商住小區。大理鎮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水、電資源豐富。水利設施主要有雙塘、石屋沖兩個小(二)型水庫及大容山水庫(玉林市的重要水庫之一),轄區有玉林市大容山水電廠和鎮糧食歷來高產穩產,是自治區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是北流市鄉鎮定購糧任務最大的鎮,是玉林市“菜籃子”工程示範基地之一。
大里鎮
大里鎮上世紀90年代前,各村農戶的住房主要是以泥磚瓦木結構的房屋為主,90年代后,磚混結構的房屋逐漸增多,特別是21世紀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磚混結構的房屋已經成為村民住房的主體,至2012年末,全鎮98%的農戶都住上了磚混結構的房屋。1997年,實施舊街改造工程,完成了0.4公里長、30米寬的大塘圩過境水泥大街鋪設,設置大新街。
大里鎮通過實施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貫徹落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1994年,在六堆村興建了大里變電站,第一期工程於1995年2月建成輸電,裝機容量為3.2千伏安。后經過二期工程和技術改造,變電站裝機容量達到35千伏安,滿足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要。2008年,大里鎮會堂建成;2011年,16個村都新建了衛生室;2006年至2012年,全鎮建設了59條(段)水泥路,長度67.56公里;建設人飲工程3個,解決0.55萬人的飲水問題。大里鎮自來水給水工程於2012年動工建設,年供水146萬立方米。
教育事業
大里鎮現有2所初中、16所小學,現在校學生6981人。有鎮級圖書館1個、村級圖書室15個,藏書萬餘冊。建有鎮級電子信息館1個。有8個村建立有線電視轉播站,程式控制電話入戶率達40%。群眾性文娛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村村建有籃球場、娛樂室,90%的村建立有農民劇團、文藝隊、籃球隊,40%的村成立有舞獅隊,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體育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