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的結果 展開

西南醫科大學

省屬公立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SouthwestMedicalUniversity),簡稱“西南醫大”,是西部地區免費定向醫生培養的高等院校,全國最早開辦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5所院校之一;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四川2011計劃、四川省“雙一流”建設計劃、四川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四川省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銜接項目試點單位、四川省免費定向醫生培養院校;全國高等院校醫學教育研究聯盟理事單位,川南高校聯盟理事長單位。擁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

學校始建於1951年,1959年更名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瀘州醫學院;1982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10年獲准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4月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12月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2020年,被四川省學位委員會和教育廳列為新增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忠山、城北兩個校區,佔地2011畝;下設20個院(系),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館藏紙質文獻164.3萬冊,電子文獻246餘萬冊;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臨床醫學學科在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含三所附屬醫院)有醫教員工8000餘人,有專任教師1286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近兩萬人。

歷史沿革


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
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
1951年9月,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成立,校址選在瀘州忠山川南行署衛生廳副廳長房師亮兼任首任校長。
1952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第二醫士學校。
1953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瀘州醫士學校。
1959年7月,學校升格專科院校並更名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
1963年,朱德委員長來校視察,並揮毫題詞“繼承祖國醫學遺產,學好現代醫學科學,為廣大人民服務”。 
• 瀘州醫學院
1978年2月,學校升格為醫學類本科院校並更名為瀘州醫學院。首屆4年制本科生進校。
1982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198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院視察。
1992年,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在國內率先開始了中西醫結合5年制本科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省內首創的麻醉學專業專科正式招生。
1993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生理學和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四川省教育委員會批准學校為有資格招收短期外國留學生學校。10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1963年朱德委員長題詞
1963年朱德委員長題詞
2000年,國務院學位辦正式批准學校開辦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教育。
2001年,學校開始聯合培養博士和中醫師承博士。11月,學校城北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為新增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批准學校新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同年獲學歷教育留學生招生資格,先後開展學歷教育本科和留學生研究生培養工作。 
2004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生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被列為四川省第四批重點建設學科。停止專科招生。
2006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被評為優秀等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新增2個一級學科(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和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1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准在心血管醫學研究所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新增中藥學一級學科專業碩士授權點;學校成為西部地區首批免費定向醫生培養的主要高等院校。 
2011年,4個學科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與浙江大學簽署協議聯合招收和培養心血管專業博士后研究人員。
2012年,學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013年,學校獲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資格。
2014年,學校牽頭組建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第二批“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學校“醫學電生理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教育部驗收。
2015年,學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順利通過國家評估,學校培養的首批博士后正式出站;同年獲批成為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 四川醫科大學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為多科性本科院校並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 
• 西南醫科大學
2015年6月,因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部分海外校友以“川醫大”簡稱可能混淆華西前身原“四川醫學院”的“川醫”簡稱為由,促使四川大學向教育部提出行政複議申請。經多方反覆協商,最後各方形成“承認四川醫科大學辦學歷史,將四川醫科大學平穩過度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的一致性意見:過度期間,在校學生可自主選擇四川醫科大學或西南醫科大學畢業證;同時四川大學將對西南醫科大學給予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
2015年1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學校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 
2016年1月18日,西南醫科大學正式掛牌。 
西南醫科大學校門
西南醫科大學校門
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官網公開發布了“教發函[2015]144號”:《教育部關於同意四川醫科大學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的函》。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部依法批准四川醫科大學更名西南醫科大學,考慮到高校校名之間歷史和傳承關係以及區域高等學校布局結構實際情況,為維護相關高校合法權益與教育系統和諧穩定局面,同時從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增強高等教育服務西南地區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能力,優化區域高等教育布局出發考慮,所以同意四川醫科大學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變更為‘西南醫科大學’並不意味著學校層次規格的提高,而是反映了教育部和四川省希望該校利用其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的地域優勢,發揮其辦學特色,更多承擔服務西南地區基層醫療事業的功能定位。”
2019年7月12日,成為川南高校聯盟理事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開設12個二級學院,30個普通本科專業。
序號專業名稱學位授予門類院系名稱修業年限
1麻醉學醫學臨床醫學院麻醉系五年
2口腔醫學醫學口腔醫學院五年
3醫學影像學醫學臨床醫學院醫學影像系五年
4醫學影像技術理學臨床醫學院醫學影像系四年
5醫學檢驗技術理學臨床醫學院醫學檢驗系四年
6臨床醫學醫學臨床醫學院五年
7中西醫臨床醫學醫學中西醫結合學院五年
8中醫學醫學中西醫結合學院五年
9基礎醫學醫學基礎醫學院五年
10預防醫學醫學公共衛生學院五年
11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理學公共衛生學院五年
12臨床藥學理學藥學院五年
13藥學理學藥學院四年
14中藥學理學藥學院四年
15康復治療學理學康復醫學系四年
16護理學理學護理學院四年
17應用心理學理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四年
18市場營銷管理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四年
19公共事業管理管理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四年
20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四年
21法學法學法學院五年
22生物醫學工程工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四年
23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四年
24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教育學體育學院四年
25運動康復教育學體育學院四年
26英語文學外國語學院四年
27兒科學醫學-------五年
28衛生檢驗與檢疫理學-------四年
29眼視光學理學-------四年
30健康服務與管理管理學-------四年

師資隊伍

截至2019年11月,學校(含三所附屬醫院)有醫教員工8000餘人,有專任教師1254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548人,佔比43.7%,具有博士學位人員575人,佔比45.85%。有博士生導師35人、碩士生導師835人。有雙聘院士6人、中科院“百人計劃”教授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9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4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四川省“百人計劃”引進人才1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34人、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天府名醫4人。 
雙聘院士
序號姓名院士類別學科方向聘任職務
1陳孝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外科學客座教授
2閻錫蘊中國科學院院士腫瘤學客座教授
3程京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生物物理學客座教授
4邱蔚六中國工程院院士口腔頜面外科客座教授
5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消化內科客座教授
6付小兵中國工程院院士基礎醫學客座教授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入選者(1人):曾曉榮 
國家特聘教授(1人):張春祥 
全國優秀教師(2人):余榮光、劉金龍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葉學良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9人):孫同郊、夏倫卓、余漢傑、王同佑、熊先驥、楊奇、張仕善、餘光開、劉遠厚、袁明辯、曾曉榮、范生堯、劉金龍、黃淑芬、鍾森、何延政、李昌平、廖斌、雷正明、劉佳佳、劉文君、楊思進、陳禮剛、樊均明、傅俊江、陳躍、徐勇、董文斌、趙領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陳秋、王欽、代榮陽、江涌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人):羅懷容 
四川省“百人計劃”引進人才(1人):徐建明 
廣東省首批臨床醫學領軍人才(1人):張春祥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34人):曾曉榮、范生堯、徐州、葉懷祥、馮志強、郭力、馬躍榮、李昌平、劉佳佳、葉學良、雷正明、羅興林、李國平、劉文君、聶敏海、楊思進、范賢明、王欽、何濤、吳劍波、吳敬波、姜睿、王曉斌、鄧存良、李小剛、鄭立舸、趙領、魏嵋、白雪、劉勇、李俊、楊文信、鍾志容、黃純蘭 
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天府名醫(4人):廖斌、徐勇、劉文君、王曉斌 
四川省優秀教師(8人):曹玉華、孫同郊、魏嵋、王明傑、羅興林、蕭洪文、謝惠波、王曉紅 
四川省教學名師(5人):馮志強、羅興林、稅青林、王明傑、曾曉榮 
四川省優秀青年教師標兵(1人):鍾森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2人):鍾森、劉佳佳、曾曉榮、何延政、馬躍榮、廖斌、陳躍、徐勇、樊均明、馬躍榮、劉文君、劉佳佳、陳禮剛、曾曉榮、王欽、何延政、楊思進、廖斌、李國平、陳躍、徐勇、江涌 
四川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63人):羅興林、鍾森、鄧存良、李昌平、廖斌、陳禮剛、何延政、郭力、劉文君、董文斌、楊四維、陳德宇、吳敬波、陳庄、劉毅、陳躍、羅興林、王開正、唐光才、徐勇、范賢明、劉建、周業江、姜睿、馮大雄、劉文君、劉銘、董文斌、李小剛、李作孝、吳敬波、鄧存良、李森、王開正、范忠才、李國平、李昌平、王清、郭力、王曉斌、毛熙光、劉斌、覃綱、袁小平、呂紅彬、楊志惠、黃純蘭、劉亮、傅曉冬、胥方元、葉雲、鄧明明、黃毅嵐、江涌、姜睿、劉靳波、馬勛泰、覃綱、萬沁、吳剛、熊霞、鄭思琳、鍾武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人):肖復燊、楊思進、魏嵋、尹思源、白雪、汪靜、劉鵬、扶世傑、楊文信、肖國輝、張瓊、王益平、毛惠、冉志玲、李群英、楊忠明、陳貴全、趙福蘭、敖素華、廖慧玲 
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06人):王開正、廖斌、雷正明、楊四維、鍾森、張仕善、羅興林、郭力、陳德宇、劉遠厚、何延政、唐光才、劉文君、鄧存良、夏先明、李昌平、劉明墉、陳明、徐勇、陳良海、李國平、范賢明、張建軍、何春水、余茜、覃綱、李家富、李作孝、姜睿、周業江、楊福兵、馮大雄、郭渠蓮、呂紅彬、黎萬榮、劉興容、聶敏海、何成松、李小剛、范忠才、陳秋、吳國平、毛熙光、黃維義、王烜、劉建、黎靖、徐亮、夏德林、彭強、劉斌、王曉斌、陶華林、劉敏、袁小平、張春銀、胥方元、李波、於風旭、伍長學、李忠、詹平、萬沁、馬勛泰、劉可智、鍾武、殷澤登、康剛勁、歐冊華、黃躍、郭玲、肖金剛、白雪、代榮陽、韋思平、袁青、袁葉飛、詹平、張春、周軍、付祥勝、歐三桃、文慶蓮、劉勇、周翔宇、江涌、鍾德君、周述芝、毛世芳、夏紀築、王國俊、王瑤、陳艾、付文廣、傅少志、何曉英、姜雋、雷小平、梁雪梅、呂沐瀚、盛雲建、舒健、蘇松、譚美雲、王茂華、邢宏運 
四川省優秀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名稱團隊負責人
內科學教學團隊徐勇
外科學教學團隊廖斌
麻醉學教學團隊唐顯玲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團隊龍漢安

學科體系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個(科學學位),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4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7個,建有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 
2016年7月,根據美國ESI最新數據顯示,臨床醫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心血管醫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一覽表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名稱批準時間
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1996
中西醫結合基礎1998
內科學2000
外科學2000
兒科學2003
神經病學2003
皮膚病與性病學2003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2003
耳鼻咽喉科學2003
腫瘤學2003
眼科學2006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2006
麻醉學2006
老年醫學2011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2011
臨床檢驗診斷學2011
婦產科學2011
運動醫學2011
急診醫學2011
循證醫學2012
臨床毒理學2012
職業病學2012
生殖健康2012
醫事法學2012
中醫學中醫內科學2006
針灸推拿學2006
中醫外科學2011
口腔臨床醫學2006
醫學、理學中藥學-2006
基礎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1998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2006
免疫學2006
病原生物學2011
法醫學2012
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2012
藥學藥理學2006
藥物化學2011
藥劑學2011
生藥學2011
藥物分析學2011
臨床藥學2012
食品安全與檢驗技術2012
護理學-2011
生物學生理學1993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學科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名稱批準時間
醫學臨床醫學內科學2000
外科學2000
兒科學2003
神經病學2003
皮膚病與性病學2003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2003
耳鼻咽喉科學2003
腫瘤學2003
眼科學2006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2006
麻醉學2006
老年醫學2011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2011
臨床檢驗診斷學2011
婦產科學2011
運動醫學2011
急診醫學2011
中醫內科學2010
中醫外科學2010
中醫骨傷外科學2010
中醫婦科學2010
中醫兒科學2010
中醫五官科學2010
針灸推拉學2010
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
全科醫學2012
臨床病理學2012
口腔醫學-2009
公共衛生-2014
醫學、理學護理學-2014
管理學公共管理-2014
法學法律-2014
● 重點學科、專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臨床 
國家臨床(中醫)重點專科:
腦病科、腎病科、整形外科(批准部門:衛生部) 
腦病科、腎病科、肝病科、耳鼻咽喉科、重症醫學科(批准部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四川省一流(建設)學科:
臨床醫學、藥學。 
四川省重點學科:
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生理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病理與病理生理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內科學(傳染病學) 
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
周圍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肝膽外科、兒科、核醫學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腎病內科、胸心外科、腫瘤科、醫學檢驗科、耳鼻喉頭頸外科、消化內科、臨床護理學、麻醉學(附屬中醫醫院)、康復醫學、藥劑學、病理科、圍產醫學、皮膚病學、麻醉學(附屬醫院)、口腔內科、口腔臨床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口腔正畸學、口腔修復學 
四川省醫學重點專科:
心血管病科、腦病科、脾胃病科、肺病科、腎病科、肝病科、耳鼻咽喉科、骨傷科、皮膚科、肛腸科、腫瘤科、婦產科、兒科 

人才培養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特色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精品課程17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是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臨床醫學、麻醉學、中西醫臨床醫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專業:臨床醫學 、預防醫學、護理學 
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專業:麻醉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學、口腔醫學、藥學、法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康復治療學、醫學檢驗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臨床醫學、麻醉、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
學校奧體中心體育場
四川省應用型示範專業: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學 
省級精品課程:兒科學、口腔內科學、中醫學、病理生理學、傳染病學、醫學遺傳學、內科學、外科學、藥理學、臨床麻醉學、病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診斷學、生理學、醫事法學、外科手術學、人體解剖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生理學、診斷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病理學、外科學總論、組織學與胚胎學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學生成績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連續五年蟬聯西南西北分區賽一等獎,獲全國總決賽二等獎2次、三等獎3次;連續兩次獲國際口腔醫學本科生操作技能大賽一等獎;2015年獲第五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中醫藥創意設計競賽一等獎;醫學專業學生參加國家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多年位居獨立設置的醫藥院校前列;畢業留學生回國參加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達81.88%。 
附屬機構
據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3所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和1所附屬中專衛生學校。 
直屬附屬醫院一覽表
醫院全稱別稱醫院類型醫院等級
西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綜合醫院三級甲等
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附屬中醫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中醫(綜合)醫院三級甲等
西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專科醫院三級甲等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省醫學重點實驗室2個。 
科研機構下設重點實驗室級別
心血管醫學研究所醫學電生理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醫學電生理實驗室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醫學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膜通道功能、結構與信號轉導同步研究基地四川省科技基礎條件平台
心肌電生理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
藥物與功能性食品研究中心天然藥物活性物質與分子藥理實驗室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醫學基礎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二級實驗室
表觀遺傳與腫瘤實驗室四川省醫學重點實驗室
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腫瘤表觀遺傳實驗室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轉化醫學中心腫瘤醫學研究所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中西醫結合防治器官纖維化實驗室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護理器械研發實驗室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西南醫科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循證醫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
四川醫事衛生法治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醫學人文研究中心醫院管理和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附屬醫院科研機構分子醫學實驗中心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建設實驗室
分子影像實驗室四川省醫學甲級建設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2009年至2013年,學校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2項,獲廳局級科技進步獎117項。其中,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獲中華醫學科技二、三等獎各1項。
2009年至2014年,在SCI等三大檢索期刊收錄論文350餘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近2100篇,出版專著60餘部,出版教材240餘本。獲國家專利授權50餘件。 
2013年,學校基礎醫學科研課題《骨形成蛋白受體抑製劑Dorsomorphin對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機理研究》、《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對肝癌細胞體外血管生成擬態的影響》、《層狀氮化物Zr2N2X(X=S,Se,Te)合成及物性研究》、《Hedgehog通路及其阻斷劑在糖尿病腎病發病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抗IL-4,IL-13雙特異性抗體的構建與鑒定》、《J鏈介導補體活化異常與慢性乙肝中醫證型相關性研究》、《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變新型檢測方法的臨床應用研究》、《基於醫學檢驗數據的支持向量機在鼻咽癌以及其它疾病模型預測中的應用》、《電針聯合BMSCs移植對腦出血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調控》等20個課題被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衛生廳批准立項。 
2014年,學校科研項目《推進我省醫事法律實施現代化研究—以醫方權利為視角》《預防和化解我省醫患矛盾的體制創新研究》,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立項。
2016-2020年,學校獲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655項,其中,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444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部分科技成果獎勵
年份項目獎勵
2012年《創傷性腦損傷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4年《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病機制與臨床》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8年《寰樞椎脫位中西醫結合治療技術體系的創建與臨床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西南醫科大學圖書館 3張
西南醫科大學圖書館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文獻285萬冊(包括二級學院資料室藏書14萬餘冊),其中,紙質文獻135.4萬冊,電子文獻149.6萬冊。訂有中外文紙質期刊1100餘種。形成了以生物醫學為重點,兼有管理、經濟、文學等哲學、人文社會科學及其他自然科學文獻的館藏體系。 電子資源有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台(遠程)、維普中文期刊資料庫(鏡像)、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遠程)、萬方醫學網(鏡像)、中國知網(遠程)、超星數字圖書館(遠程)、超星數字圖書館(鏡像)、金圖(鏡像)、讀秀中文學術搜索(遠程)、百鏈學術搜索(遠程)、CALIS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遠程)、CALIS外文期刊網(遠程)、OVID資料庫(遠程)、EBSCO英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遠程)、萬方中醫藥知識系統(鏡像)、萬方醫學視頻(鏡像)、CBM(鏡像)|SinoMed(遠程)、PubMed(遠程)等。
• 學術期刊
《西南醫科大學學報》
《西南醫科大學學報》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西南醫科大學主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為雙月刊,以學術性、實踐性、規範化為特點,主要刊載基礎醫學、實驗研究、中醫與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技術方法、藥學研究、綜述與講座、護理醫學、病案報告等文稿。
1989年,學報進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資料庫;1999年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此後又被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解放軍醫學圖書館《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以及《中心生命科學圖書館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大型資料庫收錄。2007年,獲《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全文收錄。 
《醫學與法學》
醫學與法學》是由西南醫科大學主管,西南醫科大學和中國衛生法學會聯合主辦,以醫學科學和醫學法學為基礎,以醫藥衛生科學和技術中的法律問題為研討交流內容的醫學科學性和醫藥衛生法學專業性相結合的雙月刊,是中國國內外為數不多的研究醫藥衛生與法律問題相結合的專業期刊。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等。已加入知網、萬方、維普和超星資料庫,並成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西南醫科大學校徽
西南醫科大學校徽
西南醫科大學校徽整體圖形外圓內方,取“智圓行方”之義。
校徽中心為忠山牌坊的形象,彰顯西南醫大人傳承學校文化,德業並重、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人文精神。
校徽借用忠山牌坊形象構成“濟世”二字,體現了西南醫科大學奉獻社會、關愛生命、服務大眾的高尚情懷。
整個圖形設計結構穩重而挺拔向上,結合大篆的表現形式,彰顯學校建校60餘年所積澱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校徽以深紅色為主色,顯示學校的包容與大氣、仁厚與理性。西南醫科大學校徽以傳承、濟世為立意,以穩健厚重為基調,既體現學校的歷史文化底蘊,又體現其承前啟後、銳意進取的精神和現代大學的生命力。 

精神文化

• 校歌
忠山紅日
西南醫科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
一訓三風
• 校訓:厚德精業,仁愛濟世
厚德,語出《易經》:“”君子以厚德載物。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高度概括,也是歷來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精業,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工作,努力追求精湛技藝。精業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實力。這兩個詞從思想和行為方面提出了學校所追求的高境界、高標準。
仁愛,源於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本質就是把人的愛心無限擴大,達到“泛愛眾”。仁愛凝練中國傳統文化和醫者仁愛品質。濟世,作為一種重大社會行為,既包含醫者救死扶傷、勇於擔當、高尚道德的情懷,又含有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
這四個詞均具備典型的中國元素,也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又表現出思與行的辯證關係。
西南醫科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
• 校風:恭勤仁和
《爾雅》中有“恭,敬也”。恭為肅敬、有禮貌之義。《禮記》有“在貌為恭,在心為敬。”恭是人應該信守、踐行的高尚品格,是應該陶冶、培養的高尚品性,也是一種行為態度。
《說文解字》中有“勤,勞也”。“業精於勤”,勤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調身體力行、奮鬥不止。
仁,作為中國儒家核心思想,是一種博愛、大愛,是崇高的道德追求,也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廣雅》中有“和,諧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方能團結奮進、開拓進取。和,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社會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恭、勤、仁、和,飽含中國智慧、中國哲學。這四個字由表及裡、從品性、品格的培養到精神境界的追求、道德品質的完善,涵蓋了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 
• 教風:正身博學弘道樹人
正身,端正己身、修身,又含剛正不阿之意。博學,指知識淵博,也是中國“五之法”之一。正身為德、博學為才,強調為人師者須德才兼備。弘道樹人,是教師使命的體現,教育就是弘揚道德文化,培育優秀人才。
“正身博學,弘道樹人”指出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範教育感染學生。 
• 學風:勤學善思知行合一
《論語》中有“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陶行知也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此語體現了學與思、知與行的辯證關係,也體現了學校培養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勤學善思知行合一”的學風是學校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的概括、提煉。 
大學精神
自強不息,守正出新
自強不息,語出《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學校作為醫學院校為了服務人民群眾健康,振興祖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更高層次醫藥衛生人才,不斷探索、鍥而不捨、攻堅破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守正,指恪守正道、胸懷正氣、行事正當,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出新,指勇於開拓,善於創造,懂得變通,不斷推陳出新。守正出新既強調堅持原則性,又注重靈活性,從而推動學校生生不息、科學發展。
三個詞既辯證統一,又逐層遞進。自強不息是途徑,守正是態度,出新是追求的目標。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廖斌
副校長張春祥(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尚志
黨委副書記劉毅
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廣益、彭鋼、何濤、聶敏海

知名校友


姓名備註
政界
甘華田成都市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委員、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農工黨成都市委會主委 
李鈾民盟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顧德誠原四川省衛生廳黨組書記、廳長兼華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原瀘州醫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
何延政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農工黨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委 
田興軍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省中醫藥科學院黨委書記
曾華俊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四川省保健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一級巡視員
陳建輝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楊慶軍重慶市人民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朱家媛四川省南充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南充市委主委、市紅十字會會長
陳玉春四川省內江市政協副主席,農工民主黨內江市委主委
方平安樂山市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樂山市委主委、樂山市人民醫院副院長 
丁應虎中共達州市委常委、達州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陳傳文原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張頌憲原重慶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周開澤原重慶市衛生局工會主席
周伯安重慶市萬州區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萬州區委主委
楊小廣原四川省成都市衛生局(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劉波內江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 
劉中華遂寧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科教界
馬躍榮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聶敏海西南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余小平成都醫學院黨委書記
樊均明成都醫學院院長
趙軍寧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院長
鍾森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
陸華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副院長、博導
曾曉榮成都文理學院院長
巫駿川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副院長 
王萬芳瀘州市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 
潘力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
吳敏美國北達科他大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
陳利民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院博士后研究員 
唐亞平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
孫紅斌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王學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
劉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赫榮喬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朱冰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特別研究員、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員
周小波德國海德堡大學曼海姆醫學院試驗心臟研究室研究員 
蔣世旭日本北里大學醫學部教授
李顯志加拿大衛生部藥物評審主管
商界
汪俊林郎酒集團董事長
姜和成都賦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