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犁
漢武帝時期趙過發明的農具
由二牛合犋牽引﹑三人操作的一種耕犁。漢武帝時趙過在推行代田法的同時﹐發明了二牛耦耕的耦犁﹐其操作方法是一人牽牛﹐一人掌犁轅﹐以調節耕地的深淺﹐一人扶犁。這種犁犁鏵較大﹐增加了犁壁﹐深耕和翻土﹑培壟一次進行﹐可以耕出代田法所要求的深一尺﹑寬一尺的犁溝。二牛三人一個耕作季節可管五頃(漢大畝每畝當今六分九厘﹐每頃當今六十九畝)田的翻耕任務。耕作速度快﹐不至耽誤農時。此後﹐耦犁構造有所改進﹐出現了活動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淺﹐不再需人掌轅。駛牛技術的嫻熟﹐又可不再需人牽牛。從漢代墓葬壁畫和畫像磚中的牛耕“耦犁”是西漢武帝時期著名農學家、搜粟都尉趙過發明的一種先進的農業耕作工具。它對武帝朝農業生產的發展無疑起了促進作用。
關於“耦犁”的文字記載過於簡約,故當代史學界、農學界對“耦犁”的認識大相徑庭、莫衷一是。筆者亦不揣譾陋,將讀書偶得撰成拙文,以示管見,謬誤之處,請方家指正。一、“耦犁”的來源及其解釋《漢書·食貨志》云:“趙過用耦犁,二牛三人”。史學家班固在這裡只記下了“耦犁”的名稱和所用牛、人數目,而沒有具體說明“耦犁”是什麼形狀?人和牛是怎樣結組分佈的?因此就給後人留下了一筆糊塗帳。當然現在人們無權責備班固老前輩的記載欠清楚,因為班固畢竟不是農學家。但這筆糊塗帳卻給後世學者疏注詮釋的主觀臆想造成了憑藉。所以當代史家在“耦犁”的解釋上各執一詞,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現將一些有代表性的解釋收錄如下,以供分析。(一)在《中國通史》中說:耦犁是“用二牛挽二犁,二人各執一犁,一人牽引二牛,共二牛三人。”(二)傅築夫《中國經濟史論叢》也說耦犁是 :“二犁並耕,每犁各由一人執之,一牛挽之,另一人牽引二牛,故稱二牛三人”。圖及陪葬的牛、犁明器看,從西漢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漸為一人扶犁並駛二牛的方法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