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讖

論語讖

徠2、《論語撰考讖》:篇中有釋《論語》之文,如“子罕言利,利傷行也。言撰述《論語》以自考校,故名曰《撰考讖》。 6、《論語糾滑讖》:“糾”或作“紀”、“糺”。

概述


戰國、秦、漢以來,《論語》本屬於傳記之類,與《五經》並非同等的地位,不列為經典。因為《論語》乃記孔子及其門弟子的言行,對於儒家來說有著重要地位和特殊意義,所以漢代儒生也為它造了緯書,只是它不稱為“經”,則無所謂“緯”,故以“讖”名,稱之為《論語讖》,明代孫瑴《古微書》云:“《論語》不入經,亦不立緯,惟讖八卷”,又說“緯依經者也,讖則曰老子、曰尹公、曰劉向,皆援古聖賢而不麗於經,惟《論語》有讖八卷焉。”實際上“緯”與“讖”的性質相同,在稱呼上通用無別,所以《論語讖》也稱為《論語緯》,《隋書·經籍志》載阮孝緒《七錄》中有《論語讖》八卷,宋均注;《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著錄《論語緯》十卷,魏·宋均注,此二者實一書也。《白虎通義·辟雍篇》引《論語讖》曰:“五帝立師,三王制之”(此條明代孫瑴《古微書》輯入《論語比考讖》),是《論語讖》在東漢初已經流行,說明它製作較早。唐代以後《論語讖》散佚,明代以後有《古微書》、《玉函山房輯佚書》、《黃氏逸書考》等多種輯本,今以日本學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輯本為最備。

流傳情況


在漢代,《白虎通》里已引用了《論語讖》。目錄類著作中,《隋書·經籍志》不見,但其所載梁的《七錄》里,與《孔老讖》十二卷、《老子河洛讖》一卷、《尹公讖》四卷等讖書一起,並記有“《論語讖》八卷,宋均注”。到了《舊唐書·經籍志》,有“《論語緯》十卷,宋均注”,《新唐書·藝文志》同樣,也有“宋均注《論語緯》十卷”,都改“讖”為“緯”並增加了卷數,所記當為現存著作。但這以後的目錄類著作中就不見了。
《論語緯》(讖)的篇名在隋以前的文獻里幾乎不見,只在傳為陶淵明之作的《聖賢群輔錄》中有《論語摘輔象》之名。到隋代,又只在《玉燭寶典》卷四記“《論語降嬉效》云:聖人用機之數,順七寶”,即有“降嬉效”(或為“陰嬉讖”之誤)的篇名。到唐代的《文選》李善注,才有引自《比考》(讖)、《撰考》(讖)、《摘輔象》、《摘襄(衰)聖》(承進讖)、《素王受命讖》、《崇爵讖》、《糾滑讖》、《陰嬉讖》等八篇的引文。其它,在《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初學記》、《唐類函》、《太平御覽》、《開元占經》、《後漢書》注、《路史》注等著作中也能見到若干引文,但只有稍許異同(即《御覽》記《摘襄聖》一作《摘褰聖》,《初學記》作《摘衰聖》,又安刻本作《摘衰聖承進讖》),並沒有發現李善注所引的八篇以外的篇名。
輯佚書中,《古微書》、《緯書》等收有《比考》(讖)、《撰考》(讖)、《摘輔象》、《摘衰聖》、《陰嬉讖》五篇;《緯攟》、《玉函山房輯佚書》、《集緯》等加收了《素王受命讖》、《崇爵讖》、《糾滑讖》三篇,也不出李善注所引八篇之外。因此可知,《論語緯》(讖)的篇目就是這八種。並且這八種和《七錄》所記“《論語讖》八卷”的八卷有關聯。《唐書》里的“《論語緯》十卷”,可能這是把量多的某篇例如《比考讖》、《摘輔象》分為上、下二卷的結果。

篇目解題


1、《論語比考讖》:孫瑴云:“蓋以上比之三王,下自考也。”(《古微書》)這是說孔子為素王,設教講學,垂法後世,雖無爵祿,但上比之三王,以自考校,故名《比考》。
2、《論語撰考讖》:篇中有釋《論語》之文,如“子罕言利,利傷行也。”(《文選·鄒陽〈獄中上書〉》注引)“下學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通精曜也。”(《文選·赭白馬賦》注引)“孺悲欲見,鄉黨慕義。”(《文選·喻巴蜀檄》注引)又言孔門弟子狀貌言行。言撰述《論語》以自考校,故名曰《撰考讖》。
3、《論語摘輔象》:本篇多記孔子及其徒屬之容貌及其性格。根據其形象性格來選擇聖王輔佐。篇中言及“伏羲六佐”、“黃帝七輔”(《聖賢群輔錄》引),又謂“孔子為素王,顏淵為司徒”(《北堂書鈔》卷52引),“子路為司空”(同上),選取輔相,故以《摘輔象》名篇。
4、《論語摘衰聖》:“衰”或作“襄”、“褰”,並形近而訛。一作《摘衰聖承進讖》,《古佚書輯本目錄》云:“按《太平御覽》七十六引《摘褰聖》曰:‘承進曰:帝不先義任道德’云云,‘承進’當屬正文(黃奭謂文有脫誤),馬國翰以‘摘褰聖承進’五字為篇題,疑非,諸書引皆作《摘衰(褰、襄)聖》,無‘承進’二字。”則“摘衰聖”當為書名,“承進”當是其中的篇名。本篇記西狩獲麟,孔子往觀,遂泣曰:“予之於人,猶麟之於獸也。麟出而死,吾道窮矣!”(《古微書》輯)說明聖人處於衰世,傷麟道窮,故名《摘衰聖》。
5、《論語崇爵讖》: “崇”是“高”義,“爵”即爵祿,此篇當是如《摘輔象》一樣,以孔子為素王,諸弟子各有爵位,乃崇高孔門之爵祿,故曰《崇爵讖》。該篇只存佚文一條,雲“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
6、《論語糾滑讖》:“糾”或作“紀”、“糺”。僅存佚文二條,曰“漸潰以道廢消乃行”、“陳滅齊,六卿分晉”,糾者,舉也、察也;滑者,亂也。此篇乃舉先代之亂事以察之,故曰《糾滑讖》。
7、《論語陰嬉讖》:此篇言天象,如“平星主法”、“棟星亡,主曠乏”等等。陰者,默也;嬉,同釐,理也。默而察天象之理,故曰《陰嬉讖》。
徠8、《論語素王受命讖》:素王是指孔子,言孔子受命設教闡發王道興廢之義,故曰《素王受命讖》。

評價


屬於“讖”的書,多為基於星辰所作的零碎預言。但是若檢查現存《論語讖》的內容,例如佚文最多的《摘輔象》,論述的是孔子及其弟子顏淵、曾子、樊遲、子游、子夏、子貢、子路等說素王或素王的司空、司徒的事,以及孔子和弟子們的異常容貌及其事迹;《摘衰聖承進讖》是有關帝王、霸的理想狀態,以及麟、鳳的記載,《比考》、《撰考》論述了自黃帝、堯、舜至孔子及其弟子的行動的《尚書中候》相類似。而且,正因為《論語讖》以緯書的創作者孔子為中心,所以它能成為探明緯書性質的重要資料。書中尊孔子為素王,門弟子為群臣,儼然一朝廷,為儒學宗教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