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柳溪鄉的結果 展開
- 江西宜春市奉新縣下轄鄉
- 四川省旺蒼縣下轄鄉
- 彝良縣下轄鄉
-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下轄鄉
柳溪鄉
江西宜春市奉新縣下轄鄉
柳溪鄉位於江西奉新縣城西部。東與石溪辦事處接壤,西和百丈山風景區毗連,南與甘坊鎮相鄰,北和修水縣交界。駐地柳溪,距縣城62公里。轄8個村,48個村民小組。1374戶,3420人(2017年)。均為漢族。
解放前夕屬甘坊鎮。建國后先後屬第六區、第七區管轄,1957年撤區並鄉為七里鄉。公社化時由店下、球庄等16個高級社組成七里人民公社。
柳溪鄉[江西宜春市奉新縣下轄鄉]
全鄉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地貌屬中低山地型,地勢北高南低,呈不規則長方形向南傾斜。是個青巒疊翠、溪澗蜿蜒、梯田環繞、景色宜人的山區鄉村。
境內最高點為五梅山,海拔1516.3米;最低點為外長灘,海拔200米。歷年平均氣溫為15.7℃,一月份平均氣溫3.8℃,七月份平均氣溫26.8℃。年平均降雨量1998.4毫米。無霜期248天。全鄉有耕地面積8727畝,其中水田8192畝。
過去因這裡山高水冷,土質貧瘠,故水稻全部為單季,加上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很低。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幾年來,由於落實了黨的富民政策,治山治田,興修水利,生產條件有明顯的改善,糧食產量逐步提高,2004年糧食總產達275萬餘公斤,自給有餘。
經濟來源主要靠林業。全鄉山林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0%,活立木蓄積33.4萬平方米,活立竹940多萬支,年生產木材3000多立方米,毛竹50萬餘支。林區主要盛產毛竹,是全國十三個毛竹基地之一。尤以毛竹大而著名,素有“中國毛竹王之鄉”美稱。
自1979年發現首代中國毛竹王后已連續出現了九代毛竹王,2001年在港尾林區又發現一株眉圍粗63厘米、高25.1米的特大毛竹,經上海世界吉尼斯總部鑒定通過,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毛竹。還有,東庄林區的翹竹、船坳“竹木奇緣”也堪稱奇觀。除此之外還生長著墨竹、龍竹和羅漢竹。樹木以杉、松、闊葉雜木為主,兼有部分樟、梓及紅豆杉等。
新的歷史時期,柳溪鄉廣大幹部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思路,以豐富的資源優勢為依託,致力做大做強特色經濟這篇文章。在引進外資、激勵民資和全方位提供服務的基礎上,不斷壯大個私民營經濟。工業依託毛竹資源,以生產半成品竹地板、竹筷等為主,同時利用境內溪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的特點,
共興建大小水電站22座,總裝機容量達6300千瓦,其中多數為農民自籌資金興建。農業生產以苗木、茶葉、香菇、養殖業為主,農家手工製作的茶葉清香味醇,享有盛名,其中“古迹茶”更是名揚遐邇,暢銷全國各地。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村組組實現“三通”(通電、通程式控制電話、通閉路電視),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鄉。文化娛樂設施齊全,集鎮建有文化活動中心。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交通運輸得到相應改善,村級公路改造成效明顯。第三產業方興未艾,商業服務點遍布全鄉,集鎮環境宜人,新區開發建設已初具雛形,花園小區配套設施日臻完善。集鎮髒亂差的舊貌,正逐步換上新顏。
柳溪鄉[江西宜春市奉新縣下轄鄉]
著力開闢稅源,鞏固貨運物流公司,壯大公司實力,較好地破解了地方稅收缺口較大的難題。實現首季開門紅,和財稅得到了縣政府的通報表揚,全年萬元財政任務目標提前實現,在各商場購物款當年全部付清,確保了鄉、村二級正常運轉,社會公益事業的必要投入,幹部及教師工資,政策規定的津補貼全部發放到位。
立足於著手解決群眾行路難、飲水難、學校基礎設施落後的問題,作為重點項目工程,採取先施工,后報批,先運作,后立項,積極向上跑項爭資,引進資金200餘萬元,著力實施了雙壩、港尾村級公路,后湖組水泥公路。
在罕見的冰凍災害面前,鄉村二級幹部和人民群眾立足自力更生,抓好災后重建,毛竹加工企業主動與林農實行雪壓竹產銷對接,就地轉化雪壓竹30萬支,把經濟損失減小到了最低程度。同時大力推廣竹腔施肥技術,使17300畝受災竹林面積儘早恢復生長,為抓好災后重建取得勝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0元。
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強農惠農業政策,發放惠農各項補貼170萬餘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夯實,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斷增強,糧食麵積一直穩定在畝以上,農業科技推廣,良種優化,糧食質量好於往年,全鄉糧食總產達噸,比2007年增產糧食噸。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完成了港尾組、楓梢組兩個自然村示範點建設工作,農民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自來水、住上了新樓房、用上了衛生廁、裝上了太陽能,安裝了路燈、建起了健身場所和文化活動室,解決了300餘群眾行路難、飲水難問題,建立了農村衛生保潔機制,農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村組公路建設不斷加快,新增組級水泥公路8公里,村級水泥公路5公里。
改革創新不斷深入。順利進行了鄉財縣代管,村帳鄉代管的政策,凡涉及農民惠農利益推行了“一卡通”,林業產權主體改革全面完成,各項配套改革深入推進。在鄉政府機關把涉農部門、財政、民政、計生、農技、農醫、土地、集鎮等單位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統一在一個窗口為群眾服務,制訂了“雙無”(無節假日、無雙休日),全天服務的制度,並推出了深入村組上門辦,群眾來鄉快辦、馬上辦、及時辦、限時辦的服務措施。這些都為方便群眾,促進發展發揮了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