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經絡的結果 展開

經絡

中醫藥術語

徠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包括經脈和絡脈兩部分,其中縱行的幹線稱為經脈,由經脈分出網路全身各個部位的分支稱為絡脈。《靈樞·經脈》:“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解讀


經絡,作為人體一種組織結構的名稱,最早見於《內經》。《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均指出經絡是一種運行氣血,溝通聯繫臟腑肢節及上下內外的通道。
經絡,分為經脈和絡脈兩大類。經脈的“經”,有路徑、途徑之意。正如《釋名》中說:“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醫學入門》謂:“脈之直者為經。”可見,經脈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即主要通路。絡脈的“絡”,有聯絡、網路之意。正如《說文》所解釋的“絡,絮也。”言其細密繁多。《靈樞·脈度》說:“支而橫者為絡。”可見絡脈是經脈的分支,錯綜聯絡,遍布全身。
對於經脈和絡脈的區別,《靈樞·經脈》有“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之論,《靈樞·脈度》又有“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之說。據此,後世醫家多認為:經脈多深而不見,行於分肉之間,絡脈多浮而常見,行於體表較淺部位;經脈較粗大,絡脈較細小;經脈以縱行為主,絡脈則縱橫交錯,網路全身。實際上,經脈雖然多“伏行於分肉之間”,也常顯露於體表;絡脈雖有“浮而常見”者,而更多的則是分佈於臟腑組織之中,難以見到,如《靈樞·百病始生》所說的“陰絡傷則血內溢”中的“陰絡”即是。此外,經脈也有橫行者,如帶脈;絡脈呈網路狀,縱橫交錯,必然也有縱行者。因此,經脈與絡脈的區別,當以“經為主幹,絡為分支”為準則。
經脈和絡脈雖有區別,但兩者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人體的經絡系統,擔負著運行氣血,聯絡溝通等作用,將體內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等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中醫應用


經絡學說貫穿於人體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各個方面,與藏象、精氣血津液等理論相互輔翼,深刻地闡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對臨床各科,尤其是針灸、推拿、按摩、氣功等,都起到極其有效的指導作用。歷代醫家高度重視經絡學說在中醫學中的重要地位,早在《內經》中就有“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靈樞·經脈》)及“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靈樞·經別》)的記載,後人更有“學醫不知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蓋經絡不明,無以識病證之根源,究陰陽之傳變”(宋·竇材《扁鵲心書》)之說。
人體的經絡系統由經脈、絡脈及其連屬部分組成。
一、經脈
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幹,主要有正經、經別和奇經三大類。
正經有十二,故又稱“十二正經”或“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經、足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十二正經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順序,在肢體的分佈及走向有一定的規律,與臟腑有直接的絡屬關係,相互之間也有表裡關係。十二正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別出的重要分支,又稱“十二經別”。分別起於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具有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裡的兩條經脈的聯繫和補充十二正經的作用。十二經別雖然是十二經脈的最大分支,與十二經脈有別,但也屬於經脈的範疇。
奇經有八條,即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合稱為“奇經八脈”。奇經具有統率、聯絡和調節十二經脈中氣血的作用。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不同,不屬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與臟腑沒有直接的屬絡關係,相互之間也無表裡關係,如《聖濟總錄》說:“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則不拘於常,故謂之奇經。蓋人之氣血常行於十二經脈,其諸經滿溢則流入奇經焉。”
二、絡脈
絡脈,是經脈的分支,有別絡、浮絡、孫絡之分。別絡是絡脈中較大者,有本經別走鄰經之意,可加強十二經脈相為表裡的兩經之間在體表的聯繫,並能通達某些正經所沒有到達的部位,可補正經之不足,還有統領一身陰陽諸絡的作用。一般認為別絡有十五支,即十二正經與任督二脈各有1支別絡,加上脾之大絡,合稱“十五別絡”。但《素問·平人氣象論》有“胃之大絡,命曰虛里”之論,又有十六別絡之說。
孫絡,是最細小的絡脈,屬絡脈的再分支,分佈全身,難以計數。即《靈樞·脈度》所謂“絡之別者為孫”。孫絡在人體內有“溢奇邪”、“通榮衛”的作用。
浮絡,是循行於人體淺表部位,“浮而常見”的絡脈。其分佈廣泛,沒有定位,起著溝通經脈,輸達肌表的作用。
三、連屬徠部分
經絡系統的組成中,還包含了其連屬部分。經絡對內連屬各個臟腑,對外連於筋肉、皮膚而稱為經筋和皮部。
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於筋肉、關節的體系,為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具有連綴百骸,維絡周身,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
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也是經氣散布之所在。《素問·皮部論》說:“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的分佈區域,是以十二經體表的分佈範圍為依據,把全身皮膚劃分為十二部分,分屬於十二經脈。《素問·皮部論》說:“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