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奇

汪伯奇

汪伯奇,《新聞報》的總經理。與汪仲衛一道共同開創了《新聞報》的第二個輝煌十年。

人物關係


與汪仲衛共辦報


1924年,汪漢溪去世,其子汪伯奇與汪仲衛分別擔任《新聞報》總經理和協理。此前他們已協助汪經營管理《新聞報》多年,深受父親"在商言商"的辦報理念和"無黨無偏、完全中立、經濟自主"的辦報方針的影響。他們子承父業,堅持父親的辦報方針不變,一心在擴大銷路、招徠廣告下工夫,終於開創了《新聞報》的第二個輝煌的十年。
他們兄弟分工合作,汪伯奇專管編輯、印刷兩項事宜,汪仲韋負責經營部業務兼與外界交涉。他們接辦《新聞報》后,秉承父訓,繼續發展業務,1926年4月增加《本埠增刊》,辟有《茶話》欄,所登文字圖畫多為本埠各戶所喜閱,本埠隨報贈送。汪伯奇對編輯部採取了大眾化和商業化的編輯方針,多登社會新聞,吸引了廣大市民階層的讀者,報紙銷量大幅攀升。1926年該報日銷10萬份,1927年購進新型高速輪轉機兩部,每部每小時可印四張大報36000份。1928年四層新辦公樓建成,國內首家報紙套色,平均日出四張半,假日可多達七八張,1929年日銷達15萬份,達到頂點。汪仲韋還注重提高報紙員工的福利水平,實行勞資兩利的經營方針,改善職工宿舍,提供伙食津貼。
1927年,《新聞報》總董福開森年邁思鄉,秘密將報紙出讓后回國。史量才遂以二十萬元的高價收購福開森持有股票成為《新聞報》的大老闆,方才向汪氏兄弟說明。史量才派人把《新聞報》的財權人事權與經營權從汪氏兄弟手裡奪走,令他們很不滿。報館同仁也震怒異常,決意在報紙上發表宣言"反對報業托拉斯"。蔣介石不希望滬上輿論被史量才一人壟斷,令陳立夫出面干涉施壓,讓國民黨機關報《民國日報》寫文章抵制收購。面對政府施壓和汪氏兄弟及報社員工的反對,史量才只好與汪氏兄弟達成協議,維持報館各項制度不變,仍由汪氏兄弟負責,保持《新聞報》的獨立地位。

辦報特色


老上海都知道,上海資格最老、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推《申報》《新聞報》兩報。它是百十年前創辦的,《新聞報》比《申報》小二十歲,是一八九三年創辦的。一九二九年美國福開森將其所持有的股份出售,《新聞報》的主權才全部歸於中國人之手。《新聞報》原系徽州人汪漢溪負責,一九二五年始由其於汪伯奇繼任總經理。
汪伯奇辦報有他獨特的一套。《新聞報》每天用兩版篇幅刊載行情,周詳而翔實,還有相當豐富的經濟新聞,成為工商界人士必要的參考,這是它的最大特點。
《新聞報》的副刊由名報人嚴獨鶴主編,《新園林》和《茶話》以通俗、短小精悍取勝,長篇連載小說如張恨水的《啼笑姻緣》,顧明道的《荒江女俠》也吸引了不少讀者。這是《新聞報》的一個支拄。
長袖善舞的汪伯奇,派出發行人員追赴江、浙諸省,在各縣、市物色可靠商人建立分銷處,視發行量多寡給予一定比例的報酬。因此,《新聞報》的發行量超過老《申報》,曾達二十萬份。發行量增加了,水漲船高,廣告亦源源而來。所以戲目廣告亦以《新聞報》最齊全,工商業廣告亦不少。
《新聞報》的特色還不止這些。李浩然主筆的時評也比陳景韓的時評出色。景韓在《時報》所撰述的時評,虎虎有生氣;轉入《申報》開始一段,能保持原來風格,但恐怖氣氛一來便喪失了光采。而李浩然還是針砭時弊,敢於有所議論。此外,《新聞報》也派出記者顧執中、陸詒、沈頌芳等去外地、前線採訪,所以當時《新聞報》頗受讀者歡迎。
太乎洋戰爭爆發后,《新聞報》為敵偽控制。抗戰勝利后,由程滄波、趙敏恆、詹文滸接辦,汪伯奇及其弟、協理汪仲韋反而成為局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