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沙鎮的結果 展開

龍沙鎮

重慶市萬州區下轄鎮

龍沙鎮,隸屬於重慶市萬州區,地處萬州區西南部,東與瀼渡鎮接壤,南與武陵鎮為鄰,西鄰郭村鎮,北接響水鎮甘寧鎮,距萬州區政府駐地40千米,區域總面積68.5平方千米。

清末,龍沙鎮境域屬萬縣三正里三甲;1992年10月,由龍沙鄉、龍古鄉、岩口鄉合併建龍沙鎮。截至2018年末,龍沙鎮戶籍人口為38542人。截至2020年6月,龍沙鎮下轄3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沙社區永安路134號。

龍沙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工業以加工業為主。2018年,龍沙鎮有工業企業2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歷史沿革


清末,屬萬縣三正里三甲。
1949年以前,為萬縣第十四區。
1950年10月,設龍沙鄉。
1961年10月,龍沙鄉分為龍沙、龍古2鄉。
1992年10月,龍沙、龍古、岩口鄉合併建龍沙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沙鎮地處萬州區西南部,東與瀼渡鎮接壤,南與武陵鎮為鄰,西鄰郭村鎮,北接響水鎮、甘寧鎮,距萬州區政府駐地40千米,區域總面積6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龍沙鎮地處總角山背斜西南部,屬淺丘地帶,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形屬丘陵地帶,海拔440米左右;境內最高峰譚家山位於青龍村,海拔668米;最低點巴豆林位於何院村,海拔200米。
氣候
龍沙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7℃,極端最低氣溫-3.7℃(1983年1月10日);7月平均氣溫27℃,極端最高氣溫42℃(1971年7月21日);最低月均氣溫5℃(1983年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0℃,最大日較差20℃(1999年8月10日);生長期年平均260天,無霜期年平均340天,最長達360天,最短33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435小時;0℃以上持續期363天(一般為1月3日次年1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25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54天,最多達178天(1999年),最少103天(1971年);最大雨量1256毫米(1999年),最少雨量721毫米(1972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水文
龍沙鎮境內河道屬長江上游一級支流石橋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級支流青龍河、瘦畔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板橋河,從響水流經境內周壩村,由西至南,經由郭村鎮,匯入長江;龍沙鎮境內河道長8.6千米,流域面積8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3.8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龍沙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澇災、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嚴重的一次洪澇災發生在1998年5月29日,暴雨時間約180分鐘,涉及境內山河、龍沙城鎮,農房、稻田受災面積達1000公頃。

自然資源


龍沙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天然氣儲量1.2億噸。

行政區劃


2011年,龍沙鎮下轄龍沙、龍古、岩口3個社區,紅鶴、老林、馬岩、周壩、龍安、彭家、沙包、青龍、海螺、雨台、黃金、印合、何院、岩口14個行政村;下設10個居民小組、11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龍沙鎮下轄3個社區、14個行政村:龍沙社區、龍古社區、岩口社區、沙包村、青龍村、海螺村、岩口村、雨台村、黃金村、印合村、何院村、龍安村、彭家村、馬岩村、周壩村、老林村、紅鶴村,鎮人民政府駐龍沙社區永安路134號。

人口民族


2011年,龍沙鎮總人口4217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987人,城鎮化率37.9%;另有流動人口14356人。總人口中,男性21772人,佔51.6%;女性20399人,佔48.4%;以漢族為主,達42143人,佔99.94%;有土家族28人,佔0.06%。2011年,龍沙鎮人口出生率6.3‰,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16人。
2017年末,龍沙鎮常住人口為27732人。
截至2018年末,龍沙鎮戶籍人口為38542人。

經濟


綜述
2010年,龍沙鎮經濟總量達到7.2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億元,同比增長19.6%,第二產業增加值2.59億元,同比增長45.3%,第三產業增加值3.19億元,同比增長37.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1億元,同比增長27.2%;完成批發零售總額3.06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63萬元,同比增長104.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380元,同比增長27%。
2011年,龍沙鎮財政總收入284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2.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13.4萬元,比2010年增長92.2%。2011年,龍沙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428元。
2018年,龍沙鎮有工業企業2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農業
2011年,龍沙鎮有耕地面積4.7萬畝,人均1.1畝,其中旱田30055畝,水澆地15386畝,臨時性耕地1699畝。2011年,龍沙鎮農業總產值21396萬元,比2010年增長25.9%,農業增加值15521萬元。龍沙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龍沙鎮生產糧食1.8萬噸,人均433.2千克,其中水稻1.5萬噸,小麥0.2萬噸,玉米0.2萬噸。龍沙鎮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作物和蔬菜。2011年,龍沙鎮蔬菜種植面積3.3萬畝,產量3.3萬噸,主要品種有青菜頭、辣椒、黃瓜等;油料作物有油菜,油菜種植面積7410畝,產量824噸。
龍沙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龍沙鎮生豬飼養量4.5萬頭,年末存欄3.2萬頭;羊飼養量0.5萬隻,年末存欄0.3萬隻;家禽年飼養量92.1萬羽。2011年,龍沙鎮生產肉類4894噸;畜牧業總產值1.4億元。2011年,龍沙鎮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0.4噸,主要品種有香迷爾臍橙、塔羅科血橙、清脆李。龍沙鎮漁業以養殖草魚、青魚、鰱魚、鱅魚為主。2011年,龍沙鎮漁業總產值0.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4%。
工業
龍沙鎮工業以加工業為主。2011年,龍沙鎮工業生產總值3.9億元,比2010年增長17.5%,工業增加值1.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8%。2011年,龍沙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3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
商貿
2011年末,龍沙鎮有商業網點801個,職工3205人;批發零售企業和個體戶944個,從業人員4345人。2011年,龍沙鎮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達4.2億元,比2010年增長38.0%;有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3.1億元,比2010年增長18.5%。
金融
2011年末,龍沙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9億元,比2010年增長11.0%;年末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境內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2.3億元,比2010年增長11.0%,人均儲蓄5000元,各項貸款餘額1.5億元,比2010年增長15.0%。

文化


● 地名由來
龍沙鎮因原龍安鄉有一座名橋叫龍虎橋,龍沙轄區又有一“沙包子”,取龍虎橋和沙包子的第一個字合而得名“龍沙”。

交通


龍沙鎮有S103省道和分水、瀼渡公路貫穿全境,渝萬高速公路橫穿龍沙全境,並設高速路出入口。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沙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620人,專任教師80人;中心小學1所,初中1所,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4600人,專任教師2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0%;有各級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2所。2011年,龍沙鎮教育經費達3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50萬元。2011年,龍沙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0.0%,比2010年增長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龍沙鎮有科技人才2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5人,經營管理人才30人,技能人才35人,農村實用人才3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龍沙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4個,有文化專業戶45戶,有圖書室25個,藏書15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52人。2011年末,龍沙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村級籃球場14個;3個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5.0%。2011年末,龍沙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2萬戶,入戶率78.3%;每村有6個廣播點,龍沙鎮共168隻喇叭,覆蓋率92.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沙鎮有一級甲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3個;病床100張,固定資產總值9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0人。2011年,龍沙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4萬人次,住院手術800台次,出院病人0.4萬人次。2011年,龍沙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31.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2萬人,參合率96.0%;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9‰、0.6‰、0‰。
社會保障
2011年,龍沙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21戶,人數197人,支出42.7元,月人均207.0元,比2010年增長5.0%;醫療救助98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10人次,共支出14705萬元,比2010年增長0.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40戶,人數1402人,支出119.0萬元,月人均102.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2.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68人,支出2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農村醫療救助150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00人次,共支出0.7萬元,比2010年增長0.8%;農村臨時救濟1500人次,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0.9%;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9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0.0萬元;社會福利費220.0萬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0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7852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9萬人,參保率98.0%。
概括
龍沙鎮[重慶萬州區龍沙鎮]道路
龍沙鎮[重慶萬州區龍沙鎮]道路
1992年建鎮以來,龍沙鎮先後被命名為國家建設部試點小城鎮、重慶市首批啟動的45個中心鎮之一、重慶市經濟百強鎮、重慶市商業中心鎮、重慶市小城鎮科技綜合示範鎮、重慶市科普示範鎮。2007年被列為國家科技部新農村科技示範鎮和重慶市新農村科技示範鎮。2010年成功創建市級衛生城鎮。
龍沙鎮鎮黨委、政府按“145”工作思路,基本把龍沙建設成為萬州西南部輻射周邊的“四中心”、“三基地”、“一框架”。即農副產品加工中心、片區物資集散中心、農業科技推廣中心、農村文化中心,畜禽養殖基地、辣椒基地、榨菜基地,構建萬州小城市基本框架。
龍沙鎮[重慶萬州區龍沙鎮]活動
龍沙鎮[重慶萬州區龍沙鎮]活動
龍沙鎮“唱讀講傳”三舉措獻禮建黨90周年人口 為獻禮建黨90周年,歌頌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抒發全鎮人民的愛國情懷,激發全鎮人民建設“10億龍沙”的熱情,經龍沙鎮黨委、政府機關研究,決定在全鎮再次掀起“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的活動熱潮,並決定通過三項切實舉措高標準、可持續地推進“唱讀講傳”活動。
據了解,在鎮黨委、政府的組織下,龍沙鎮17個村居都分別組建了50至150人不等的“唱讀講傳”活動隊。除特殊情況外,“活動隊”成員每晚七點半都會準時參加活動。儘管老百姓文化層次參差不齊,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唱讀講傳”活動將大家凝聚在了一起,讓大家了有了共同的興趣和熱情,並在活動中不斷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進了鄰里友誼。
為將“唱讀講傳”活動深入開展到農村基層並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龍沙鎮黨委、政府特別從龍沙小學、岩口復興小學、龍安小學、道升中學等中小學校選派了17名有相關特長的教師,安排教師們每晚七點半到17個村居的農戶集中點指導老百姓唱紅色歌曲、讀經典著作、講革命故事、傳勵志箴言,讓老百姓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感受紅色文化,陶冶愛國情操,做文明村民、健康村民。
同時,龍沙鎮還成立了“唱讀講傳”督查組,不定時地對各村居、政府機關、鎮屬企事業單位的“唱讀講傳”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並將督查情況在全鎮範圍內進行通報,確保了“唱讀講傳”活動真正落到實處,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在慶祝“建黨90周年”之際,龍沙鎮“唱讀講傳”三項舉措有效的保證了活動的落實與開展,極大的激發了全鎮人民的參與熱情。在“唱讀講傳”活動中,村民們一起回顧黨的奮鬥歷程,一起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紅色文化的魅力深深感染著每一個村民,更鼓舞了大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建設“10億龍沙”的豪情。

獲得榮譽


2020年10月,萬州區龍沙鎮黨委被授予“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