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玻璃山的結果 展開

玻璃山

美國納德·巴塞爾姆所著小說

《玻璃山》是美國作家唐納德·巴塞爾姆的短篇小說。小說描述了一個滑稽怪誕的現代都市人在行人的嘲諷、謾罵聲中攀爬玻璃山的故事。全篇用阿拉伯數字1到100將所有的句子串聯起來,從形式上打破了傳統故事的整體一致性,使小說本身表現為碎片的集合。

作品簡介


紐約的鬧市區,山下散落著無數因攀爬玻璃山失敗而喪命的人們的屍體。然而,主人公藉助兩把廁所刷子痛苦卻勇敢地往玻璃山上爬。四周旁觀的行人不停地咒罵、嘲笑並等著看他的笑話,但儘管如此,主人公依然堅持往上爬,最終他登上峰頂,找到了那“中了魔法的美麗象徵”,不幸的是,他用手一碰,它就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公主。極度失望之下,他將公主頭朝下往山腳下觀望的行人中扔去。

創作背景


這篇小說產生的歷史背景是騷動不安的20世紀60年代。這一時期是美國歷史上的“多事之秋”,民權運動進一步高漲,社會危機加深,政治局面動蕩不安。面對著壟斷、兩極分化、冷戰核競賽、秩序的崩潰、傳統的瓦解,人們遭遇到幻想破滅、信仰缺失等精神危機,人們的生活狀態可以用“荒唐”和“混亂”兩詞來概括。巴塞爾姆在《玻璃山》中再現了當時的社會。

角色介紹


主人公“我”
“我”的身上融合了崇高與卑鄙、勇敢與怯懦。“我”是一個有學問、有抱負,勇敢的青年。“我”不甘平庸,想脫離沉悶乏味的生活。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來自眾人的嘲笑,親眼看到了同類的慘死;對自己的行為有過猶豫與彷徨,最終“我”還是克服了恐懼和疑惑,艱難地爬上了山頂。
山腳下的眾人
山腳下的眾人以集體的面目出現,與爬山的主人公“我”形成對峙。在簡單的背景中,沒有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形態各異的人物。在人類生存家園已遭到嚴重破壞的環境中(樹木被砍伐,到處凌亂不堪,街道上布滿狗屎),人們無所事事:青年人開槍取樂,老年人遛狗打發剩餘人生。他們沒有責任心,沒有罪惡感,沒有同情心,對登山者不是同情與歡呼。而是譏諷與謾罵,並迫不及待地想爭得他的遺產。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他們唯一關心的只是金錢,為了錢不擇手段,甚至從尚未咽氣的人嘴裡拔下鑲金牙。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作者在內容上對傳統故事進行戲仿和顛覆,在表現形式上打破傳統小說的寫作慣例,目的是為了用內容、形式的荒誕性更好地表現現實世界的荒誕性。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東西方的兩大陣營,資本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之間進行了長達30年的冷戰。它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奪、相互競爭。美國發動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蘇聯出兵阿富汗捷克等;美蘇兩國發動核競賽等等,所有這些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同時也帶來了很嚴重的精神危機。在此期間。西方社會的科技高度發展,物質文明迅速繁榮,不過都是以環境破壞,生態失衡為代價。所有這一切重重地衝擊了傳統的道德觀,摧殘和傷害了現代社會所賴以生存的最為基本的倫理原則、道義準則以及人格尊嚴。現代社會所標榜的人性、人道已經變得脆弱不堪;人類引以為榮的向善情懷、精神追求也變得虛幻不定,無可依託;資本家所依賴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價值都陷入了極大的混亂。世界似乎失去了理性,沒有了法則和秩序,到處瀰漫著一片混亂。人們內心深處有一種沉重的壓抑與困惑,人人都無所適從,感覺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甚至感覺不到自身的存在。人類似乎陷入了一個沒有價值、沒有目的、沒有希望的荒誕世界之中。
《玻璃山》所表現的就是這樣一個荒誕世界。作者把古代童話故事發生的場景搬到了後現代社會,這本身就表明世界的荒誕性。在這個世界里,生態遭到破壞、環境惡化:“一排榆樹攔腰折斷。躺在大眾汽車勇士汽車之間”;“用電鋸鋸的,毫無疑問”;“人行道上狗屎成堆,色彩鮮麗”。人們不但麻木、醉生夢死,而且冷血、滅失人性:“他們有的行屍走肉般地遛狗、喝酒”;“有的在街頭爭鬥”;“摔下山的騎士們還在做將死的呻吟,身上的物什已被他們搜刮一空,共至連包金的假牙都沒被放過”。人與人之間不再存在相互理解和真減的友誼,而只是一種虛偽的關係。“我”的熟人們不但絲毫不理解“我”行為的意義,反而對“我”口吐穢:“白痴”、“蠢蛋”、“真他媽的”、“最好給他胯下一腳”、“最好用尖棍戳他眼睛”、“最好用濕魚抽他肚皮”、“最好用石頭砸他背”、“膿包一個”;期盼著親眼欣賞到“我”摔下來時血肉橫飛的“壯景”:“他要是摔下來,不會捧得鮮血四濺么?”、“但願如此,我會把手巾浸進血里”;討論“我”死後公寓的歸屬:“我的熟人們爭論不休,誰該得到我的房子呢?”有理想的人或者紛紛倒斃(倒斃的騎士),或者在追求理想的險途中上不去、下不來,處境尷尬,滑稽可笑,他們完全放這個世界“異化”了。“我”攀登玻璃山的工具竟然只能是管工橡皮粘,這顯示了在後現代社會人們面對理想時的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當“我”歷經艱險終於到達山頂,發現為之捨生忘死的“迷人的符號”竟是個美麗公主(俗物)。理想和信仰、藝術和崇高,統統都躲不開世俗的侵襲,世界是如此的荒誕。
《玻璃山》所展現的現實世界是一個沒有目的、沒有意義、不可理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人的生存是沒有意義的,荒謬的;人們在整個後現代社會面前全都無能為力;人們歷盡千辛萬苦所追求的理想和信仰到頭來也只是一場空,人的信仰也就變得毫無意義、荒誕不經了。而後現代主義作家為了表現生存環境的荒唐可悲、世界的荒誕和無意義、混亂和無秩序,他們刻意運用各種顛覆手段。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對傳統小說進行徹底顛覆,有意造成失真的、滑稽的、片段的、脫節的、殘缺的效果,“如狂人囁嚅,顛三倒四;如痴人說夢。充滿聲音和瘋狂卻全無意義。”
藝術特色
重複的使用。重複是傳統的文學技巧,但在巴塞爾姆的《玻璃山》中,這一技巧卻有新的用途和內涵。與傳統文學中重複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不同。該小說的重複意在加強敘述的停滯,是在敘述的線性中引入干擾,以產生非連續性的效果。如“這裡我是初來乍到”分別在第5句,25句和33句出現;“我”爬山的動作貫穿於小說的大部分;更有甚者,是小說後半部分出現的大段重複。如在第80句:“鷹州銳利的雙爪刺進年輕人細嫩的肉中。年輕人忍住劇痛,一聲不吭,雙手緊緊抓住鷹的兩條腿。鷹受到驚嚇,帶著年輕人騰空而起,開始在城堡上空盤旋。年輕人英勇地堅持著。他看見了閃閃發光的宮殿,在淡淡的月光下像是一靠昏暗的燈。他看到了城樓的窗戶和陽台。他從皮帶上抽出一把刀,割斷了鷹的雙腳。鷹尖叫一聲,直入雲霄。年輕人輕輕地落在了寬敞的陽台上。此時一扇門開了,他看見了一個院子,裡面長滿了花草樹木,還有那位美麗的著了魔的公主。從第88句開始直到97句,小說語言幾乎完全不變地又重複了這一內容。這種重複在小說的寫作上是罕件的。以上的這些重複構成了對傳統敘事的破壞,為讀者的解瀆設置了障礙,併產生了“震驚”的效果,從而體現了後現代主義非連續性的和話語膨脹的美學特徵。
文字的堆砌。第30句“人行道上到處都是各色的狗屎:褚土色、紅棕色、火星黃、濃黃色、青綠色、象牙黑、玫瑰紅”。一系列專業化色彩詞語的堆砌營造出滑稽可笑的氣氛。另外,在文中第63句“下面所列的騎士沒有能夠爬上玻璃山,正摞成一堆在呻吟:他們是基爾斯·格費德爵士、享利·羅威爾爵士……”作者總共羅列了19個爵士的名字,表面上有名有姓。實際上都是作者的杜撰。這種文字的堆砌不過是作家同讀者玩的一種文字遊戲而已。
碎片的拼貼。《玻璃山》雖然只有短短一百句,卻是一個典型的“拼貼的世界”。全篇用阿拉伯數字1到100將所有的句子串連起來,從形式上打破了傳統文學的整體一致性,使小說本身表現為碎片的集合。小說中句與句緊密的邏輯關係消失了,顯露的只是數與數的簡單組合。此外,文中還多處使用莫名其妙的引語,連同句與句之間鬆散的語義關係,進一步打亂了敘述邏輯,加強了小說的“碎片”性。

作品評價


他(唐納德·巴塞爾姆)用特殊的方式將奇特的形式和片段並列在一起,從而創作出新的形式和表達新的涵義。
——紐約城市大學女王學院和研究生院英語教授莫里斯·迪克斯坦

作者簡介


唐納德·巴塞爾姆(Donald Barthelme,1931-1989)是美國戰後最有影響力且最具有革新精神的後現代主義作家。他一生髮表了五部長篇小說、十部短篇小說集和未入集的十八篇短篇小說。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後現代主義特徵,如荒誕的內容、黑色幽默、反諷、戲仿、互文性、隨意性、拼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