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崖子村

石崖子村

石崖子村位於山東省膠州市西南部,原屬張應鎮,2012年12月至今屬里岔鎮,全村230戶,780人。

徠註:在膠州話中,“崖”讀作yai,故村名應讀作Shi Yai Zi

村莊概況


村莊由來

據石崖子村韓姓老人講,多年前,有兄弟四人逃難至此,一人在此落戶立村,取名為韓家村,另有一人去了寨里(今膠南市韓家寨村),另外兩人去向不明,據傳聞二人也未走遠,應該在今青島市周邊地區。後來周姓遷入,據傳周姓剛遷入時受韓姓排擠,後來逐漸相處融洽,由於韓、周兩姓歷年來多有聯姻,所以兩姓的字輩排行在村裡互通,比如韓姓的“福”字輩,其輩分相當於周姓的“輝”字輩,以此類推。
據青島市情網和《膠縣地名志》記載,相傳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韓姓從河南省汝南縣遷來立村,取名韓家村,明正德年間(1500年前後)有周姓遷入且繁衍旺盛,成為主姓,韓姓漸少,因村中建築多用石砌,故改村名為石屋子,后又根據村東石崖壁,改稱石崖子村。另據村裡老人講,村中原有一石築古屋,為明代建造,20世紀中期被拆。
據《膠州村莊紀略》記載,據傳元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韓姓從河南省汝縣(個人註:疑是“汝南縣”,書中“汝縣”可能記載有誤)遷來立村,稱“韓家村”。清乾隆年間(1736-1796),該村為交通要道,販運貨物的商人多在該村駐店(當時村裡有十幾家客店),並常在村東大崖壁上做標記,稱為“石崖子”。后又因韓姓人口不多,遂改成石崖子村。
註:在膠州話中,“崖”讀作yai,故村名應讀作Shi Yai Zi

地理位置

民國時期地圖
民國時期地圖
石崖子村位於山東省膠州市西南部,里岔鎮東部,328省道兩側,距鎮駐地約6公里,村東有從省道通向膠南市和張應的縣級路城大路(從杜村鎮的城獻到膠南市寶山鎮的大張八)。東、南與洋河鎮的仲家莊隔嶺相望,西與於家村、陡嶺后村相鄰,北與高家莊相鄰。

歷史沿革

清代屬招賢鄉
清宣統三年(1911年)至民國初期屬邞城區
1947年屬膠河縣朱郭區
1953年劃歸膠縣第十六區
1958年9月屬衛星人民公社
1984年屬膠縣張應鎮
2012年12月至今屬膠州市裡岔鎮

政區人口

全村230戶,780人,現有周、韓、殷、王、劉、李、杜、付、臧、盧等姓氏,周姓人口最多,725人,佔93%。

經濟概況

2005年,全村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0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6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9906公斤,糧食總產量525噸,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820萬元。
截至2014年,全村面積4480畝,耕地面積1920畝。

河流與灌溉

石崖子村有第一水庫、第二水庫、東溝水庫、草溝水庫、東南溝水庫等大小十餘座水庫,為農業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水庫中有田螺、河蚌、草魚、鯽魚、白鰱等,水少時,常有村民下水捕撈。
村東有一條河,貫穿村南北,北接高家莊水庫,南至龍門口附近,村民稱之為東河,河裡有烏龜和各種魚類,村民常在此洗衣服,孩童多在此洗澡戲水。近年來,由於生活垃圾以及泥沙淤積,現在水量已遠不如前。村中有許多關於東河的傳說,其一是某村民放牧牛羊至此,趕牛羊至河邊喝水,當牛羊下水時,卻發現多出了一頭,而當牛羊上岸時,數量又恢復正常。

供銷合作

石崖子村原有一處供銷合作社門店,屬張應供銷合作社十處門店之一。
1958年張應與杜村分離,成立張應供銷合作社,下轄10處門店,,石崖子村為其中之一。1962年撤銷石崖子門店,後設石崖子村代購代銷店,屬於張應供銷合作社,是張應供銷合作社28處代購代銷店之一。

學校建設

村南原有一學校,名為石崖子小學(學校類別:普通)。20世紀90年代時,校長周茂平,教師有胡元進、周茂歷等。除本村外,生源主要來自周邊的高家莊村、龍王廟村、陡嶺后村。20世紀九十年代末,學生逐漸合併到大孟慈村的大孟慈小學,後來石崖子小學停辦,改為居民住房。
據《膠州市教育志》所附《膠州市1987年8月小學分佈情況表》顯示,當年石崖子小學共有民辦教師8人、共有7個班級,全校共有學生233人,其中男生數118人,女生數115人。其中一年級1個合32人、二年級1個合36人、、三年級1個合38人、四年級1個合26人、五年級2個合61人、六年級1個合40人。
1986年“全國創造性活動最佳徵文”(國家級)比賽中,石崖子小學大隊《智斗“狐仙”》一文榮獲三等獎。本次徵文活動中,膠州全市共有141篇徵文獲獎,其中全國級29篇、省級15篇、市級47篇、縣級50篇。
在石崖子小學南十幾米處原有一幼兒園,地處村最南面,幼兒園西側是村民菜園,菜園旁有一口大井,南側是田地,後來幼兒園搬遷,原址改作民居。

集市交易

離該村最近的集市有張應集、孟慈集、仲家莊集、里岔集,其中張應集每逢農曆的2日和7日開集,是幾個集市中規模較大的集市,也是是村民最常去的集市,集市商鋪林立,最東是糧食市,西側是肉市和蔬菜市,中間則是書攤、服裝市場等,張應集人山人海,十分熱鬧,似古代廟會一般,尤其是臘月22日和27日的集市,是一年中最熱鬧也是最擁擠的。

公交線路

505路:汽車總站————張應
汽車總站—1海爾工業園—2北京現代4S店—3膠州灣工業園—4神州雲溪城—5王家灘小區—6莊裡頭—7人壽保險—8正北名苑—9佳樂家超市—10北三里河—11第二衛校—12東店子村—13皇騏河濱華庭—14雙嶺村—1盛家莊—2斜庄—3柘溝—4柳溝—5十五里夼—6車家河—7欒家墳—8臧家屯—9同心村—15九龍社區—16殷家窪—17九龍衛生院—10雅玫花苑小區—11高家窪—12九龍派出所—13九城路—14新東機械—15朱家埠—16大小鬧埠—17魏家莊—18油坊路口—19昭文村—20小王邑路口—21大村—22十畝田—23香甸—24二十六中—25李子行—26戰家村—27洋河鎮政府—28趙家莊—29曲家蘆—30大庄村—31市買村—32芍藥窪—33神山後—34朱季—35西洋河崖—36后小河崖—37院后村—38張應—張應便民服務中心【寺西村—寺前村—龍王廟村—石崖子村—陡嶺后村—染坊庄—大孟慈村】(在鎮村公交開通前暫時延伸線路運營至大孟慈村)

石崖子蘋果

該村較有名的是“石崖子蘋果”,其特點:香、甜、脆,口感好。
這裡的蘋果種類繁多,有紅富士、國光、金帥、香蕉、紅玉、紅星、金玉、印度(音)、巧蘭金(音)等。
198徠1年之後,蘋果的收購價格年年攀升,從1981年之前的0.2元/斤,到1986年的0.38元/斤,價格增長90%。1984年,蘋果由二類農副產品降為三類,實行議購議銷,供銷社對全縣果園提供綜合服務,採取“三包一扶持”措施(即包生產資料、包銷路、包技術指導,發放扶持資金)。收購價格的增長和政策的放寬,是蘋果得以廣泛種植推廣的重要原因。

龍門口

村南,大崖壁南側有一條深溝,長約100米,寬約20米,深約6米,兩側山崖壁立,呈“V”字型,當地人稱為“龍門口”。

娛樂活動


轉鞦韆

村東北部場院原有一個大型鞦韆,高5米以上,名為“轉鞦韆”(膠州話為“轉悠千”),平時主要由村民周茂央及其子女維護,大概在春夏之際,會有村民前來玩轉鞦韆,同時引來數十人圍觀,且有商家前來出售冰糕等清涼食品。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轉鞦韆被拆除。

象棋活動

村裡盛行中國象棋,村民農閑時,常在一起對弈。周兆強、周茂珍(音)、周茂來、韓福全、周茂新、周兆光等人,均為村中好手,經常在一起切磋棋藝,同時也會吸引眾人前來觀棋。

牌類活動

保皇和夠級是山東一帶盛行的牌類遊戲,在石崖子村也是非常盛行,無論老少,都喜歡玩上幾局,樂趣無窮。其中更為有名的當屬夠級,夠級需要六個人、四副牌,主要強調團隊協作能力。

歷史遺跡


菩薩廟

村東南百米處的慈水河西建有一座菩薩廟,南北17米,東西12米,佔地200餘平方米。
殿內0.6米高的檯子上供奉著三尊神像。中間蓮花座上有觀音菩薩,菩薩左邊有送子爺爺、送子娘娘,腰裡纏著、背上背著小孩,右邊有殺痘哥、殺痘姐。
院內有一棵大棠梨樹,朝北的大樹杈還掛有一口高約0.7米、直徑0.6米、重約400多斤的大鐘,上面鑄有八仙過海圖及捐款建廟鑄鐘人的姓名。
1951年,廟宇被拆除。
1958年,大鍊鋼鐵,大鐘化為鐵水。
另據石崖子村老人講,村裡有一大鐘,據說此鍾為明朝所鑄,鍾高一米有餘,鐘口徑亦約一米,鐘上明確記載本村原名“韓家村”。鍾周身刻滿人名,其中絕大多為韓氏姓名,少部分為周姓。大鐘本置於村西的一座廟中,後置於村中學校,做上課鈴之用,今去向不明。據分析,此鍾可能就是《膠州村莊紀略》所記載的菩薩廟中的大鐘。

明代古屋

據村裡老人講,村中原有數間明代石築古屋,建國后被拆。

韓氏古墓

據村裡老人講,村南,大隊駐地附近,原本是一大片韓氏墓葬,後來村子擴建,上方全部建設民房。

韓氏家譜

該村韓姓原有韓姓家譜,建國后,家譜遭毀。
據石崖子村老人講,膠南市韓家寨村與石崖子村的韓姓源出一脈,始祖兄弟二人逃難至此,分別建立兩村。韓家寨村韓姓家譜也多散失,韓麟福先生正在多方搜集資料,重修家譜。

周氏古墓

該村有周氏墓一處,墓四角有樁,墓前有青石供桌,桌上有石質香爐,建國后墓毀。

周氏家譜

周姓來源不明,因與臨近的大孟慈村周姓所用字輩基本相同,疑是大孟慈村周姓的一支,據《膠州百家姓》上冊記載,大孟慈周姓有周氏族譜,至於石崖子村周姓家譜是否一併在內,亦或是單獨有譜,不詳。該村沿用周氏字輩主要有殿、敦、輝、茂、兆、瑞、慶,現已延續到慶下面一輩,輝現為村中周姓比較大的字輩。

散聞軼事


周五千的故事

據石崖子村老人講,多年前,有一風水先生來到村裡,看過風水後言道該村周姓後人將出五千個乞丐,後來周姓出一後人,取名為周五千,寓意為以一人取代五千乞丐;又傳聞風水先生言村裡韓姓殯葬在“豬”地,周姓殯葬在“狗”地,寓意“狗咬豬”,因此韓姓人口漸少,周姓逐漸興旺。此為言傳,無史料記載,故不知真實歷史如何。
另據《膠州村莊紀略》記載,周五千的故事發生在陡嶺后村(與石崖子村東西相鄰)。據傳,周姓五世祖周文達有4子、18孫、53曾孫、113玄孫。有一次,看陰宅之人在查看了周姓家族的墓群后,直呼周姓族人出五千個乞丐后才會有能人出現,周文達為了解救周姓族人挺身而出,將五千個乞丐的命運集於一身,不惜丟掉性命,後人尊稱他為“周五千”。周姓後人為了紀念他,捐資為“周五千”修墓立碑。
“周五千”的故事是否真實,到底是發生在石崖子村還是臨近的陡嶺后村,已無法考證。

毛貴洗山東

該村流傳毛貴洗山東的傳聞。
據《膠州市志》記載,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春,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安徽阜陽人)派將領毛貴攻佔膠州,連克萊州、青州、滄州、濟南等地,前鋒抵達柳林(北京通南縣),元都大震。是年,膠州治所東遷至新城(即膠州內城)。

位置地圖


道光時期

如圖為清朝道光時期石崖子村在地圖上的位置,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道光地圖
道光地圖

民國時期

如圖為民國時期石崖子村在地圖上的位置,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民國地圖
民國地圖

1931年

如圖為1931年石崖子村在地圖上的位置,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石崖子村
石崖子村

1953年

如圖為1953年石崖子村在地圖上的位置,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1953年地圖
1953年地圖

1984年

如圖為1984年石崖子村在地圖上的位置,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1984年地圖
1984年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