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岔鎮
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
里岔鎮,隸屬於山東省膠州市,位於膠州市西南部,距青島國際機場60公里,距青島前灣港35公里,距青島同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南有石馬山、堯王山隔水相望,北有西漢祓國"牧馬城"遺址,東有新石器時期的趙家莊遺址,西有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景觀。現有鎮村企業89處,現已形成以機械、化工、食品、建材、輕工五大支柱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里岔鎮
沿革清代屬招賢鄉。1911年(宣統三年)到民國初期劉節、陡嶺前、朱家屯屬寶華區,良鄉、薛家河、后朱陳溝、前朱陳溝、孫家窪、墩泊、黃家阿洛、劉辛庄、徐家橋村、王家橋村、趙家橋村、里岔河北、里岔、米家莊、遠家阿洛、王家阿洛、賀家村、趙家阿洛、杭埠嶺、韓家莊、橫溝、高木寨等22個村屬邞城區。1929—1944年,屬第六區。1945年解放后屬膠高諸邊區辦事處。1947年划入膠河縣屬沙河區,東部黃家嶺、游家屯、郭家窪、胡家村屬朱郭區。1953年劃歸膠縣,屬第十七區,黃家嶺、游家屯、劉家小庄、南樓、沙家莊、郭家窪、林家莊、陡嶺前等村屬第十六區。1955年屬沙河區,1958年9月成立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為里岔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里岔鄉。1993年9月更名為里岔鎮。2012年12月18日,撤銷里岔鎮、張應鎮,以原里岔鎮、張應鎮行政區域設立新的里岔鎮,鎮政府駐原里岔鎮政府駐地。
區劃2002年,里岔鎮轄里岔、劉家小庄、譚家一村、譚家二村、譚家三村、譚家四村、南樓、胡家村、郭家窪、沙家莊、游家屯、沙南庄、崔家莊、肖家村、楊家莊、甘溝庄、黃家嶺、薛家河、良鄉一村、良鄉二村、良鄉三村、后良鄉、高福庄、西大村、槐樹底、董家村、黃家阿洛、孫家莊、薛家莊、米家莊、河北村、韓家莊、后觀音堂、林家莊、陡嶺前、孫家窪、后朱陳溝、前朱陳溝、劉辛庄、趙家橋村、王家橋村、徐家橋村、遠家阿洛、王家阿洛、趙家阿洛、杭埠嶺、橫溝、高木寨、朱家屯、劉節、墩泊、賀家屯、前觀音堂53個村委會。
里岔鎮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鎮內各項資源豐富。境內有佔地1200畝,蓄水800萬立方米的大型水庫兩座,水質清澈無污染;建有供水站及35萬伏變電站各一處,可滿足鎮工業和生活需求;勞動力資源充足,有大批熟練的縫紉工和機械車床工,可滿足企業所需技工要求。
鎮內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已達到“六通一平三化”的標準,具備了承載大、中、小各類項目的能力。截止目前,已落戶該鎮的中外企業達30餘家。同時,鎮招商部門對前來落戶的內外資企業實行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對鎮經濟發展帶動大的項目,採取“政策隨項目”的辦法,一事一議,特事特辦。
里岔鎮工業園區建成面積1.92平方公里,累計完成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投入583萬元;現有內外資企業52個,規模以上企業15個;企業總用工人數3800人;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11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5.2億元。里岔鎮工業基礎雄厚,鎮村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89家,形成以機械、化工、食品、醫藥、建材、輕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該鎮是一個農業生產大鎮,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農作物和大椒、黃煙、蔬菜、果品等經濟作物。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1萬畝。農業園區兩處,其中蔬菜種植園區佔地2萬畝,台灣農業園區佔地1200畝,由台灣客商投資興建。該鎮是全國奶山羊生產基地,是被譽為國寶的"里岔黑"瘦肉型豬的發源地。
地形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北部為平原。南部丘陵平均海拔116.2米,最高點153.6米;低洼地海拔73.05米。
山脈南部地處泰沂山脈末端,低山丘陵蜿蜒起伏,溝壑縱橫。境內百米以上的山頭(嶺)有堯王山、石馬山、土山,其中石馬山最高,海拔153.6米。
膠州市裡岔鎮
土壤全鎮土地資源分為7個一級類、27個二級類、11個三級類,南部丘陵區到北部平原依次分佈著棕壤、潮棕壤、河潮土、砂姜黑土。南部丘陵地區山體坡度大,土層薄,土壤發育不完全,山嶺頂部沖刷侵蝕嚴重,自然植被少,覆蓋率低。山嶺中部土層厚度一般為20-30厘米,並夾有大量礫石,雨季水土流失嚴重,保水保肥性能差,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山嶺根部土層較厚,但溝壑縱橫,地塊切割嚴重,耕作不便,農業生產受到一定影響。西部膠河流域土壤肥沃,透水性能好,適宜於蔬菜生長。北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但灌溉條件較差。
植被森林植被主要有白楊、刺槐、國槐、柳樹等樹種,灌木樹主要有棉槐、臘條等,森林覆蓋率為18%。南部山丘區域馬尾松、灌木、雜草交雜互生,部分地帶為人工造林和果林;北部平原多為人工植樹、人工種植花草形成的人工種植經濟林牧、人工花園和綠地。農業栽培植被中有蘋果、桃、柿、銀杏、葡萄等,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地瓜、穀子、高粱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花卉、苗木、蔬菜、花生、辣椒等。農業栽培覆蓋率達100%。
自然資源土地總面積為11.1萬畝,其中可耕地6.1萬畝。可耕地蔬菜地2萬畝,果園地0.38萬畝,其餘為糧田或其它經濟作物田。尚有150公頃荒山尚待開發利用。全年平均氣溫為12.8℃,無霜期為190天,年平均日照2785小時,全年平均降水量751毫米。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佈在膠河東側的第四系沖積層,水質良好。
張應、里岔鎮合併
2012年,撤銷里岔鎮、張應鎮,以原里岔鎮、張應鎮行政區域設立新的里岔鎮,鎮政府駐原里岔鎮政府駐地。
設立張應社區服務中心,辦公地點在原張應鎮政府駐地;設立里岔現代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地點在原張應鎮政府駐地。
合併后包括:
序號 | 名稱 |
1 | 趙家嶺 |
2 | 趙家莊 |
3 | 曲家莊 |
4 | 周家小庄 |
5 | 大孟慈 |
6 | 龍王廟 |
7 | 高家莊 |
8 | 南於家村 |
9 | 染坊庄 |
10 | 陡嶺后 |
11 | 石崖子村 |
12 | 東青杭 |
13 | 西青杭 |
14 | 閻家屯 |
15 | 朱郭劉 |
16 | 任家莊 |
17 | 大朱戈 |
18 | 大河流 |
19 | 王子山 |
20 | 王家蘭 |
21 | 小埠頭 |
22 | 大埠頭 |
23 | 白廟子 |
24 | 高山溝 |
25 | 大草泊 |
26 | 小草泊 |
27 | 西官莊 |
28 | 梁家屯 |
29 | 史家屯 |
30 | 西安家溝 |
31 | 東安家溝 |
32 | 河流史 |
33 | 河流董 |
34 | 河流孟 |
35 | 臧家莊 |
36 | 西洋河崖 |
37 | 里岔 |
38 | 劉家小庄 |
39 | 譚家一村 |
40 | 譚家二村 |
41 | 譚家三村 |
42 | 譚家四村 |
43 | 南樓 |
44 | 胡家村 |
45 | 郭家窪 |
46 | 沙家莊 |
47 | 游家屯 |
48 | 沙南庄 |
49 | 崔家莊 |
50 | 肖家村 |
51 | 楊家莊 |
52 | 甘溝庄 |
53 | 黃家嶺 |
54 | 薛家河 |
55 | 良鄉一村 |
56 | 良鄉二村 |
57 | 良鄉三村 |
58 | 后良鄉 |
59 | 高福庄 |
60 | 西大村 |
61 | 槐樹底 |
62 | 董家村 |
63 | 黃家阿洛 |
64 | 孫家莊 |
65 | 薛家莊 |
66 | 米家莊 |
67 | 河北村 |
68 | 韓家莊 |
69 | 后觀音堂 |
70 | 林家莊 |
71 | 陡嶺前 |
72 | 孫家窪 |
73 | 后朱陳溝 |
74 | 前朱陳溝 |
75 | 劉辛庄 |
76 | 趙家橋村 |
77 | 王家橋村 |
78 | 徐家橋村 |
79 | 遠家阿洛 |
80 | 王家阿洛 |
81 | 趙家阿洛 |
82 | 杭埠嶺 |
83 | 橫溝 |
84 | 高木寨 |
85 | 朱家屯 |
86 | 劉節 |
87 | 墩泊 |
88 | 賀家屯 |
89 | 前觀音 |
人口截至2002年末,全鎮有9017戶,32180人。其中,男性16267人,女性15913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2.2:100。農業人口31052人,非農業人口1128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33人。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10‰,人口自然增長率3‰。以漢族人口最多,另有滿族、傈僳族、白族,共計5人。
膠州市裡岔鎮
“十五”期間,里岔鎮將加快國民經濟發展步伐,以“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抓發展,促增收;抓建設,樹形象;抓規範,保穩定;抓考核,鼓幹勁”的工作思路,著力實現招商引資、個體私營經濟新突破,全力推動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經濟實力力爭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到2005年,主要指標預期為: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5000萬元,年均增長11%,人均15000元以上;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00萬元;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達到1:1.2:1.3;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達到8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農業1993年撤鄉設鎮以來,里岔鎮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和產品結構,農、林、牧、漁各業得到協調發展。農業以生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大椒、黃煙、林果、蔬菜為主。畜牧業發達,是國寶“里岔黑”瘦肉型豬的發源地。截至2002年底,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9573萬元。花卉、蔬菜、果品、畜牧、林業等主導產業優勢逐步顯現,農業的市場化、專業化、企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區域布局不斷優化。“九五”期間先後建立起良鄉高效農業園、韓國花卉園、台灣農業園等農業園區,其中投資1200萬美元的韓國花卉園為韓國獨資企業,生產的玫瑰花、菊花等薔薇類花卉全部出口韓國、日本。
農業機械1994年建鎮以來,特別是“九五”期間,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02年末,全鎮農機總動力達到30026千瓦。農田機械作業面積完成6萬畝,小麥聯合收割機械化水平達到99.3%,農機化作業水平達到全市前列。
種植業1994年建鎮以來,特別是“九五”期間,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和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步伐加快,農業科技化程度不斷提高,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提高。2002年末,全鎮糧食、蔬菜總產量分別達到17510噸、93780噸。
市場運作,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原則,不斷加強植樹造林建設,不斷提高林果覆蓋率。截至2002年末,全鎮造林面積達到813公頃,年內造林面積123公頃;果品總產量850噸。
畜牧業近年來,加大對畜牧業的扶持力度,畜牧業發展較快。截至2002年末,大牲畜存欄20600頭,肉類總產量6140噸,蛋類總產量3240噸,奶類總產量5190噸。
水產業里岔鎮充分發揮淡水養殖優勢,大力開發黃家河水庫、紅旗水庫等水資源,進行鯉魚、鰱魚、草魚、鯽魚、澳洲寶石魚、太湖銀魚等淡水養殖。
工業現有鎮村企業89家,基本形成以機械、化工、食品、建材、輕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部分產品出口。規劃佔地1平方公里的鎮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已開始啟動。鎮龍頭企業有青島牧馬城門業有限公司、青島牧城紙業有限公司、膠州市有機化工廠、青島凡世皮革有限公司、青島牧城奶業有限公司等。
國內貿易1993年撤鄉設鎮以來,積極貫徹擴大消費需求的方針政策,積極做好消費市場的文章,促進市場建設快速發展。截至2002年末,全鎮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到7處。全年成交額達到15000萬元。其中新建良鄉蔬菜批發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其它市場建設均有較大發展。本著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原則,里岔鎮三次產業的發展進一步趨向合理,三次產業的比重可達到5:60:35。
里岔鎮已初步形成以機械製造、木器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化工製造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引進了青島海基力機械、青島潤祥機械、青島榮祥紡織機械等機械製造企業,使機械製造產業日益壯大;牧城門業、潤德木器加工、德弘木業等一批木製品加工企業的產業聚集優勢日益顯現;國內500強百思特糧油食品、牧城奶業食品、君三花生製品、華永花生製品等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逐漸形成規模;華新化工、宏業化工、方正化工、金益興化工等化工製造企業不斷壯大。
韓國生豬養殖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500萬美金,一期佔地320畝,主要是進行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產品全部出口。
計劃於3月份開工建設。
紡織機械製造項目
該項目由江蘇吳江市恆鑫經編織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佔地50畝,主要從事紡織機械、配件加工。
目前,該項目已開工建設,項目達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利稅480萬元。
膠州市裡岔鎮機械加工區
里岔鎮機械加工特色產業聚集區位於里岔鎮南部工業聚集區,發展重點為紡織機械、塑料機械製造加工。同時規定落戶項目投資總額需達到800萬元以上,對達到800萬元以上的項目稅收上實行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按20%的比例連續兩年返還的優惠政策。目前,該園區已達到“六通一平”的標準,具備了承載大、中型民營項目的能力。
為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效率,鎮政府專門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工業副鎮長任副組長、經貿辦、投資服務中心有關人員組成的特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主要職能是具體負責、協調園區的各項建設工作及對外招商。該園區在招商方式上重點實施以商招商、誠信招商、委託招商,通過為客商提供人性化、真情化的服務,讓落戶客商成為里岔鎮對外招商的代言人;通過堅守“為客商承諾事必辦”的原則,積極打造誠信、務實的招商品牌,取得了很好效果。經近一年的運作發展,該園區已落戶項目25個,其中宏達機械、新恆甫機械、榮祥機械、恆振機械、騰青機械、恆鑫機械、嘉強機械、衍傑機械、爾康機械等機械製造項目達到18個。
據初步統計,2008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將達到2億元人民幣,其中機械製造加工行業產值將達到1.6億元人民幣,佔全區總產值的72.42%。上述機械加工企業1—12月份納稅達到420萬元,佔全區納稅總額的78.35%以上。園區已初步形成以機械製造為主、皮革、農副產品加工等為輔的園區格局。
膠州市裡岔鎮木器加工區
里岔鎮木器加工特色產業聚集區位於里岔鎮北部工業聚集區,於今年7月份規劃,8月份開工建設,發展重點為木器製造加工。同時規定落戶項目投資總額需達到1000萬元以上,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稅收上實行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按30%的比例連續三年返還的優惠政策。具備了承載大、中型民營項目的能力。
為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效率,鎮政府專門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工業副鎮長任副組長、經貿辦、投資服務中心有關人員組成的特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主要職能是具體負責、協調園區的各項建設工作及對外招商。該園區在招商方式上重點實施以商招商、誠信招商、委託招商,通過為客商提供人性化、真情化的服務,讓落戶客商成為里岔鎮對外招商的代言人;通過堅守“為客商承諾事必辦”的原則,積極打造誠信、務實的招商品牌,取得了很好效果。經近一年的運作發展,該園區已落戶項目8個,其中德福木業、北方木業、清泰木業、潤達木業、牧城木業、恆崖木業等木器加工項目達到6個。
據初步統計,2008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將達到6000萬元人民幣,其中木器加工行業產值將達到5800萬元人民幣,佔全區總產值的97%。上述木器加工企業1—12月份納稅達到185萬元,佔全區納稅總額的95%以上。園區已初步形成以木器加工產業為主、冶金材料、環保材料產業等為輔的園區格局。
里岔鎮
膠州市裡岔鎮
良鄉一、良鄉二、良鄉三村:良鄉一村現有耕地756畝,154戶,574人;良鄉二村現有耕地815畝,150戶,498人;良鄉三村現有耕地786畝,142戶,496人。這三個村同后良鄉村毗鄰,蔬菜種植已有較長的歷史,特別是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和鎮蔬菜協會的努力下,訂單蔬菜發展迅速,訂單量連年增長,為老百姓帶來了穩定的長期的效益,通過蔬菜種植,這三個村年可增收1500餘萬元。
譚家一村:譚家一村現有耕地1036畝,156戶,550人。該鎮的大椒種植專業村,現種植大椒750畝,年可增收300萬元。
高福庄村:高福庄村現有耕地1050畝,210戶,780人。該村與上海百事食品有限公司長年簽訂馬鈴薯購銷合同,群眾認購踴躍,逐步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馬鈴薯種植專業村,按照合同種植的大西洋A馬鈴薯每年可為該村農民增收600餘萬元。
高木寨村、前溝村:高木寨村現有耕地1570畝,210戶,740人;前溝村現有耕地4384畝,541戶,1750人。這兩個村莊是我鎮種植黃煙的主要村莊,黃煙產量佔全鎮的近70%;通過與市煙草公司簽訂購銷合同,該二村莊黃煙發展勢頭穩定,年可實現增收1500餘萬元。
游家屯村、墩泊村:游家屯村現有耕地511畝,92戶,346人;墩泊村現有耕地1220畝,165戶,554人。這兩個村莊畜牧養殖歷史悠久,其中游家屯村是我鎮的養牛專業村,共存欄奶牛、黃牛400餘頭,村內設有牛奶收購站,專門收購本村及附近村莊所產鮮奶。養牛給游家屯村帶來了顯著效益,通過養牛該村年可增收320萬元。墩泊村現生豬存欄量6000頭左右,年出欄生豬15000頭,帶動養殖戶增收615萬元。
薛家莊村:該村現有耕地505畝,95戶,346人。該村緊靠堯王山,林果業發展歷史悠久,現有果園270畝,主要栽植蘋果、梨、桃等果樹,年可實現增收200萬元。
遠家阿洛村:該村現有耕地690畝,110戶,380人。該本地處黃家河水庫西岸,花生種植和淡水養殖業發展迅速,年可實現增收400萬元。
優惠政策
膠州市裡岔鎮
外商投資興辦的先進技術企業依照稅法規定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期滿后,仍為先進技術企業的可以延長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外國投資者從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的利潤免征所得稅。
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內資企業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外,免征城市建設配套費,新建企業的廠房免征固定資產投資方面調節稅。凡來我鎮的外商獨資企業自行建造廠房者免征基礎設施配套費。
土地出讓最高年限為公寓、住宅用地70年,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性和工業用地50年商業和旅遊用地40年,投資者使用年限期滿后願意繼續使用的優先使用,在使用期內可以轉讓、出租、抵押或有合法繼承人繼承。產品出口性和先進技術性外商投資企業土地使用費按標準的30%優惠。凡在我鎮的外商投資,享受產前、產中、產後配套完善的一條龍服務。
改善投資大環境促進企業快增資
隨著“企業發展年”活動的進一步深入,里岔鎮園區環境不斷改善,政府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正如該鎮黨委書記張培武所說:“所謂‘企業發展年’,對黨政機關來講,實際上就是企業服務年;對企業來講,就是企業發展年,歸根到底一句話,那就是通過政府的服務,來促進我們企業的發展。”鎮黨委政府不僅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企業發展年”活動開展以來,里岔鎮村建設中心積極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加大了園區道路保養、衛生清理的工作力度,新招收8名保潔工人,增設110個垃圾箱,投資40多萬元進行了綠化,極大改善了園區投資環境,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很多企業都開始增資擴產。鎮村建設中心主任張澤青信心十足的說:“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上門服務節開支外商主動幫招商
“4月8日,姜紹雲所長和兩位師傅主動來我們公司落實電價性質執行情況,把我公司的臨時用電改為正式用電,臨時執行了農業生產電價,每月節省電費開支5000多元,我們在異國他鄉,找到了家的感覺……”這是落戶於里岔鎮的韓資企業青島新青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善起寫給鎮供電所的一封感謝信。
在“企業發展年”活動中,該鎮供電所用足用活供電公司的優惠政策,主動上門服務,為新青峰更改用電性質,使其每年可以節省電費7萬多元。對供電所來說,這是他們為客商服務過程中的一件極其普通的小事,但對外商來說不僅僅是省錢,真正感受到了“身在中國為外商,每逢困難政府幫”的溫暖。姜善起總經理親自到供電所贈送了錦旗,不僅追加投資500萬美元,而且還主動介紹了一個30多人組成的韓國投資考察團來到里岔鎮考察投資事宜。
網上年檢送技術提高效率贏口碑
“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節省辦證時間,就是我們對企業最好的服務。”該鎮工商所長王萌很有感慨地對我們說。鎮工商所在“企業發展年”活動中,從簡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出發,主動上門為企業服務,贏得了企業的好評。針對部分企業不懂網上年檢申報業務、到部門跑又比較費時間這一現實,派出專業人員到企業手把手地教,使他們很快掌握了網上申報技術。目前,他們已經幫助牧城門業、牧城紙業等企業熟練掌握了網上年檢申報程序,節約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
2008年1-7月份,里岔鎮實際利用內資1.69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3.4%;到帳外資97萬美元,佔16.8%;出口創匯796萬美元,佔59.4%。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鎮黨委政府紮實有效的“服務”活動:強化機關幹部隊伍素質建設。集中精力打造“情系企業、經謀發展”機關服務品牌,加強學習、提高服務效能、強化工作績效;建立“企情聯絡員”和“企情聯席會議”制度。從機關幹部中挑選高素質、有能力的擔任“企情聯絡員”。做好傳達、服務、報告、督察等工作;提升園區軟硬環境建設檔次。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對園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企業發展打造良好外部環境;加強對企業服務部門的監督、評議。發揮好人大、紀委等部門的監督評議職能,定期進行視察監督、民主測評。對未落實的政策措施,排出時間表,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抓緊落實,努力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
創新措施打造投資熱土
“我公司之所以選擇在里岔鎮投資,一是因為這裡的交通條件好,二是因為這裡的投資服務環境好。由於這裡有現成的廠房,還有配套產業,為我公司儘快將科研成果投入生產、迅速佔領市場制高點贏得了先機。我們主要生產自行研發的高科技產品——無極燈,8月底即可投產,年內可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這裡將成為我們創業的新家園……”日前,剛剛落戶里岔鎮的青島盈宏電器有限公司張經理興奮的告訴筆者。
隨著同三高速公路里岔出口、青萊高速公路里岔出口的先後開通,里岔鎮一改過去交通閉塞的歷史,成為重要交通樞紐。該鎮重新科學定位,在青萊高速公路里岔出口附近規劃設計青島市膠州臨港物流產業園,發展方向定位為倉儲、物流、機械製造業,重點吸引青島西遷、西部城市東遷的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全面展開,“三縱兩橫”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各項配套設施正在積極有序的建設中。據悉,該鎮上半年共引進內、外資項目10個,其中,在建項目7個。1—6月份,實際利用內資1.23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3.4%;出口創匯678萬美元,占年度計劃的50.6%,創歷史新高。
倉儲物流業成為新的招商熱點。該鎮上半年已引進青島邦尼物流、青島正佳紙業物流、青島李滄瀝青物流等4家企業落戶。其中青島邦尼化工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主要從事化工產品的物流運輸,預計年內即可投產運營,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增加地方稅收180萬元,安置勞動力120人。
增資擴產成為新潮流。總投資6000萬元的青島德弘木業有限公司產品主要出口德國、瑞典等西歐國家和地區。今年又擴建廠房,預計8月份實現投產運營。青島新青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今年又進行了三期工程建設,預計增資500萬美元。企業全部投產後,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元,稅收220萬元,安置勞動力260人。
閑置廠房重獲“新生”。針對個別企業因為種種原因出現廠房閑置、同時又有許多客商希望租賃或者買斷合適廠房這一現象,里岔鎮通過走出去招商、以商招商、網路招商等方式,在他們中間穿針引線,當起“紅娘”。通過不懈的努力,上半年全鎮已經將原恆田機械、世春制衣、惠德機械等4家企業通過租賃、買斷等方式將資產盤活,重新利用閑置廠房2.2萬平方米
近幾年,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亮化、綠化、美化、硬化都達到較高水平。園區內生產、生活用水供給方便,自來水率達到了100%,擁有35千伏變電站2座,水資源豐富。
青島臨港(膠州)工業園
青島臨港(膠州)工業園區創建於1995年1月。位於青萊高速路里岔出口,在青島市新一輪城市規劃中被列為重點發展的工業加工、臨港產業、倉儲和物流。工業園位於膠州灣西海岸,東距青島60KM,南距黃島前灣港30KM,距青島機場40KM,是青島市郊最具潛力的園區。青島臨港(膠州)工業園區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以興辦三資企業為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已有韓國、台灣、香港、美國等國家與地區來園投資。經過幾年多的開發建設,工業園區一期啟動區域已開發完畢。二期規劃的5平方公里的面積也將成形。成為投資熱土的青島臨港(膠州)工業園區,新城崛起,客商雲集,已逐漸成為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工業園區。
里岔鎮農業園區
里岔鎮的農業園區,實質階段始於2000年。主要集中在良鄉片及周邊村莊,規劃面積2萬畝。主要以蔬菜種植為主,主要品種有大西洋A、荷蘭7號土豆、膠白、蘿蔔等。銷售方式為訂單和自銷兩種。種植模式採取傳統種植模式與先進實用的大棚、拱棚相結合的方式。投資200萬元建成高標準的大棚60個(每個平均占第1.5—1.7畝),投資200萬元建小型拱棚360個。二00一年完成佔地60畝的無公害蔬菜批發市場一期工程建設,投資60萬完成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的市場已投入運行。
今年又在黃家嶺村南規劃土地1200畝,由台灣天寶農業物產有限公司投資500萬美元建設台灣農業園區,主要種植櫻桃、木瓜、新禾苗等綠色食品。
“里岔黑”瘦肉型豬素有國寶之稱,被國家列為重點推廣品種。
品種分佈:不僅在青島各市區不斷擴群發展,而且已在山東的濟南、泰安、濰坊、淄博、東營等市安家落戶,四肢粗壯,體質結實,毛色全黑,嘴筒長直,耳大下垂,額有縱皺,背長腰直,胸淺腹平,四肢粗壯,具有適應性強,繁殖率高等特點,還具有胸椎數比一般豬多1-2個的獨特形狀。初產母豬窩產仔10頭左右,一般年產兩窩,肉質鮮嫩,胴體瘦肉率為50%左右。飼養要點:飼養方式以食養為主,結合季節性放牧,精料以瓜干、玉米、豆餅麩皮為主,粗料以地瓜蔓、葉、青雜草、樹葉為主。粗料粉碎后浸泡,精料先加熱成糊狀,然後混合飼餵,日喂3次,寒冷季節臨睡前加喂一次熱食。獲獎情況:里岔黑豬是目前國內著名的優良地方豬種,已列為國家一類畜種資源重點保護。1977年膠州市被山東省確定為里岔黑豬育種基地,1985年農業部批准膠州市為全國商品瘦肉豬生產基地。開發利用前景:對里岔黑豬的提純、選育、保持固有優良性狀,以新里岔黑豬做母本搞好雜交利用,可向社會提供大量適合城鄉肉食供應需要的瘦肉商品豬,隨著數量的增加和推廣範圍的逐步擴大,將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
里岔鎮無公害蔬菜基地位於后良鄉村,這裡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質清澈無污染,非常適宜蔬菜種植。目前,該基地已發展大棚300餘個,主要有膠白菜、以色列甜椒、台灣聖女果、茭瓜、大西洋土豆等蔬菜品種。同時,該基地建有投資600萬元、佔地30畝的蔬菜批發市場一處,種植的蔬菜可以就地進行批發,每天都有來自諸城,膠南等周邊縣市的客商來此收購、交易,年交易額達到2000萬元,實現利潤600萬元。
漢代祓國城、牧馬城遺址
里岔鎮境內有漢代祓國城、牧馬城遺址。祓,西漢侯國。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標為祓國,徐州刺史部琅琊郡。《爾雅·釋古》:“祓,福也”,是以吉祥命國。其地理位置,在今膠州市裡岔鎮駐地西北約1.5公里處,是一座迄今保存完好的漢代古城遺址。城郭方形,四周均長500米,南牆少長,有東、南、西三門。地處近丘陵之平原,東、西兩側膠水瀠帶,東南方有堯王山列屏,至今殘垣高達2~3米,夯土堅實清晰。牧馬城即漢之祓國城。《膠州志·古迹》載:“明擇地養馬,因舊而更新之,至今猶形勢可觀”。城內時有文物發現。城北牆有一段夾雜漢代瓦陶碎片,證明此城確實“因舊而更新”過。
趙家莊文化遺址
遺址位於里岔鎮趙家莊南約100米處,東西南北長約300米,面積約9萬平方米。上世紀80年代發掘發現,文化堆積層厚達2.5米,從暴露地面的鼎足、陶片、陶紡輪、石斧、石杵等,鑒定為龍山文化類型。2005年又進行發掘,不但出土了龍山文化時期的文物,還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壕溝和生活垃圾。此外,還有東周時期的水井、戰國時期的墓葬等。趙家莊文化遺址跨越了多個文化時期。
膠州市裡岔鎮
里岔鎮工業基礎雄厚,鎮村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89家,形成以機械、化工、食品、醫藥、建材、輕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該鎮是一個農業生產大鎮,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農作物和大椒、黃煙、蔬菜、果品等經濟作物。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1萬畝。農業園區兩處,其中蔬菜種植園區佔地2萬畝,台灣農業園區佔地1200畝,由台灣客商投資興建。該鎮是全國奶山羊生產基地,是被譽為國寶的"里岔黑"瘦肉型豬的發源地。"里岔黑"被列為全國重點推廣品種。近幾年,鎮政府全力於鎮駐地中心街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目前,已有8家外資企業落戶本鎮,年出口創匯4億元。
1999年以來,里岔鎮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邀請省設計院對小城鎮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截至2002年末,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865萬元。全鎮用電量640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395萬千瓦時、城鄉居民用電245萬千瓦時。日供生活用水能力1000噸,日供工業用水能力為500噸。鄉鎮道路總長61公里,地下管道總長38公里。
2002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0萬元;全鎮交換機總容量達7000門,電話機總數達到5800部,電話普及率為18部/百人。
科技近年來,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養和引進科技人才,積極實施科技興農、科技興工戰略,努力完善科普網路,加速科技成果推廣,擴大新科技產品影響,增加產品技術含量,促進科技進步,科學技術水平整體提高。累計引進蔬菜新品種30個,發展特種養殖專業戶80個,經濟林18000畝,有10名青年科技人員獲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青年星火帶頭人或拔尖人才稱號。
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全鎮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來抓。為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積極推行合點並校工作,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截至2002年末,全鎮擁有普通中學1處,成人教育學校1處,在校學生1100人;小學5處,在校學生2100人;幼兒園25處;教職工303人,其中專任教師289人。
全鎮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來抓,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增加對教育的投入,2000年以來,共投資300多萬元,新建海爾希望小學1處;為中學征地40畝,校園總面積擴大到103畝;新蓋校舍81間,建多功能教室1處,為小學擴建校舍15間;投資10多萬元為幼教、成教維修了校舍。為學校添置教育教學用具,為中小學添置了微機、投影儀、實驗器材、圖書等。
近幾年,幼兒園被評為膠州市學前教育先進單位,1999年被評為青島市優秀等級幼兒園。成人教育中心學校,1992年被省教委、省農業廳命名為省級示範學校,被評為青島市農村成人教育先進集體,1993年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P20計劃聯繫點,2000年創青島市農村成人教育“十面紅旗”,獲山東省高教自學委員會“先進工作站”稱號,連續8年被評為膠州市成人教育先進單位,連續多年被評為青島市雙五富民工程先進集體。小學被評為膠州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文明單位。中學被評為膠州市後勤工作先進單位、膠州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膠州市教育科研先?單位、膠州市優秀家長學校、膠州市創造教育先進單位、膠州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綠化先進單位、青島市德育先進集體,青島市文明單位、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被確認為中央、省級教育科研實驗基地。
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多彩。鎮、各村、各校、各企業均建立了圖書館(室)和閱覽室。全鎮有電影放映隊1個、廣播電視站1個、老年門球隊1個。后良鄉等村成立了群眾業餘文藝團體。
衛生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衛生事業有了較快發展。全鎮共有衛生院1處、衛生防疫站1處。醫療床位30張。衛生技術人員44人,其中醫生12人。衛生院不斷更新設備,提高診斷能力和準確性,率先配備價值13萬元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生產的最新產品LOGIQ180推車式B超機,還配有美國惠普全自動心電儀、臨床半自動AC-900生化分析儀、腦地形圖儀等先進設備。服務進社區,在良鄉、朱陳溝等比較大的村莊設立社區服務部,並定期聘請上級醫院專家前來坐診,向農民免收專家診查費。實行24小時出診制,免費接送住院患者。設立扶貧病房,減免貧困戶的醫療費。繼續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時為農民報銷醫藥費。
體育2002年,全鎮有田徑場1處、籃球場10個、排球場6個、足球場1個、門球場1個。業餘體育代表隊1個,參加人員22人。舉辦各種運動會2次。向市輸送優秀運動員1人。
人民生活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632元,人均生活費支出2500元。全鎮共有職工520人,職工年平均工資13800元。旅遊觀光
里岔鎮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南有堯王山與石馬山隔水相望,堯王山莊依山而建,草木茂盛,山雞遍地;黃家河水庫於東南山麓相接,山水秀麗,是旅遊休閑的良好去處;北有西漢祓國都城遺址“牧馬城”,是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有新石器時期的趙家莊文化遺址;西部膠河流域林木蔥鬱,薛家河度假村正在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