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龍檔
樂清龍檔
樂清龍檔局部
據了解,該龍檔檔頭、檔尾和檔鑲戲曲人物取材於樟木,檔板採用泥樹作材料。從檔頭到檔尾(龍頭至龍尾)全長18米,分12節,除檔頭檔尾外,龍身10節,共24檔,全檔36套戲,人物的題材和姿態取戲劇格局。大檔背和小檔背三面浮雕戲曲人物,每塊檔板平面浮雕花鳥、山水之類,每檔裝有一盞燈籠,全檔32盞燈,檔背聯口處雕刻著牛、象、犀牛、麒麟、虎、豹等動物吞頭,檔頭檔背上配有木製立體旗杆、牌坊及亭台樓閣,亭閣均飛檐、拱斗、透空倒欄和欄桿龍柱,層次分明清晰,工藝精巧,亭內擺設著小型圓雕戲劇人物。龍口開處吐球吞珠,龍眼神光炯炯,觸鬚翹然伸展,龍頭雕刻得雄武生威。
1952年以後相繼開展破除迷信和破四舊等運動,村裡不再划龍船,該龍檔也被束之高閣,分別存放在村裡兩戶大戶人家的樓閣上。也正因如此,在文化大革命年代紅衛兵到處抄家時,這條龍檔才躲過了一劫,被保存了下來。據村民李希勤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村裡請樂清龍檔雕刻名家鄭祥奎、鄭勝存2人修復該龍檔時,重新雕刻配置了全部檔鑲人物雕刻和部分其他部位及有關配件。中央電視台來樂清市拍攝“千年古縣”時,這條古老龍檔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被搬上央視的熒屏。
現在,這條龍檔被保存在村裡的祠堂里,除了每年正月划龍船那幾天,難以見到它的“芳容”。由於歲月滄桑,這條龍檔已顯得有些斑駁,但依然難擋它的獨特魅力。
樂清龍檔(黃坦硐村) 鄭勝存&amp
63歲的鄭勝存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樂清市象陽鎮名民間雕刻家,從事工藝美術雕刻45年,擅長樂清龍檔、黃楊木雕、佛像雕塑、雕花板等,技高藝精,培養藝徒眾多,為當地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雕刻的作品《龍檔檔鑲人物·大鬧滿春園》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工藝品、旅遊品、禮品博覽會暨“中藝杯”優秀作品評比中獲金獎。
今年春節期間,城北鄉黃坦硐村的“民俗游”吸引了不少城裡人來看熱鬧看新奇。鞭炮聲聲,開心鑼鼓震天響,五彩米塑千姿百態,首飾龍、龍檔齊舞,寂靜的小山村一下子熱鬧起來。黃坦硐村的米塑很有特色,村裡會這一手藝的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90歲高齡的盧茂喜一家四代都會做米塑。將米粉放在蒸籠里蒸熟,在搗臼里搗好后,昨天上午10時左右,捏米塑活動正式開場了。黃坦硐村裡的米塑高手都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年逾八旬的盧福壽擅長做海鮮米塑,只見他左捏一下右按一下,惟妙惟肖的烏龜、蟶、魚等米塑就成形了。盧茂喜、盧恩申、盧茂恩等捏米塑就像變魔術一樣,很快,一隻只五彩繽紛的花壽桃就展現眼前,鮮艷奪目。
黃坦硐打起“民俗牌”,在村裡原有的婚俗館、農耕館等基礎上,新雕刻了一條26檔、長30多米的龍檔,還給參與舞龍的村民添置了民族服裝。正月初二開始,該村舉行鬧龍燈活動,樂清龍檔和首飾龍共舞,熱鬧非凡。
樂清市黃德清已名列“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2010年,樂清市象陽鎮 鄭勝存被溫州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評為“溫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檔’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樂清市黃德清被溫州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評為“溫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樂清龍檔’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