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

郭沫若的作品

《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是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學時創作的一首新詩,寫於1920年,首次發表在1920年2月3日《時事新報·學燈》上。全詩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託自己的深情和熱望,一層深似一層地表現了愛國的衷腸。這首詩風格豪放、明朗,音調和諧流暢。

作品原文


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徠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樑,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一九二〇年一、二月間作

創作背景


《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作於1920年1、2月間,當時詩人雖遠在日本,卻時時刻刻關注著祖國發生的一切。洶湧澎湃的五四運動浪潮同樣衝擊著他。他後來說:“‘五四’以後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愛人一樣。‘眷戀祖國的情緒’的《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便是我對於他的戀歌。”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全詩四節,大體上表達了作者三個方面的感情。
第一節作者把祖國喻為“年青的女郎”,叫一聲:“啊,我年青的女郎!”把具有幾千年的古老祖國比作“年青的女郎”,坦率、熱情而又突兀、新奇。可見,把祖國稱為“年青的女郎”,正是詩人對封建、落後的舊中國的否定,對五四運動以後新生祖國的讚美、謳歌。詩人以“我不辜負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我的思量”,表達了自己與祖國兩情依依、心心相印的密切關係,既顯示了自己報國濟民的情意,又寄託了對祖國革命與運動繼續發展壯大的期望。
在第二、三節中,作者以煤自喻,“黑奴”“鹵莽”,不只是表現自己身份、地位之低下和性格的粗狂,詩人於此還寄寓著對被壓迫、被奴役的下層人民的同情和歌頌。同樣,從第三節“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樑,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等詩句中可以看到,這種憂鬱的心情,對詩人對民族遭難、百姓受苦的憤憤不平的態度,跟詩人個人的抱負、才華、理想、志向屢受磨難,精神苦悶,壓抑的內心感受是完全不一致的。而“重見天光”四字,既表達了作者對五四運動的光明的渴求與讚頌,又傾訴了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鬥士的詩人對祖國的光輝前途、民族的發達興旺的希冀,以及詩人對自己“報國濟民”抱負的躍躍欲試的心情。
第四節,由於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作者懷國思鄉之情更為強烈,所以在最後一節中,通過對首節四、五句的重複,進一步抒發了自己急於報效祖國的決心和熱情;末節的那個“燃”字,雖與首節用法相同,然顯而易見,其含義已有不同。前一個“燃”,是詩人在黑暗的長夜中的摸索探尋;而後一個“燃”,則強調了詩人在重見天光后的奮鬥搏擊,這就使得全詩在樂觀、自信、高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中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這首詩的藝術形式與所抒情思十分和諧。從章法看,首節總述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第二節側重抒愛國之情,第三節側重述報國之志,末節與首節是復疊形式,將全詩情感推向高潮。從格式、韻律看,全詩每節5行,每行音節大體均齊;一、三、五行押韻,一韻到底;而各節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聲親切溫柔而又深情的呼喚起唱,造成迴環往複的旋律美。詩情隨詩律跌宕起伏,韻味深長。郭沫若曾說:“詩歌還是應該讓它和音樂結合起來;更加上‘大眾朗誦的限制’,則詩歌應當是表現大眾情緒的形象的結晶。這首詩很好地體現了詩人的這一藝術追求。

名家點評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方銘:全詩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託自己的深情,一層深似一層地表現了愛國的衷腸。這首詩風格豪放、明朗,格調和諧流暢。全詩每一節都是五句,開頭一句成為每一節的領句,第一節最後兩句與第四節最後兩句都有意重複,這就造成節奏鮮明、迴環往複的詩美。形式整齊,通篇押韻。(《現代詩歌精品》)
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教授徐紹建:該詩節拍整齊、婉轉迴環,有一種割不斷的綿延情意,正好適合表現眷念祖國之情。(《大學語文(第4版)》)
河南科技學院教授周全星:詩歌運用比喻、擬人、報物、反覆等多種藝術手法,塑造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增強詩人的感情濃度,將抒情主體和抒情對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更好地表現了詩歌的主題。(《新編大學語文教程》)

作者簡介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有沫若,麥克昂等,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文學家、劇作家、詩人。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學,後接受斯賓諾沙、惠特曼等人思想,決心棄醫從文,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積極從事新文學運動。郭沫若一生著述頗豐,詩歌與歷史劇的創作成就最大,主要有詩集《女神》《星空》《瓶》等,歷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