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梨花

宋代文學家周邦彥所著詠物詞

《水龍吟·梨花》是宋代文學家、音樂家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詠物詞。此詞詠梨花,詞人羅致了許多梨花故事,塑造了梨花無人可比的精神風致。全詞以穠艷著稱,但筆力矯健,襲古彌新,詞境恢宏闊大,堪稱詠花佳作。

作品賞析


《水龍吟·梨花》這是一首詠物詞。
此詞上片起筆“素肌應怯余寒,艷陽占立青蕪地”用工筆描繪出梨花亭亭玉立於艷陽普照的綠草地上,合時合地,靜穆歸一。接下來,詞人把境界再擴大,“樊川照日,靈關遮路,殘紅斂避”。這三句,用豪放之筆,勾畫出一極壯闊的空間。此下,詞人轉筆寫梨花開落的時間:“傳火樓台,妒花風雨,長門深閉”,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美成將這兩句詩概括成“傳火樓台”四個字,極形象而有境界。這裡的“樓台”即韓翃所稱的五侯家。“傳火樓台”四字合時間、空間而成境界。這三句中每句都切時令暮春,點化前人詩句,而能襲古彌新,使梨花的形象更為鮮明。最後以情結束上片內容,“亞簾櫳半濕,一枝手,偏勾引、黃昏淚。”“亞簾櫳半濕”,應解為半濕的梨花樹枝壓窗牖上。美成常用這種“拗句”作提筆入情,成為一篇之“警策”。
下片出人意表,用“別有”二字急轉,變換境界,以雄健之筆,宕開寫去,用唐明皇以漢武帝梨園舊址,選子弟教法曲之事,創造一個新的境界。“風前月底”,只四個字,把當年明皇梨園的風流韻事作高度概括,“布繁英,滿園歌吹”,想見當年梨園裡梨花香雪,絲竹管弦,何等興會!緊接用三個四字句:“朱鉛退盡,潘妃卻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潔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純凈。第二句將南齊東昏侯潘妃引入。史稱妃顏色“絜(潔)美”。卻酒不飲,紅色不上臉,保持其潔白本色,以襯梨花之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葉萋萋”之句,便以昭君這位歷史人物的美麗形象來作比興。這一韻和上片第一韻同是運用擬人化手法,至此,就梨花本身傳神寫照,已無須再多言之。故下一韻起忽然轉從對面落墨,於比較中見尊崇之意。首先拿來對比的是李花。梨花也是白色的。”瓊英謾好“,瓊英,謂雪。雪又稱作”玉妃“,此雙關雪與人。結句發出梨花的標格如今無人可比的嘆息。
這首詞以穠艷著稱,但實際則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上片結以情語,下片舊至比興,塑造了梨花無人可比的精神風致,音韻有不盡。

創作背景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錢鴻瑛《柳周詞傳》雲,此詞或認為有《離騷》初服之意,有所寄託;也有人認為這首詠梨花的詞純為體物之作,不涉個人懷抱。其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男,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詞人。
宋神宗趙頊元豐初,在汴京為太學生,寫了一篇《汴都賦》,受到趙頊的賞識,被提拔為太學正。以後十年間,在外飄流,作過廬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蘇省)縣令等。宋哲宗趙煦紹聖三年(1096)以後,又回到汴京,作過國子監主簿、校書郎等官。宋徽宗趙佶時,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負責譜制詞曲,供奉朝廷。又外調順昌府、處州等地。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1121年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逝世,享年六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