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題縣南樓
臨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題縣南樓
此詩的韻腳有點難懂,也許“縫衣”二字是後人抄錯了,或是岑參自己搞錯了,不敢枉評。北風漫卷,大雪紛飛的隆冬季節,黃河黎陽渡口白雪皚皚,詩人卻在征途跋涉。最後只好住進河邊酒家,讓店主人的女兒為自己縫補途中扯破的衣服。黎陽城中那位高卧的故人,已是三年未得相見了。鄴城的古墳塋仍在,漳河的水照流,江山不改,情誼如舊。詩人說:城頭望不到的家鄉,即使明天雪停風住,我也不願登樓再遙望家鄉了。因風雪太大,似乎詩人終未見到在黎陽縣高卧的故人,於是登高望鄉,可飄飛的大雪擋住了詩人的視線,家鄉仍在遙遠的遠方。
岑參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了三年後獲授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故世稱“岑嘉州”。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其邊塞詩尤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大曆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