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

唐朝名將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縣)人,唐朝名將。

自幼家中清貧但受祖父影響喜愛讀書。曾兩次入朝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隨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寶六年(747年)隨高仙芝擊敗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天寶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為安西副都護,第二年,封常清率軍攻破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天寶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

安史之亂時,受邊令誠的誣告,被唐玄宗因出師不利被處斬。

大事件

0690

出生

690年出生於蒲州(今山西臨猗縣)。

0747

出任節度使

747年,封常清隨高仙芝擊敗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詧出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因從戰有功,高仙芝便奏他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專門負責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等事宜。

0753

進攻大勃律國

753年,封常清率軍進攻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進至菩薩勞城(今克什米爾中部一帶)時,唐先頭部隊屢次獲勝,封常清欲揮軍乘勝追擊,這時斥侯府果毅段秀實進諫,認為:“賊兵羸,餌我也,請備左右,搜其山林。”封常清採納其建議,派兵搜索,果然發現伏兵,唐軍大敗其眾。大勃律此戰失利后,被迫歸降,封常清率軍凱旋。

0754

封為御史大夫

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不久又任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

0756

受誣告被殺

755年,安史起兵。玄宗任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在唐代的東京(今洛陽)招募六萬兵士征剿安祿山。但因倉卒,未經操練即行迎敵,加之安祿山人多勢眾,常清雖奮勇當前,斬敵數十,終被擊敗。后因監軍邊令誠誣告高仙芝及封常清。皇帝遂邊令誠誅殺二人。

受誣告被殺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封常清形象
封常清形象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縣人,他的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充軍,擔任胡城(今哈薩克奇姆肯特東)南門的守軍。封常清少年時便跟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頗讀詩書,常在城門樓上教他讀書。在外祖父的指導下,封常清學識廣博精深。外祖父死後,封常清無所依靠,從此過著清貧的生活。

自薦投軍

三十多歲時投到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詧的麾下。當時將軍高仙芝擔任都知兵馬使,頗有才能,有一次出兵,身邊有三十多名侍從,而且衣服鮮艷漂亮。封常清也想成為高仙芝的侍從,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書一封,毛遂自薦。第一天失敗后,沒有灰心,於第二天再次投書。高仙芝還是沒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門口來等候,高仙芝沒辦法,就把他錄取到侍從中。

為作捷書

天寶初年,達奚各部叛亂,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城(亦稱素葉城、索虜城,在今俄羅斯伏龍芝市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闊葉附近,一說在今俄羅斯托克馬克附近),唐玄宗李隆基詔令夫蒙靈詧前往平叛。夫蒙靈詧派高仙芝率領兩千名精銳騎兵從副城向北,直至綾嶺下截擊叛軍。達奚部因行軍勞頓,人和馬都疲勞,因此幾乎被唐軍全部俘獲或殺死。
在帳中私下寫好捷報,捷書中詳細地陳述井眼、泉水、駐軍地點、勝敵的情況和戰術,條理分明。高仙芝想說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講出來,高仙芝因此大為吃驚,便馬上採用。從此,封常清於是逐漸有名氣。以擊敗達奚之功,授任疊州(治合川,今甘肅迭部)戍主,仍任判官。此後以軍功累授鎮將、果毅、折衝。
天寶六年(747年),封常清隨高仙芝擊敗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詧出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因從戰有功,高仙芝便奏他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專門負責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等事宜。以後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為留後使。

節度留後

任留後使時,將鄭德詮杖打六十,然後又將鄭德詮臉朝下拖出。之後又殺了兩個犯了罪的大將,軍中都畏懼封常清。
天寶十年,高仙芝改任安西節度使,表奏封常清為判官,王正見為安西節度,表奏封常清為四鎮支度營田副使、行軍司馬。
天寶十一年,王正見去世,以封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

征大勃律

天寶十二年(753年),封常清率軍進攻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進至菩薩勞城(今克什米爾中部一帶)時,唐先頭部隊屢次獲勝,封常清欲揮軍乘勝追擊,這時斥侯府果毅段秀實進諫,認為:“賊兵羸,餌我也,請備左右,搜其山林。”封常清採納其建議,派兵搜索,果然發現伏兵,唐軍大敗其眾。大勃律此戰失利后,被迫歸降,封常清率軍凱旋。
天寶十三年入朝,攝御史大夫,賜給封常清一子五品官,賜第一區,去世的父母皆贈封爵。不久北庭都護程千里任右金吾大將軍,仍然命封常清權知北庭都護,持節充伊西節度等使。封常清性勤儉,每次出征或乘騎馬,私馬不過一兩匹,賞罰嚴明。

交戰叛軍

天寶十四年,封常清入朝,十一月,拜見唐玄宗於華清宮。任封常清為范陽節度,讓他募兵東討。當日,封常清騎馬到東京洛陽招兵,不多日就招到士兵六萬,但都是些僱工和粗俗鄙陋之人。封常清接著斬斷河陽橋,在洛陽堅守。十二月,安祿山渡河,攻陷陳留,進入罌子谷,叛軍的兵鋒更銳。叛軍先鋒到葵園,封常清派遣騎兵與叛軍交戰,殺死叛軍數十百人。叛軍主力此時來到,封常清退入上東門,與叛軍戰又不利,叛軍鼓噪從四城門進入,殺掠人吏。封常清又與叛軍戰於都亭驛,還是不勝。封常清再退守宣仁門,又失敗。於是從提象門入,砍倒樹木以阻礙叛軍。封常清退至谷水,西奔至陝郡,遇到高仙芝,封常清把戰況告知高仙芝,二人覺得目前難以與叛軍正面交鋒,於是高仙芝退守潼關

死後遺恨

玄宗聽說封常清兵敗,便削其官爵,讓他以白衣在高仙芝軍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以助自己。高仙芝率軍東征時,監軍邊令誠曾向高仙芝建議數事,高仙芝不從,使邊令誠懷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關后,邊令誠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敗退之事,並說:“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玄宗聽信邊令誠的一面之辭后,大怒不已,於十八日(即公元756年1月24日)派遣邊令誠赴軍中斬高仙芝與封常清。

軼事典故


打鄭德銓

封常清,細瘦、斜眼、腳短,還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靈察都知兵馬使。封常清為他的副將。這時正趕上達覽部落叛亂,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派高仙芝率二千騎兵截擊。封常清在軍幕中作報捷書,高仙芝所想所說的,他在報捷書中都寫出來了,高仙芝很驚異。軍隊回來后,高仙芝見到判官劉眺、獨孤峻等人,就問他們先前那報捷書,是誰作的?副手中哪有這樣的人才?幕僚回答,是封常清,就在門外馬旁。劉眺等人求仙芝,命封常清進來相見。高仙芝召見封常清,並與之詳談,一見如故,極是投機。
後來,高仙芝當了安西節度使,奏請封常清為節度使判官。仙芝每次出去征討,常令常清留守管事。常清有才學,辦事果斷。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鄭德銓已當了郎將,軍中威望很高。有高仙芝乳母的兒子,叫鄭德銓,仗著母親的關係,在軍中飛揚跋扈。鄭德銓經常見常清從仙芝門下出出進進,卻輕視常清,從不拜見行禮。一次高仙芝出外辦事,鄭德銓騎馬從常清身旁走過去,仍不行禮。封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鄭德銓引進大廳,經過好幾道門。每過一道門,就把門關上。封常清從案後站起來對他說,我封常清出身貧賤,我想當中丞的副手,中丞再三不採納,郎將你怎麼會不知道呢?中丞不聽諂言,任我為留後使,郎將你怎能無禮,對我無禮。因此,斥責了鄭德銓,並命人將他綁起來,打了六十板子,摜在地上拽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門外號哭求情,也無濟於事。後來,高仙芝見到封常清,一句話也不說,封常清也不請求謝罪。封常清充任安西節度使。

兵敗冤死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在華清宮朝見皇帝。玄宗問起安祿山謀叛之事,讓封常清出個主意。封常清為安慰玄宗,大言不慚地說:"臣請策馬渡河,按計算的時間,取來安祿山的首級,懸於朝門。"玄宗李隆基儘管很憂心,但是還誇獎了他。封常清到了東都洛陽,半月後召募了六萬士兵。多次交戰不利遂與高仙芝退守潼關。仙芝給榮王李琬做副手領五萬人進擊。十二月十日到陝州,十一日常清在東京失敗,十三日安祿山入東京。常清奔至陝州,叛賊的鋒芒銳不可擋,燒掉了太原倉,領兵退入潼關,修繕了防守工事。
叛賊又很快地追到潼關,由於高仙芝率眾奮力抵抗,叛賊沒能攻入。後來,因封常清多次敗兵被削掉了官職,以普通軍士的身份在高仙芝軍中效力。監軍邊令誠對軍中之事每每干涉介入,仙芝多不服從。邊令誠便把高仙芝、封常清兵敗的情況向皇上奏了一本,誣陷他們剋扣軍糧補給和朝廷的賞賜。唐玄宗大怒,派邊令誠斬高、封二人。
封常清臨刑上過奏表,但被斬了,將其屍體放在蘆席上。邊令誠又對高仙芝說:"皇上對你也有恩命。"仙芝很快走到封常清受刑的地方。仙芝說:"我退兵有罪,死不敢辭,說我截扣軍餉和恩賜之物,則是誣陷我。"他又對邊令誠說:"上有天,下有地,兵士都在,他們能不知道嗎?"兵士齊呼冤枉,喊聲震地。仙芝看著常清屍體說:"封二,你從貧賤到顯赫,是我提拔你的,代我為節度使,我今天又和你同死在這裡,這是命中注定的吧?"說完,高仙芝也被斬了。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列傳第五十四》劉昫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六十》宋祁,歐陽修

人物評價


歐陽修《新唐書》:“常清乃驅市人數萬以嬰賊鋒,一戰不勝,即奪爵土。欲入關見天子論成敗事,使者三輩上書,皆不報,回斬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