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行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行,男,漢族,1948年6月出生於四川省新津縣,現任希望集團董事長,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上海市四川商會榮譽會長,中國農業大學兼職教授、MBA導師,浦東新區政協常委。
1982年,劉永行與其另三個兄弟各自辭去公職共同創業。1986年,劉氏兄弟創辦專門研究飼料的希望科學研究所。兩年後,劉氏“希望”飼料試驗成功。1995年,劉氏兄弟明晰產權,劉永行利用分得的13家公司組建了東方希望集團,任董事長。
2011年11月,劉永行被授予“上海市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后重建突出貢獻個人”稱號。
2徠013年10月,劉永行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0名,也成為四川唯一上榜的企業家。
2021年,以65億美元財富入選《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404位。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48-06
出生
1948年6月出生於四川省新津縣。
1986
創辦希望科學研究所
1986年從西華大學畢業的劉永行四兄弟創辦專門研究飼料的希望科學研究所。
1991
組建東方希望集團
1991年在成都組建東方希望集團,劉永行任董事長。
1995
任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1995年劉氏兄弟明晰產權,劉永行利用分得的13家公司組建了東方希望集團,任董事長。
劉永行成立了希望集團。
早年經歷
劉永行,男,漢族,1948年6月出生於四川省新津縣。1982年,與其另三個兄弟各自辭去公職共同創業。1986年,劉氏兄弟創辦專門研究飼料的希望科學研究所。
1948年6月出生於四川省新津縣,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四川商會名譽會長,恆生國際商學院MBA,美國國立波士頓大學名譽博士。1968年從西華大學畢業的劉永行四兄弟為擺脫貧困,變賣手錶、自行車籌資1000元人民幣,以過人的膽識相繼辭去公職到農村創業,從孵雞、養鵪鶉開始,完成了1000萬元的原始積累,並成立了希望集團。
工作經歷
1991年,劉氏兄弟在成都組建東方希望集團,劉永行任董事長
1徠995年,劉永行四兄弟明晰產權,進行資產重組。老大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集團,老二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集團,老三劉永美(陳育新)建立華西希望集團,而老四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各自在相關領域發展。到1999年底,希望集團已發展成為以飼料為主,涉足食品、高科技、金融、房地產、生物化工等行業,擁有140多個工廠的全國性集團公司,是國內最大民營企業之一。
1982年,與其另三個兄弟各自辭去公職共同創業。
1986年,劉氏兄弟創辦專門研究飼料的希望科學研究所。兩年後,劉氏“希望”飼料試驗成功。
1991年,劉氏兄弟在成都組建希望集團,劉永行任董事長。之後幾年間,希望集團成了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1995年,劉氏兄弟明晰產權,劉永行利用分得的13家公司組建了東方希望集團,任董事長。
1999年,東方希望總部從成都遷至上海浦東。
劉永行最具影響力的財富人物
時間 | 全稱 | 結果 |
2001年 | 中國大陸最成功商人排行榜 | 第一名 |
2007年12月 | 2007全球華商富豪500強 | 入選 |
2020年12月 | 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 | 第331位 |
2021年 | 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 65億美元,排名第404位 |
劉永行方桌會議
方桌會議
從1979年開始,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有著8億農民的廣闊農村率先進行了歷史性的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搞副業、辦實體,農民開始從土地中解放出來。1982年,國家號召科技興農,農村又出現了新的一輪建設熱潮。1982年8月的一天,四川省新津縣古家村的一家小院里,劉家四兄弟正在舉行決定自己命運的方桌會議。
桌子的四方坐著劉家四兄弟:
老大劉永言,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就職於某國營單位的計算機室;老二劉永行,師範(現西華大學)畢業,在縣教育局工作;老三陳育新(劉永美),四川農學院畢業,在縣裡當農技員;老四劉永好,省電大畢業,在省一所中學教書。他們手裡當時都捧著人們羨慕的“鐵飯碗”。按理說,命運對他們夠垂表青的了,可他們卻偏偏不安分。
做出決定
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后,三天三夜的家庭會議終於做出決定:“脫公服當專業戶!”陳育新首先辭職,接著其他三兄弟也先後辭職;然後各自變賣了手錶、自行車等值錢的物件,硬是湊足了1000元的資本,於是,以陳育新名字命名的育新良種場呱呱墜地。
第一桶金
萬事開頭難。劉氏兄弟的第一筆生意差點就讓育新良種場夭折。當時,資陽縣一個專業戶向他們預訂了10萬隻良種雞。他們買來雞蛋,土法上馬,孵出小雞,先交貨2萬隻。不料,小雞在運輸途中被悶死了一半,又因火災燒死了剩下的一半,那位專業戶幾乎傾家蕩產,劉家兄弟自然也分文未得,剩下的8萬隻雞怎麼辦?打聽到成都有市場后,他們連夜動手編竹筐,此後四兄弟每日凌晨4點就開始動身,先蹬3個小時自行車,趕到20公里以外的集市,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賣。等幾千隻雞賣完,然後再拖著疲憊的身子蹬車回家,早已是月朗星疏了。這樣,十幾天下來,四兄弟個個掉了十幾斤肉,但所幸的是8萬隻雞苗總算全脫手了。年底算賬,竟也有10萬元的盈利。
鵪鶉大王
做買賣必須精打細算,陳育新盤算過:一個雞蛋只能賣0.1元,而一個鵪鶉蛋值0.2元;而且,小鵪鶉孵出蛋殼40天就能下蛋,一對鵪鶉1年可以抱5窩小仔,就是100多元。經過一番計算以後,劉氏兄弟決定重點飼養鵪鶉。
而此時,成都地區的“鵪鶉熱”正在降溫。村裡人都規勸他們不要作繭自縛。劉氏兄弟認為技術低、成本高、經營差的專業戶必垮,他們要依靠現代科技將鵪鶉蛋的成本降下來。於是以老三陳育新為主組織了一個專門的科研小組,不久便培育出產蛋率高達80%的良種鵪鶉,還配製出系列飼料。四兄弟各顯神通。他們將電子計算機應用於飼料調配和育種選樣上,並摸索出了用鵪鶉糞養豬、豬糞養魚、魚糞養鵪鶉的生態循環飼養法,使得鵪鶉蛋的成本降低到和雞蛋差不多,一下子贏得了市場這便是他們專業科技致富之路的開端,為以後的創業道路積累了資金。
一舉成名
1988年,希望飼料公司在古家村買下了10畝地,投資400萬元,建立了希望科學技術研究所和飼料廠,又投入400萬元作為科研經費,並聘請了30多位專家、教授任專職或兼職研究人員。先後派人到國外各地考察,並邀請國內外專家來訪交流。
“希望牌”顆粒飼料面世
經過兩年多的反覆試驗、篩選,從33個配方中優選出來的“1號乳豬飼料”脫穎而出。1989年,“希望”自行開發生產的“希望牌”“1號乳豬全價顆粒飼料”面世,質量可與泰國“正大”飼料相媲美,每噸價格卻比泰國飼料低60元,一下子就打破了洋飼料壟斷市場的局面。自此,希望飼料一舉成名。
發展階段
“希望”的創業經歷了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1982年-1988年通過養鵪鶉完成初期的原始積累,凈資產從1000元發展到1000萬元;1989年-1993年通過飼料企業的生產經營,凈資產從1000萬元積累到1億元;1993年-1999年通過資產經營、品牌經營,凈資產從1億元發展到10億元。
成王永慶
劉永行曾一度對台灣商人王永慶十分著迷,並想替他免費打工三年。放棄這個想法之後,他開始學習王永慶打通數個產業上中下游的做法,試圖找到一條與飼料行業相呼應的產業鏈,再造一個東方希望。這一完美的產業鏈計劃能否實現,至今仍是一個懸念。
2002年前,劉永行曾一度對台灣商人王永慶十分著迷。王是台塑集團的創始人,他曾打通數個產業的上中下游環節,稱霸於塑膠、化纖等行業。
奇思怪想
那時,54歲的劉永行也正在琢磨著如何打通飼料行業的上下游。他找到一家中介機構的朋友,希望能實現自己的一個奇思怪想——免費替王永慶當三年助手。但這個朋友的一番話迅速打消了他的這個念頭,“你是有產業野心的人,人家會對你存戒心”。
替王永慶打工的想法,其實反映出劉在進入陌生的重化工行業前的忐忑不安的狀態。
但為什麼一定要進入重化工行業,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小心翼翼地去實施這個計劃,一連擁有了三家鋁業有限公司,使之成為其麾下的東方希望公司的第二主業。
在劉實施這一計劃的同時,政府的新一波針對重工業建設過熱的宏觀調控開場,陸續有企業倒下的消息傳來。劉永行不得不面臨國家宏觀調控的壓力和來自行業壟斷性企業的挑戰。
事實上,在劉永行尋找第二主業的設想誕生之前,他已經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代民間商人的典型代表。東方希望集團在《福布斯》雜誌今年的“中國頂尖企業榜”名列第五,總資產已達到105億元人民幣。
1980年代的時候,他還在四川省新津縣街道小廠做電器修理工。有一年春節,孩子已經四歲的劉永行一家生活窘迫。在一個鄰居的啟發下,他上街擺了一個無線電修理攤。第一天掙了10元,在10天內掙了300元。不僅解決了過年的錢,而且下一年的生活費也有了。
劉永行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我們不應該這樣窮,我們不應當這樣閑。此後,他和劉永好等四兄弟湊了1000元創業,漸漸發展為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商之一。
1995年,劉氏家族的希望集團進行產權劃分。劉永行和其四弟劉永好將各地的27家飼料企業一分為二。劉永行得華東、華北片區,劉永好得到華西、華南片區。根據協議,在10年內,東方希望不能越過長江向南擴張。現在,劉永行擁有八十餘家飼料企業,包括海外的6家飼料企業。擁有北方片區10%左右的飼料市場佔有率。
四年後,劉永行將其東方希望總部從成都遷到上海浦東。但劉永行始終未脫草根本色,據說他曾經去家樂福買廉價襯衫,不戴手錶,甚至他在總部發號施令的辦公室也只有十幾平方米之小。“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小心戒備。”即便在向第二主業摸索前進的時候,劉永行也一再強調它與飼料業的相關性,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2010年8月,中國光彩事業理事會常務理事。
2021年5月,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潤全球富豪榜,排名123位。
上海市政府 獲獎2次
2009勞動模範 ·上海市勞動模範 獲獎
2007勞動模範 ·上海市勞動模範 獲獎
上海市 獲獎1次
2008勞動模範 ·上海市勞動模範 獲獎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 獲獎1次
2006慈善之星 ·浦東新區慈善之星 獲獎
民政部 獲獎1次
2003光彩事業 ·中國光彩事業獎章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