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

股份制

股份制亦稱“股份經濟”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屬於不同人所有的生產要素集中起來,統一使用,合理經營,自負盈虧,按股分紅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也是企業財產所有制的一種形式。

股份制的基本特徵是生產要素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在保持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權轉化為集中的使用權。

基本概念


股份制引成

股份制是與商品經濟相聯繫的經濟範疇,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並採取了不同的具體形式。在奴隸社會末期和封建社會初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自由民之間或手工業者之間以人、財、物各項要素的一項或幾項為聯合內容的合夥經營的經濟形式。這種經濟形式,在合夥內容、經營方式、分配辦法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範,更沒有形成嚴格的股份分配製度,這是股份制的一種原始的形式。到17世紀初期,由於商品經濟有了進一步較高程度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已經出現並有所發展,因而出現了以股份公司為特點的股份經濟。19世紀後半期,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結合,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已達到相當高的社會化程度,致使單個的私人資本已經容納不了社會化的生產力,於是幾個乃至幾十個私人資本,以資本入股或發行和認購股票的形式組成的股份公司便迅速發展起來。以股份公司為主要形式的股份經濟,成為資本主義股份經濟的典型形態。
以股份製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織形式。

股份企業

股份制企業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至少三人)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願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它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利於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股份制企業的主要特徵
①發行股票,作為股東入股的憑證,一方面藉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②建立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股東代表大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的常設機構,總經理主持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③具有風險承擔責任,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收益分散化,經營風險也隨之由眾多的股東共同分擔;④具有較強的動力機制,眾多的股東都從利益上去關心企業資產的運行狀況,從而使企業的重大決策趨於優化,使企業發展能夠建立在利益機制的基礎上。

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就是通過發行股票及其他證券,把分散的資本集中起來經營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產生於18世紀的歐洲,19世紀後半期廣泛流行於世界資本主義各國,股份公司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中佔據統治地位。
顯著特點
(1)通過股份制公司這種財產組織形式,可以把不同形式、種類的資本組合在一起,形成資本集聚,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力量。馬克思指出:“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走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眼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
(2)通過股份制公司這種財產組織形式,可以把不同性質的所有制經濟,甚至完全對立、矛盾的所有制經濟組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共同推進生產力的發展進步。
(3)通過股份制公司這種財產組織形式,可以把分散的、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生產力迅速聯合成為集中的、高層次的、集約的社會生產力。才能真正構造成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
(4)通過股份公司這種財產組織形式,可以為建立產權“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企業制度奠定良好基礎。使企業真正具有法人財產權,可以獨立運用和經營所有者投資形成的資本。
(5)通過股份制公司這種財產組織形式,可以形成新的監督和激勵運作機制。國家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權益,對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企業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不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企業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約束,損害所有者權益。這就可以使投資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發揮所長,實現動態最佳組合,以創造良好的業績。明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公司法人財產只能屬於公司法人所有,而並非是股東所有。任何股東作為個人,無權干預公司法人對自己的法定財產行使各項法定權力。所謂的出資者所有權,既然出資者是股東,出資者所有權就是股權,而且只能是股權。

歷史起源


近代
早在古羅馬就有一種包稅人,他們組織的股份委託公司被經濟史專家認為是股份經濟的先兆。從14、15世紀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歐洲的一些採礦業中,出現了自由民之間或手工業者之間的以人、財、物各項生產要素的一項或幾項為聯合內容的合夥經營的經濟形式。但在合夥內容、經營方式、分配辦法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範,更沒有形成嚴格的股份制度,這是股份經濟的原始形式。當時,在德國南部、奧地利和捷克境內,有農奴和城市破產欠債的小手工業者聚集在一起,組織協作的合作社團,用簡單的工具採礦,共同勞動,分享產品。後來有些商人以入股的形式參加進來,結果富裕的人把持了資產,使原來的合作發生質變。“原來由合夥的勞動者構成的礦業組合,幾乎到處都變成了靠雇傭工人開採的股份公司。”(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1024頁)
15至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闢,使世界貿易大為改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紛紛向海外發展,進行遠航貿易,這需要較大數額的資本,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靠單個資本家來經營是無法辦到的。於是一種合股經營的叫做“康梅達”的經濟組織便產生了。康梅達從事海外貿易,負責籌集資本,由專人經營,利潤在集資者與經營者之間協商分配。以後,這種組織發展到內陸城市,出現了入股的城市商業組織,如義大利的“大商業公司”,入股者有商人、貴族、教授、廷臣和平民。這種股份經濟一般由自由城邦組織,官方進行業務監督。資產階級國家為了鼓勵商人和資本家積累資本向海外擴張,以攫取更多的財富,不僅為股份集資提供了法律保護,並且給予商業獨佔權和免稅優惠等特權,這為股份制的產生創造了外部條件。
最早的股份制公司
1554年英國成立丁第一個以入股形式進行海外貿易的特許公司“莫斯科公司”,它的成立標誌真正的股份制度的產生。該公司成立當年,即進行航行白海的冒險嘗試,要發現新的地區和島嶼,深入俄國內地。最初把整個公司的資本分為240股,每股25金鎊,每人投資一部分,由6人分擔風險。開始時規定,公司營業只限一次行程,每次遠航歸來,按股份分配所有的利潤。並連股本一起發還。後來隨著貿易活動的頻繁和規模擴大,就把原來投入的股份全部或一部分留在公司,作下次航行使用。到1604年該公司股東增加到160人,15人董事管理整個業務。繼之而起的,有1557年成立的西班牙公司、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蘭公司、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1588年成立的幾內亞公司,1600年又組織了東印度公司。這些貿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組建的,是英國向海外擴張殖民勢力的工具。其中東印度公司勢力最大,資本最雄厚:成立之初擁有股本6.8萬英鎊,股東198人,到1627年股本達162萬英鎊,股東954人。它獨佔從好望角直到東方一切國家的貿易,還享有對殖民地軍事和政治的全權。截至1680年底,英國建立的這類公司有49個,它們對推進該國商品經濟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起了重要作用。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起而效仿。例如荷蘭1602年成立東印度聯合公司,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法國、德國、瑞典等國也先後成立了股份貿易公司。
最早的股份制銀行
隨著海外貿易公司的產生,股份經濟在一些歐美國家的金融業中也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如英國於1694年首先成立了資本主義最早的股份銀行--英格蘭銀行。該行擁有股資120萬英鎊。它把資金貸給政府,取得相當於這筆貸款的銀行券發行權。這種銀行券發行權具有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的職能。1826年英國政府還頒布條例為股份銀行提供法律保護,進一步促進了股份經濟在銀行業中迅速發展,到1841年股份銀行增加到115家,到19世紀末,英國非股份銀行幾乎絕跡,股份銀行成了金融市場上的統治力量。又如美國在1791年成立了第一家國家銀行--合眾國銀行,就是一個大規模通過股份形式籌集資本的股份銀行。擁有股資1000萬美元,發行2500股,每股400美元,其中1/4由政府貸款,其餘是私人投資。另外還成立了北美銀行和紐約銀行。1862年根據州銀行法令,建立了1600家股份銀行。其後隨著國民銀行制度的建立,以股份公司形式建立的國家銀行數量大大增加。

國內發展


股份製作為一種資產組織形式,是現代企業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建立股份公司進行生產經營的制度,也是一種激勵約束機制。儘管西方股份制產生較早,且比較完善,但晉商實行股份制遠早於西方。它萌芽於明代,大興於清代。這同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明中葉后商品貨幣經濟的發達與市場的拓展緊密關聯。股份制的實施為晉商的發展注入活力,使其在明清商界縱橫馳騁五百餘年,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商幫和國際性商人。

晉商大盛魁

晉商股份(股俸)有正本、副本之分和銀股、身股之別。所謂正本,即財東的合約投資,每股幾千兩到數萬兩不等,可按股分紅,但無股息;副本又稱護本,有兩種:一是財東除正本以外存放在商號或票號的資本;另一種是“統事”或“獲本”即東家、經理及頂身股夥計在結帳期從其所分到的紅利中,提留一部分存入號內只領息而不分紅,日本學者稱為“輔股”。銀股稱財力股,是財東出資並按一定的單位額分股利的股份合作形式,銀股的多少決定著投資者在將來紅利中的份額;身股,又稱“頂身股”,俗稱“頂生意”。即商號夥友不出資本,除每年應得工資外,根據其資歷、表現以及對商號的貢獻可以頂1厘到1分(10厘)的身股。清人徐珂說:“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每逢帳期,身股和銀股共同參加分紅。
此外,晉商還不斷豐富其股份制內容,實行了“倍股”、“厚成”、“公座厚利”、“預提護本”、“財神股”、“狗股”等辦法。倍股,指股東未分紅時,提留一定比例的紅利,充作流動資金;厚成,即折扣部分資產,使商號實際資產超過帳面資產;公座厚利,則是對銀股身股之前提取部分紅利,參加流通周轉;預提護本,是商號分配之前提取的風險基金,以防止虧賠倒帳。此外,晉商為了避免分光吃盡、不留後勁的短期行為,還通過財神股和狗股等辦法增加公積金,充實自有資本
“大盛魁”商號“股份制”是一種動態性的股份制,隨著學徒及員工的位置提升,“身股子”便會有所提升。大盛魁”商號的門檻高,制度嚴,但“大盛魁”商號的“身股子”不是誰想賺就能賺的,每一次選徒弟的精細,看看每一次出徒的標準,那是什麼,是人力資源體系,是最最完善的人力資源體系。有大師們歸納,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的確,看看,我們中華老字號“大盛魁”,用人有標準,重用有標準,不用有標準,賺“身股子”更有標準。

近代輪船招商局

1872年由李鴻章創辦的洋務企業輪船招商局(簡稱招商局)是中國很早實行股份公司管理體制的企業。這是洋務企業由官辦轉向官督商辦,由獨資經營轉向合資經營的第一個企業。
在實際的創辦過程中,無論在集資、組織經營管理、盈利以及分配等方式上,輪船招商局都已經具備了近代資本主義股份制公司的基本特徵。“輪船之有商局,有外國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貿易章程,集股辦理”。在集資方式上,招商局採用入股形式,即把資本分為若干份股份,面向社會招股集資;在經營管理上,招商局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其章程規定局務的具體管理和實施者是商總和商董階層;在贏利分配方面,實行按股付息分紅,股票持有者憑證取息。從輪船招商局的集股章程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的合夥經營有本質的區別。其股票是惟一的取息憑證,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抽回性,可以自由轉讓。招商局在組織上也比較規範,設置由股東們選出的經營管理機構——董事會。

實現形式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中國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重大突破,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開闢了新的道路,必將極大解放和發展中國社會生產力。
股份製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對於股份制,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
縱觀這十多年改革實踐,人們對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其實現形式有一個逐漸深入的認識過程,形成了較為清晰的脈絡。過去人們常認為,股份制和公有制格格不入,但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后,確實具有其他經營形式無法替代的優點,有效地促進企業對內部機制進行改革,鼓舞了企業和職工的幹勁。從1984年至1991年底,全國試點股份制轉制的3200個企業,每年產值和稅利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高於其他國有企業。
到1992年,中國準備擴大股份制試點。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股份制有利於政企分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和積聚社會資金,要積極試點,總結經驗,抓緊制定和落實有關法規,使之有秩序地健康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聯合、兼并,合理組建企業集團。國有小型企業,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經營。
隨著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對所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深化,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十五大報告還同時對股份制這一現代企業的資本組織形式,給予了明確肯定,作出了重大的理論突破,表明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實現形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股份制可以是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其本身不姓“社”也不姓“資”。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開始尋找更多的新路子。
經過5年的發展,股份制逐漸成為中國公司所有制的主要形式。股份制企業發展速度很快,1997年至2001年間,中國股份制企業從7.2萬家發展到近30萬家;從業人員從643.7萬人增加到2746.6萬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從8311億元增加到56733億元。
黨的十六大指出,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在這次召開的對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又令人矚目地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以前的提法主要表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而如今則明確提出了“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方針。這意味著,中國在如何全面理解公有制方面有了新的思路,已完全擺脫了計劃經濟條件下對公有制的理解,國有企業多元化的速度會大大加快。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市場化的不斷發展,中國每一次經濟理論的突破和創新,都會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活力。這次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伴隨著股份製成為中國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股份制將在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中起重要的作用,中國公有制中蘊藏的巨大生產力將會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添新力。

實踐意義


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認為股份制是對資本主義的一種揚棄,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一個過渡點,它本身並不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即可以為資本主義所利用,也同樣可以為社會主義所利用。股份公司之所以出現在資本主義,是適應了資本社會化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並推動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試行股份制,可以擴大公有制的陣地,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社會主義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形勢仍然比較嚴峻,市場疲軟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物價穩定是靠財政補貼支撐的,工業增長速度是靠銀行貸款來維持的,並出現了貨幣過剩、資金緊缺(因信貸規格所致)的不正常現象。通過發行股票、債券,企業直接向市場籌資,可以減輕銀行資金供應的壓力,也可以將儲蓄存款分流一部分,直接轉化為生產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實行的企業承包制雖然對生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自我約束機制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問題,因此實行股份制仍然是強化企業改革所要探討的一個課題。
目前條件下是試行股份制的最佳時機,其理由是:
1.由於受深圳“股票熱”的影響,人民群眾的金融意識和投資意識,特別是股票投資意識大為增強,為股票發行提供了客觀條件;
2.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市場疲軟,說到底是產品結構性疲軟,通過發展股票市場,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適時地為進行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的企業注入資金,從而加快調整的步伐,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
3.社會上有相當數量的遊資在尋求出路,通過銀行當然可以吸納一部分,但仍有相當數量的遊資在待機而動。企業自有資金、居民手持現金等,數量相當可觀,如能適時地發展股票市場,既可以充分發揮市場融資和資本增殖的功能,收到“引進外資而不借債、吸引內資而不增內債”的效果,從而推進金融改革的步伐,又能有效地控制預算外資金投放,引導居民消費,就部分消費基金為積累資金,籌措更多的建設資金;
4.試行股份制,發行股票,可以分散投資風險,將過去由國家一家承擔的風險,分散到各股東共同承擔,有效地避免經濟出現大的波動,保持經濟的穩步發展。
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股份公司,對於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
1.擴大了企業自主權。社會主義企業實行股份制,實現了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國家只是企業的所有者之一,不再掌握全部生產資料。集體、個人以及國外投資者,都可以成為企業的部分所有者。股東有權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董事會負責對企業投資和發展方向作出重大決策,日常工作交董事會推選出來的廠長(經理)負責。職工入股,使所有權和勞動者直接結合,勞動的目的更加明確,積極性會大大提高。這樣,股份制通過把所有權分散化,使國家和企業之間,由原來的行政關係變成經濟制約關係。企業的自主權擴大了,企業的活力也就必然增強。
2.股份公司是籌集社會資金的有效途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金短缺問題將不會消失,而單靠財政和銀行已難經滿足生產建設的資金需要。通過股份集資,向社會要資金,改變過去單一銀行間接融資的狀況,對於緩解資金短缺具有重要意義。
3.股份制企業主要靠發行股票籌集資金,進行生產活動。認購股票不受地區、城鄉、公私、內外的限制,完全靠入股者的自由選擇。而入股者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股息、紅利收益。毫無疑問,經營有方、利益豐厚企業的股票會倍受青睞,資金會大量湧進先進企業,起到鼓勵先進的作用。先進企業股票的股息、紅利高於一般企業,因而入股者多,新增發的股票也容易推銷。股票的買賣順利,其股票價格在證券市場上升趨勢,持有該企業股票的股東資產增加,這又會使企業的地位和信譽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得到加強。
4.股東大會、董事會的組織形式,是一種民主管理企業的好形式。股東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決定領導人選。他們可以挑選精通業務、富有才幹的人,擔任企業領導,保證企業的經營方式對路,經營效果突出。
5.股份制能夠促進人才橫向流動。有知識有業務能力的管理人員、科技人員,想到有前途的企業工作的願望容易實現。先進企業會在人才、人力上得到加強。股份制實行以後,技術的橫向交流得以發展。新技術、新發明願意在先進企業推廣,先進企業也有條件,有能力購買新技術專利,從而使企業獲得新技術的支持。
6.股份公司形式有利於調動企業職工、企業所有者和經理人員的積極性。股份公司職工的收入同公司經營成果直接掛鉤,從而可以充分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股份企業財產是入股者的共同財產,入股各方即所有者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都會關心公司經營的好壞。股份制企業由於實現了企業經營權與管理權的分離,企業管理人員具有經營決策自主權,經理人員實行聘任制,使其責任感和積極性大為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