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塘鄉

汨羅市轄鄉

白塘鎮位於汨羅江、湘江、沅江、洞庭湖三江一湖交匯處,距市區25公里,區域面積7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402人(2020年),鄉域多紅土低岡地和平原,主產稻穀、薯類、牲豬、鮮魚、煙葉、玉米。

歷史沿革


清末屬鳳凰局、穆屯局,民國時期屬祗園鄉、九穆鄉。1949年屬汨羅江辦事處,1950年設移風、白塘、高聯等鄉,1956年合併為白塘鄉。1958年與新塘鄉合併為解放公社,后改白塘公社;1984年社改鄉為白塘鄉。1996年,面積44.5平方千米,人口1.9萬。

地理環境


白塘鎮位於汨羅江、湘江、沅江、洞庭湖三江一湖交匯處,區域面積76.8平方公里,現轄9個行政村,270個村民小組。境內有松柏垸、雙河壩垸、磊石垸三個萬畝大垸,是汨羅市的湖區重鎮。

自然資源


白塘鎮資源豐富,境內汨羅江國家濕地公園面積達30000餘畝,生態環境優美,湘江、洞庭湖漁業資源極為豐富,主要有11科近30餘種魚類,建有國家一級保護魚類中華鱘江豚觀察站。磊石片區萬畝蔬菜基地,品類齊全,“磊石牌”蔬菜暢銷全國各地。
白塘鄉水資源豐富,水面面積達4000多畝,有雙河壩、南河壩、北河壩三個百畝大壩。“平垸行洪,移民建鎮”后,還對松柏垸內3000多畝低洼田進行了改制,去年引進湖北老闆試養河蟹,試種湘蓮,效益可觀。水產養殖前景廣闊,白塘地理位置優越,是投資開發的好去處。惠義農莊,全稱為湖南省汨羅惠義農莊現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12月由汨羅市白塘鄉水電站職工籌資60萬元成立。農莊佔地625畝,實際種植面積580畝。2004年六月,農莊已經全面種植新優水果品種580畝,種植植物圍牆6500米,修築水塘壩口,修建簡易耕作路4000米,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到位,並全部套種上西瓜,兼具有柑和橙的風味,汁多味香,可溶性物質豐富,果皮橙紅,外形美觀,耐貯藏。該果成熟期為12月中旬,正好供應元旦和春季市場,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由於天草雜柑還具有栽培管理簡便、結果早(定植生第二年可掛果)、造應性強的特點,因此該品種被相關專家推薦為今後發展柑橘生產的當家品種。惠義農莊每年可向當地農民交付承包金稻穀174000斤,提供直接就業和分流。農莊進入豐產期,年水果產量達到100萬公斤,可帶動本地種植、運輸、販運、包裝、加工、休閑觀光等產業,推動本地經濟發展。

行政區劃


鄉政府駐渡頭灣,轄14個行政村。
白塘鄉下轄村
移風村雙翼村趕洲村木屯村裘鳴村曹家村大唐村仁義村松塘村白塘村攔河村萬紅村高聯村五塘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7429
9248
8181
家庭戶戶數5430
家庭戶總人口(總)17428
家庭戶男9247
家庭戶女8181
0-14歲(總)4274
0-14歲男2356
0-14歲女1918
15-64歲(總)11861
15-64歲男6214
15-64歲女5647
65歲及以上(總)1294
65歲及以上男678
65歲及以上女61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6905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19402人

經濟


景色
景色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抓住歷史機遇,著力抓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了176萬元的防汛公路改造,65萬元的水利設施配套建設,275萬元的農電網改造工程,等等這些為白塘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投資環境。白塘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2002年與岳紙集團聯合開發種植林木1000多畝,並爭取退耕還林面積2400畝,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荒山荒地,另一方面使該鄉綠化覆蓋率達到了55%。白塘鄉木屯茶場開發區是由國土資源部立項組織開發的項目,位於該鄉的東北部,總開發面積2200畝,呈等梯形丘塊狀,面積達10畝以上。一條寬8米的砂石公路貫穿該區始終,區內可種植經濟作物、苗木、花草,可作為養殖基地,歡迎廣大客商前來投資興業。白塘鄉攔河標準農業區,位於白塘鄉攔河村境內,三面環水,反修河貫穿其中,整個開發區面積達3000多畝,其中新增水田1000多畝,區內實行放水灌溉,採用機械化耕作模式,一個標準化的新型農業示範區顯露端倪,它必將推動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2008年,全鄉實現財政總收入883萬元,同比上年增長33%。稅收收入557萬元,其中完成國稅104萬元,地稅383萬元,財政4.5萬元,非稅收入65.5萬元;招商引資項目5個,項目投資總額達600多萬元;全鄉農民人平純收入3900元,比上年增長200元;其他各項經濟指標也實現了預期的奮鬥目標
2008年水稻種植面積(早、中、晚稻)30545畝,比2007年種植面積增加近5000畝;二是加強了技術服務,全年共印發農技資料二十期,發放到全鄉各農戶資料達20000餘份。

交通


白塘鎮區位交通條件優越,是長江經濟帶、環洞庭湖經濟圈、長株潭經濟圈及京廣交通大動脈的重要節點。規劃中的高台碼頭可進行千噸級船舶裝載,直達洞庭湖、長江。京珠複線貫穿南北,省道322線橫跨東西,旅遊線將京廣鐵路、武廣高鐵與京珠複線“汨羅北”互通口、環洞庭湖公路緊緊銜接,構建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社會


全鎮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定不移的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紮實踐行“一線工作法”,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白塘不懈奮鬥,為建成生態文化活力汨羅作出新的最大貢獻。

基礎設施

桃白線白塘段一直是制約白塘發展的交通瓶頸,去年,市鄉兩級共投入資金150萬元,對其進行拓寬硬化,徹底根治了白塘人民多年來的一塊心病。至2008年底,全鄉共完成通村公路規劃里程49.5公里,全鄉各主要交通幹道全部得到硬化,形成了一個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一年來,全鄉共新修和擴修山塘5處,整修機埠2座,疏通渠道5000多米,水利建設呈現一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