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甸清霜
畿甸清霜
為清朝巡道吳元萊立。吳元萊,字北海。明末相國吳甡子。清順治十七年(1660)貢生。由中書舍人歷郎中擢升為直隸省巡道。為官清肅廉正,有如寒霜令人敬畏。故立匾贊曰“畿甸清霜”。“畿甸”指京師外圍,即直隸省(今河北省)一帶。畿,京畿,皇城禁地。甸,指郊外,郭外為郊、郊外為甸也。題字書家朱貧田,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吳元萊歸里后,關心地方和民間疾苦,“有俾桑梓者,力任其事”。曾揭發地方官貪污和增加賦糧害百姓事,故“里人咸頌之”,立匾以志。
吳元萊任中書舍人時,曾被捲入一樁大案。此案即清康熙中著名的“沈天甫偽書案”。
清朝,文網嚴厲。吳甡生前所著《柴庵疏稿》《安危注》等都已列為禁書。康熙六年(1667)四月,江南奸民沈天甫、呂中、夏麟其、葉大等人為詐騙錢財,竄改偽造了十卷《忠節錄》(又名《啟楨集》)。說是由顧炎武刊刻,顧的姐夫陳濟生編集,吳甡、歸庄等作跋,黃宗羲父黃尊素等170多人所作。其書刊、編、序、詩者皆是前明舊臣,其內容“謳吟思漢、譏訕朝政”。大逆不道。
當時恰有一樁纏夾不清的案件正在審理中,康熙五年(1666),山東即墨人、清朝翰林姜元衡因其祖父曾是顯宦黃氏的家僕,為推翻主僕關係,便狀告黃氏刻藏逆詩。案件久拖不決。當姜元衡發現偽書中亦收有被告黃氏的詩作,中有“家居二年,握髮以終”等語后,大為得意,於是追控,希冀挑起大獄。此事朝野士大夫被牽涉者達300多人,人人忿恚,沸沸揚湯。
此刻,奸民沈天甫便派夏麟其到吳元萊處,意圖恐嚇詐財。吳元萊反覆吟誦察看,已知決非其父吳甡的手筆。於是憤而反告,主動出首,自縛至巡城御史處,御史即奏報朝廷。由於朝野一辭,一力湔雪,影響了康熙和當時垂廉聽政的太皇太后。為安撫人心,孝庄太后怒曰:“此光棍詐財耳!吳元萊世德相承,詩歌遣興。豈可以語言文字遂致殺人,剝削國家元氣?”。康熙遂以“奸民誣陷、大幹法紀”逮沈天甫一干人等交刑部嚴審。未久,沈天甫等人全部棄市斬首,此案乃平。
清時,文字獄興,被告發而能倖免者實為鳳毛麟角。興邑人士被涉文字獄者不在少數,成案至少三起。除上述“偽書案”外,尚有“《西齋集》案”和“《虯峰集》案”。乾隆年間,“案犯”王仲儒(系吳元萊嫡表兄弟)和李驎(明故宰相李春芳之後)俱被“斫棺銼屍”。而吳元萊亦以故明輔相吳甡兒子的身份罹案,卻能遇難呈祥,不可謂不是奇迹。
吳元萊躲過了清時文字獄,為他所立的“畿甸清霜”坊匾卻未能逃脫文革厄運。現匾乃於1990年重立。題字書家朱關田,浙藉書法名家。曾任中國書協理事、浙江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西泠書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