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謙
呂謙
呂謙,字和之,亳(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嘗從元朝丞相伯顏南征,凡所至不妄殺百姓。宋亡后,東南各行省飢荒,呂謙將此情況上報中書省,中書省發放救濟金,數萬人得以活命。后官至懷遠大將軍,鎮上海。當春天勸農時,對父老說:“善牧羊者先去敗群,善治民者先除民病。”胥吏懼怕,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左數第7個人正是呂謙老師
有著作《雨訪天台》《黑眼睛孩子》《緊箍咒的秘密》等
東城根街小學退休教師呂謙講述心中的《成都日報》
教了一輩子的書,也看了一輩子的《成都日報》,東城根街小學的退休教師呂謙說起自己與黨報的“情緣”,滔滔不絕。早在上世紀80年代,呂謙就是黨報的忠實讀者,如今已70高齡的他,依然每天堅持看黨報的新聞:“《成都日報》給我的影響最深,也是我最信賴的媒體。同時,影響了無數學生的《苗地》終於又回來了,這讓我非常高興!”
述說“情緣”黨報融入他的生活
1983年,呂謙還是東城根街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平時總是喜歡教育孩子們要默默無聞做好事。當年金堂縣遭受水災,呂謙想為災區捐款,但又不想留下自己的姓名。因為對黨報的信任,他就“不記名”給黨報編輯寫了一封信,並請求以黨報名義將捐款轉給受災群眾。當時記者龍必錕和同事將他的心意和捐款轉送到了金堂,並采寫稿件表揚了這位“無名”愛心市民。
左二
當久了讀者,深為語文老師的呂謙也“手癢”起來,開始嘗試著給報紙投稿。“現在我都還記得,當我看到自己寫的《春天的報告》發表在報紙上時,心情無比激動!”如今,《成都日報》已經成為呂謙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和這份報紙有很深的情誼,這輩子都離不開了!”
感謝《苗地》它影響了幾代學生
“很高興《苗地》又復刊了,當年,這個火熱的欄目影響了我的很多學生,能在《苗地》上發表文章,會受到全班同學的稱讚!”2008年,《苗地》復刊的消息讓呂謙高興了好久,儘管那時他已經退休,但依然積極地鼓勵親朋好友的孩子參與投稿。“這個欄目非常鍛煉人,不管作文能不能發表,都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呂謙都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他教的一個名叫斯文的學生,為了鍛煉自己的膽量,也向《苗地》投遞了一篇題目為《斯文不斯文》的稿件。“這個孩子因為體育不太好,所以寫作文鼓勵自己提高體育成績。沒想到竟然成功在《苗地》欄目里發表了,給了他非常大的信心。”如今賦閑在家的呂老偶爾會輔導鄰里孩子們的功課,《苗地》幾乎成了他檢查孩子們功課的度量尺:“我會一直堅持鼓勵孩子們在《苗地》的舞台上去一試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