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窯。亦稱“洪山窯”。燒瓷歷史達千年之久,為北方瓷窯所少見。在宋代,除了主要燒造的白瓷外,尚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黑瓷、白釉黑花及黃褐釉印花瓷等。裝飾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繪和鏤雕。
介休窯瓷器
白釉印花大都受
定窯影響,紋飾布局完整,線條清晰,但不講求均衡對稱。常見有纏枝卉,嬰戲
牡丹等圖案,題材新穎,生活氣息濃厚。
黑褐釉盞、碗、盤、洗等器物也大量運用印花裝飾,其嬰戲蕩船紋為介休窯獨出。
介休窯還受
磁州窯的影響,產有白釉
划花、剔花、釉下黑彩划花及釉下褐彩等器物。釉下彩繪多畫折枝葉紋。
褐彩的色調有深淺咖啡色、黑褐色和桔紅色,色調變化較多。紋飾因用料較多而凸起,高出釉面。胎上旋以潔白的護胎釉,紋飾外又罩以透明的玻璃釉,把咖啡色,桔紅色的簡練紋飾成功地烘託了出來。另有一種白地紅花的划花裝飾器,色彩異常美麗,為介休窯的絕精之作。
宋 介休窯香爐
其產品特徵及鑒定要領是: (1)宋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和白釉黑花瓷,胎呈淺褐色,施釉一般近底部,圈足內無釉,足端一般平切。
(2)早期白瓷器物胎體厚重,晚期受定窯影響,產品胎體趨薄,有薄胎印花碗、盞,碟有花口,花口下器內飾直線凸紋。產品主要為盤、碗、罐、盞、盆、
蓋碗等日用器皿。
(3)白瓷裝飾技法有印花、划花等,印花紋飾布局完整,線條清晰,與定窯有共同點,但不講究均衡對稱。常見圖案裝飾有
纏枝花卉、嬰戲牡丹等。
(4)受磁州窯影響,生產白釉划花、剔花、釉下黑彩及褐彩瓷品種。器物普遍敷
化妝土,紋飾以折枝花葉紋為主,紋飾部分因用料較多而凸起,高出釉面。此外盤、碗內心露胎
五角、六角紋亦多見,還有一種
白地紅花的划花裝飾,也為特色品種之一。
(5)碗、盞等器的裝燒方法採用
支釘墊燒,碗內多為纏枝花卉。盤、洗則四面飾以孩童蕩船紋飾,是介休窯的獨特紋飾,不見於其它瓷窯。
金代產品器內心刮掉一圈釉,露出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