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高村

北京昌平區南邵鎮下轄村

官高村位於鎮域東北部,距北京市昌平衛星城4公里,全村面積1388畝,2006年全村總收入達到5813萬元,人均收入10476元,比2005年增長10%。官高村周邊有軍都山滑雪場。主要種植水稻烤煙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

概述


官高村位於鎮域東北部,距離北京市昌平衛星城4公里,全村面積1388畝,332戶人家,人口910人,現有黨員63名。官高村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區鎮級先進黨支部,並榮獲五好村、文明村、示範村和市級首都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官高村周邊有軍都山滑雪場,天池旅遊風景區,中日友好觀光果園,空軍二十三廠,全村綠化面積達70%。結合本村實際,利用土地資源,荒山荒坡,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經濟。1993年與昌平科委簽訂合同,在村北建立了600畝中日友好觀光蘋果園,2004年空軍二十三廠落戶官高村。在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和各項事業的同時,還解決了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村中勞動力就業達到100%,2006年全村總收入達到5813萬元,人均收入10476元,比2005年增長10%。

文化設施


近年來,不斷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硬化、美化街道,安裝路燈,建村中花園。為了進一步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2006年,官高村與空軍二十三廠聯手建一個高標準綜合性的文化活動廣場,投資200多萬元,佔地面積28畝,設有戲台,足球場,籃球場,,桌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圖書室,會議室等。安裝健身器材,廣場擺放飛機一架、導彈一架。

村民待遇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待遇有了很大提高,根據村民年齡段,每人每月可領取120元、140元、160元、180元生活補助,村民每人每年分一百斤大米麵粉一百斤,食油20斤,香油1斤,蘋果30斤,投資57120元為全村714名農業戶口人員上新型合作醫療險,減輕了村民醫藥費用負擔,解決了村民看病資金難問題,老人去世后,發給慰問金500元,30年以上黨齡的老黨員每人每月發50元生活補助,並為75周歲以上老人祝賀生日,購買生日禮品,春節每人發100元過節費,應屆高中畢業生考入大專、大本一次性獎勵3000元,考入重點大學一次性獎勵6000元。黨支部為黨員、幹部、後勤人員、退伍軍人每人訂一份京郊日報。定期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組建了秧歌隊,足球隊,為本村200戶通了有線電視,面對如此好的生活待遇,村民無不稱讚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和諧好,官高村的經濟發展好。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農作物為水稻、烤煙、苞谷等作物;擁有林地面積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面積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面積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為4畝,草地面積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煙、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4萬元,佔總收入的32.5%;畜牧業收入27.85萬元,佔總收入的4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5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7.75萬元,佔總收入的11.6%;第二、三產業收入7.55萬元,佔總收入的11.3%;工資性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人,省內務工人員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摩托車6輛。該村到2009年底,34戶都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有鄉村人口15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1人。農業人口156人,勞動力8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41人,漢族15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州立民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紫溪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0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簽訂定農業承包合同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開會通知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0頭、牛7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萬人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