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形劍的結果 展開

龍形劍

劍術套路名

傳統武術劍術套路名,全稱“形意龍形劍”。為清末民初河南商丘武術名家唐殿卿老師南下金陵,在三茅宮設場授藝。前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教師陸林老師得其親傳,習得此“形意龍形劍法”,後傳與作者。全套劍法分11種動作,48組招式,風格別緻,造型優美,動作瀟灑。日常操練此劍,可無病少疾,手腳靈便,精神爽朗。

前言


劍在武術器械中素有短兵之帥、百刃之君之稱。本文介紹的“形意龍形劍”,風格別緻,造型優美,動作瀟灑,是一趟較好的傳統武術劍術套路。

背景介紹


我由前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教師陸林先生處習得此劍,朝夕演練,至今已歷經40餘個春秋。雖然現在年逾花甲,步入古稀,但卻無病少疾,手腳靈便,精神爽朗,行動自如,這與日常操練此劍關係甚大。
陸林老師曾對我輩講述龍形劍法傳人南京的經歷。清末民初,河南商丘武術名家唐殿卿老師南下金陵,在三茅宮設場授藝,陸林老師即在此時得唐殿卿老師親傳,習得此“形意龍形劍法”。
陸林老師於1960年將當年“形意龍形劍法”之手抄本贈送於我,作為鼓勵學習之用,我當時得之十分欣喜,如獲至寶,一直珍藏至今。今為了提供給廣大武術愛好者練習研究和參考,我特將其手抄本依照原樣配以插圖,奉獻於世。

習練要點


書中動作插圖均是背北、面南,左東、右西,練習者務必要以書中文字為準,參考插圖,分清動作走向,方能使劍路串通連貫,渾然一氣,以達到劍身一體,劍如游龍的境界,起到健身強體的積極作用。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劍法要旨


龍形劍法分劈、撩、斬、抹、崩、托、鉤、掛、提、刺、扎共十一字。 ;右臂多平推平起,右腕搖腕生花,如是,則劍柄不甚動,而劍尖則迴環上下,左右前後圓轉,如風馳電掣,而無絲毫濡滯之勢,固龍形劍法用劍尖居多,用劍身甚少。務宜使氣發尾閭,勁貫劍尖。合伸縮為進退之法,以迴環分順逆之勢,有抑有揚,無斷無間,似開而複合,或擋后而迎前。明中有暗,暗中有明。既需意先劍后,又要神寄劍身。隨其形以變化,順其勢而飛騰。劍與身法步法相連,劍即是手,手即是劍,則不知手中之有劍矣。意行於筋絡之間。意即是氣,氣即是意,則絕無板笨之形。如能心領神會,熟極而流暢,自合劍術之道。此全在習者慧心領悟。茲將龍形劍法十一字分別述之如下。
劈:右手握劍,均是虎口向前,掌心向後,提勁以劍身中部由上向下劈的動作謂之勢。有左劈、右劈、前劈,后劈。
撩:提勁劍尖前部,由下向上運劍謂之撩,有左撩、右撩,反撩、倒撩;左撩、右撩均是正腕。反撩、倒撩均是反腕。
斬:提勁以劍身之中部由外向里謂之斬,如由右方向左橫斬或斜斬,均是掌心朝上,手背向下,虎口向前。
抹:提勁以劍尖前中部,由里向外謂之抹。如由右向外抹,也有由左向外抹,用正腕,掌心向上;或用反腕,掌心朝下,均可。
崩:提勁以劍尖前方,突然向上謂之崩。如順式上崩,左崩、右崩均由正腕虎口向上。此系專為崩開敵械而用。
托:提勁以劍根後上方,逆式反接,謂之託。如劍橫身右,虎口朝外,掌心迎胸由下向上,此法專為敵械近身而用。
鉤:提勁以劍尖之上,由後下方絞起謂之鉤。有左鉤,右鉤。右鉤時掌心向右,左鉤時仰腕朝上。
掛:提勁以劍鋒,前里鋒由右上方向左下方謂之掛,虎口朝左後方,掌心朝前下方。此法專為擊落敵械而用。
提:提勁以劍尖,劍柄向上、劍尖向下,謂之提。虎口朝下,掌心向外,此法用於截取敵人手腕。
刺:提勁以劍身,劍鋒朝上下,勁貫劍尖,立直向前則為刺,虎口朝前,掌心向左或向右,分為上刺咽喉,中刺心,下刺腹。
扎:提勁以劍身,劍鋒朝左右,勁貫劍尖,扁平向前是為扎。此系仰腕,掌心朝上,掌背朝下。

形意動作分解


第一式

身體正面朝南,立正站定,左手捏訣:手心向下,食指、中指併攏挺伸,指尖向前,大拇指扣按在無名指與小指的背上。兩臂直垂,右手握劍,手心向內,虎口向前,緊貼右胯旁,劍鋒朝下,劍尖朝前,眼向前看。

第二式

接上式,左足向左前橫跨一步;同時左手由下向左提平,左臂伸直,高與肩平,右足隨即向左足並步,再右足向右前方橫跨一步,左足向右足並步。同時左手劍指屈肘收回胸前,不停,復由胸前向左側方直臂指出,手心向下,右手握劍仍在右胯旁,姿勢未變,劍尖向前,眼向左看。

第三式

接上式,右足向上提起,立即原地落步,右腿屈膝下蹲,左足順勢向左側伸出,左腿挺直,足尖內扣成左仆步。同時左訣扶按右手腕上,將劍托向右上方,手背對著右耳,劍鋒朝上下,劍尖向左,眼向左看。

第四式

接上式,兩足原地未動,重心左移,左腿前屈,右腿在後蹬直成左弓步。同時兩手將劍由右側下落,經胸前向左向前直刺,右臂伸直,劍身水平,劍鋒朝上下,左訣仍扶按在右手腕上,未曾離開,上體稍向前傾,眼向前看。

第五式

接上式,左足足尖內扣,身體右轉,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足尖內扣成右仆步。同時右手向上翹腕,將劍由前向上向右甩頭,倒在右前臂上,右手手心向內,握劍停於左肩前,劍身水平,劍鋒朝上下,劍尖指右,左訣仍扶按在右手脈門處,眼向右看。

第六式

接上式,重心右移變右仆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前平刺,虎口向上,左訣屈肘上舉,置於左額角上方,眼向前看。

第七式

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前上一步,身體隨之右轉向正北,兩腿屈膝,下蹲成馬步。同時,右手握劍向內轉腕,隨向右轉身之勢,向上向右回抽橫掛在面前,高與眉齊。劍鋒朝上下,劍尖向左,左手劍指指在劍尖之下,兩臂微屈,兩手虎口相對,兩手手心均向外,眼向左看。

第八式

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后插步,成絞絲歇步蹲下,右屁股坐在左小腿上。同時右手將劍由上向下向右後下掃,離地約二三寸高,右臂伸直,右手心向下,劍鋒朝左右,一體稍向右傾俯,左手訣指屈肘橫舉在頭頂之上,眼向右下視。

第九式

接上式,身微立起,仰面朝天向左翻身,兩足足尖提起以兩足足跟為軸向左磨轉360°成左足在前,右足在後的右撐步。同時右臂微向上抬起,人之身體從右臂下鑽轉過來,順勢右手屈腕,將劍由上向身前下點,力在劍尖,鋒朝上下,左訣向下扶按在右手脈門處,眼看劍尖。

第十式

接上式,左手訣指由內向外向上對著劍柄連畫三個小圓圈。同時右手運用腕部力量將劍向上昂頭向下垂釣,崩點三次,隨即左足向右足蓋步。同時右手翻腕壓劍,手心向下,劍身橫於身前,劍尖向左,劍鋒朝內外,動作不停,兩足原地向右磨轉,轉體180°,右足順勢向右撤一大步,身腰向右蹲坐成左仆步。同時劍隨身轉,右手將劍向右抽拉,右臂微屈,劍身稍斜橫於身前,劍鋒朝上下,劍尖向左前下方。左臂伸直,左決順劍尖方向,向前下指去,眼向左視。

第十一式

接上式,右手握劍近地向前向下刺去。同時起身右足向左足前上一步,身向左轉,右腿順勢獨立,左足在後提膝懸起,上體微向前俯,左訣由前向後向上向前繞向頭頂上方護頂,左臂微屈成弧形,目向前下視。

第十二式

接上式,左足向後落步,身向右轉,右足隨之後退一步,兩腿屈膝微蹲成馬步。同時右手握劍,右臂外旋,手心向外,劍尖向下,隨向右轉身之勢,右腿後撤向上向右勾掛,向左甩頭橫架在頭頂之上,手心向外,虎口向左,左手訣指向右額右上方扶按在右手腕上,目向左視。
註:本式正面朝北。

第十三式

接上式,兩足原地向左磨轉,轉體180°左前右後成交叉歇步,兩腿下蹲,身體下坐。同時右手握劍使劍尖向下向後向左上再向前隨轉體之勢,絞劍挽一腕花,屈肘斜抱劍柄於胸前,手心向內,虎口向上,劍身斜橫,劍尖向右上,左手劍訣隨右劍轉動仍扶按在右手腕上,未曾離開,眼向前看,動作不停,兩腿伸直,身體向上挺起。同時右手將劍向內旋腕向前向上直臂上刺,手心向外劍鋒朝上下,右臂與劍身成一條直線,左手劍訣向下向左後展開,左手心向上,左臂伸直,眼向右上視。

第十四式

接上式,左足向左撤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挺直成右仆步。同時右手將劍向右足里側劈下,虎口向前,手心向內,左手訣指扶按在右手腕處,眼看劍身,動作不停,重心前移,右腿獨立,左足在後提膝懸起,足尖上翹。同時身向前探,右手將劍向前向下刺去,右臂伸直,手心向內,虎口向前,左手屈肘向上左訣護頂,手心向前,目視劍尖。

第十五式

接上式,身體向左轉180°仍成獨立之勢,左訣順勢向左後一指,手心向下,隨即屈肘收回胸前,手心仍向下,復再向前一指。同時左足向前落步,動作不停,右足急向左足前上一步,左足再向右足前進步成左弓步,右劍在進步,弓步形成時,由右後向上向左前直臂劈去,虎口向前,劍鋒朝上下,左訣由前向下向左後方展開,后指,左臂伸直,手心向下,目向前視。

第十六式

接上式,兩足原地向右磨轉180°,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手將劍隨轉體之勢由前向下向後向右上反肘上撩,右臂伸直,虎口向下,手心向外,左決屈肘,置放在右肩窩處,上體向右後擰轉,人藏劍下,力貫劍尖,目向右上視。

第十七式

接上式,右手持劍使劍尖向下,左訣引劍向左,左臂伸直,劍身貼地身體隨之前俯,動作不停,左臂上舉,左訣引劍上行,身體隨劍而起,順勢右腿向前提膝懸足,左腿獨立以左腳掌為軸向左旋轉,轉體360°,右足在後原地落步成左弓步。同時右劍隨向左旋轉之勢,由前向上向後向下再向前絞轉,繞了一個立圓大圈,仍由原地向左前刺去,右臂伸直,劍鋒朝上下,左訣隨勢扶按在右手脈門處,左臂微屈,目視劍尖。

第十八式

接上式,左訣屈肘收放在右腋下,右手將劍,劍尖向下,手心向外向左後方撩劍,身體左轉90°,左足提起向後落在右足處,右足前伸,伸向原左足處成右仆步。同時右劍未停,右手向上翻腕將劍由左向上向前向右足里側劈下,左訣由右向下向左繞轉,屈肘上舉在頭頂上方,目視劍尖。

第十九式

接上式,身體重心稍向右移。同時兩手手心向下,兩臂屈肘向左右拉開,隨即向內收抱在兩肋旁,兩手心轉向上,如抱肘狀,兩手虎口向前,重心稍左移,右足隨之收回半步,身體稍向右轉。動作不停,右手將劍向前直刺,左訣屈肘向上護腦,同時右腿獨立微屈,左足在後提起以足面貼放在右腿彎處成扣腿,目向前視。

第二十式

接上式,左足向後落步,右手將劍尖向下向左後鉤起,向上,再由前上,劍尖向下,向右腿外側向後向上掛劍,橫在頭頂之上。同時右足後退一步,身向右轉成馬步,右手手心向外,虎口向左,劍鋒朝上下,左手決指在右額上方,扶按在右手腕上,目向左視。

第二十一式

接上式,左足上提隨即原地落下,足尖向左,身體隨之向左扭轉,轉體180°順勢向下蹲坐成左前右後之交叉歇步。同時右手持劍,使劍尖向下,向左,向後,向上,再向前絞轉繞圈在左旁方絞轉成一個小圓花,順勢屈肘將劍斜抱胸前,右手手心朝上,虎口向前,劍鋒向左右,劍尖略高於頂,左手訣指隨右劍而動,在胸前仍扶按在右手腕上脈門處,目視劍尖。

第二十二式

接上式,身體向上立起,右手將劍平身向右前下方扎刺,左訣仍扶在右腕之上,隨即身微左轉,右足向前一步,左腿屈膝下蹲成右仆步。同時左手劍指仍扶於右腕,右手握劍下按(坐腕),劍柄落於襠前,劍尖隨之向上挑起。動作不停,右手持劍向右向前下方直臂刺去,右手虎口向前,手心向內,同時身隨劍起,右腿順勢獨立,左足在後提膝懸起,上體稍向前俯,左手屈肘向上左訣護頂,手心向前,目視劍尖。

第二十三式

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后插步落下,兩腿微蹲成右前左後之絞絲步。同時右腕用力,陡然將劍由右向上向左掉頭並向右前一綳,使劍橫於身前,略平於胸,右手手心向外,虎口向左,劍鋒朝上下,左臂向左伸出,左手劍指上翹,指在右劍尖下,兩臂微屈,眼向右看。

第二十四式

接上式,右手將劍橫綳身前未動,左手訣指於劍尖之下,也未動,兩腿下蹲,原地向左磨轉一個大圓圈,轉體360°成左前右後之交叉歇步。同時右劍隨身左轉,仍橫捧在身前,左訣指仍在右劍劍尖下,目向前視。

第二十五式

接上式,身體起立,開向右轉成右撐步。同時右手下落速將劍上崩,身微向後仰,左訣屈肘置於左肩前,手心向上。動作不停,右足前上一步,左腿向前提膝懸足,成右獨立勢。同時右手順勢將劍向前下點,手心向下,力在劍尖,左手指由左肩前也向下一點,手心也向下,目視劍尖。
註:本式正面朝東。

第二十六式

接上式,左足向後落步,右手將劍橫捧身前,略與胸高,左手訣指,指向右劍尖下。動作不停,上身微向後仰,順勢右劍左腋后插刺,左訣屈肘環抱在右臂上,目前上視。

第二十七式

接上式,右手將劍由左腋下沿左臂外,經面前上抹過頂,向右後劈去,左訣由右肩前向前、向左直臂展開,手心向下。同時向右後轉身成右前左後之絞絲步,目右下視。

第二十八式

接上式,身體向左向上翻身180°。同時右劍隨向左翻身之勢,由右向下向左向上,再向前劈去,繞轉一個立圓大圈,左訣向左後展開。動作不停,右劍向右旁方—拉,橫於胸前,左訣指在劍尖之下,右腿向前提膝懸足,左腿獨立,以左腳掌為軸,向左大轉身360°,右足向後落步成左弓步。同時劍隨身轉,順勢向前直刺,左手訣指扶按在右手腕處,目向前視。
註:本式刺劍方向朝正西。

第二十九式

接上式,左弓步前刺,右手運用腕力將劍在左右兩側繞兩個立圓(即左右擒擱花)向前下點劍。同時右足向前一步獨立,左足懸起。動作不停,左足向右足跟步並立,兩腿並膝微蹲。同時右手翹腕將劍上崩,左訣仍扶按在右手腕處,目向前視。

第三十式

接上式,劍在面前立著,劍尖向上,右手繞轉手腕,使劍尖由左向後向右向前繞一個小圓圈。同時左足後退一步,右手再將劍尖向上由左向後向右再向前繞一個小圓圈,右足再後退一步。如此後退三至五步,劍尖向上連繞三至五個小圓花,左訣仍在右手脈門處,未曾離開,目向前視。

第三十一式

接上式,兩手直臂向外,向左右平分拉開,劍尖向前,兩手手心向下,隨即兩手屈肘,向內收抱在兩腰旁,兩手手心轉向上,如抱肘狀,劍尖仍向前。同時上體微向前俯,涵胸,身屈如弓,再雙肘稍向後屈移,身腰隨之向前一挺,身體微向後仰,右手隨勢猛然上托,向前刺劍,手心向上。左訣屈肘,肘尖向下,緊貼左肩前,手心亦向上,此時兩腳原地未動,目視劍尖。動作不停,兩手快速回收在兩腰旁,仍成抱肘狀,兩手手心向上,劍尖仍向前。同時右腿獨立微屈,左足向前提膝懸起,上體隨之又向前俯,躬身如弓,眼向前看。

第三十二式

接上式,左足向前落步,右足隨即向左足前上步,左足再向右足后墊步,右足復向前上步。同時向左轉體90°,兩腿屈膝成馬襠,右手將劍順勢向前直刺,虎口向前,劍鋒朝上下,左訣向左側平伸,目向右視。

第三十三式

接上式,右手將劍向右向下一點,左手訣指在左側,也向左下一點,身體隨之略向下沉矮。動作不停,兩足隨即蹬地向上跳起,向下仍落回原地,兩腿屈膝成馬襠。同時右手將劍上崩,右臂向右平伸挺直高與肩齊,掛劍在右臂外側,劍身在身後,劍尖向上,斜指左後上方,左訣仍向左平伸,訣指向上,目向右視。

第三十四式

接上式,身先微左轉再向右轉,右手將劍,順勢由右向下向左向左腿外側,向上繞一擒攔立圓花,再向右直臂平劈,虎口向前,左訣隨之屈肘上舉護頂。同時左足向右足后插步成右前左後之交叉步,目向右視。

第三十五式

接上式,左足向左跨步成左弓步。同時右劍由右向上向左前劈去,左訣隨之扶按在右手脈門處。動作不停,兩足原地向右磨轉,向右轉體180°,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右劍隨向右轉身之勢由前向下向右向上反肘上撩,至劍身水平為止。右臂伸直,虎口向下,手心向外,左訣隨勢停放於右肩膀窩前,指向上,手心向右,目向右視。

第三十六式

接上式,右臂內旋,虎口轉向上。同時身向左轉,正面朝南,右足隨即向左足后插步,兩腿下蹲成左前右後之交叉歇步,全身重心坐落在右小腿上。同時右手使劍尖上抬,劍身堅直,隨轉體之勢,由右人左橫掛,立劍於胸前,左手訣扶按在右手腕上,兩臂屈肘、環抱,劍身於胸前,劍尖向上,劍鋒朝左右,劍柄停置在小腹前,目視劍身。

第三十七式

接上式,左足向左跨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挺直,足尖內扣成右仆步。同時兩臂環抱上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將劍由左臂外向上向右向右足里側劈下,手心向內,虎口向前,左訣屈肘上舉護頂,目右下視。

第三十八式

接上式,身微起,重心向右移,接著又向左移,兩腿右、左互移重心,身體隨之向右轉動,面向正面。同時兩臂曲肘,手心向下向左右兩側平分拉開,隨即兩手手心向上,屈肘收抱在兩腰旁,成抱肘狀,劍尖向前。動作不停,右足向後退步,兩腿伸直,重心偏於右腿成右撐步。同時右手將劍由右腰側向前向上直刺,虎口向前,胸部上挺,身微後仰,左訣屈肘,置放於左肩前,左手心向上,目視劍尖。

第三十九式

接上式,兩臂再屈肘,手心向下,向左右兩側平分拉開,隨即兩手手心向上屈肘收抱在兩腰旁,成抱肘狀,虎口朝前。同時右腿獨立,左足向前提膝懸起,腳尖向下,目向前視。

第四十式

接上式,兩臂內旋向前向左右橫向撐開,兩臂微屈,手心轉向下,右手將劍橫捧在身前,高同腰齊,左手訣指直指劍尖,下體獨立,姿勢未動,眼向前看。上式稍停,左足隨即向前落步,右足向左足前上步,身體向左旋轉,左足向右足后倒插步,轉體360°。動作不停,右足再向左足前上一步,身體繼續向左後轉180°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捧劍,橫於身前。姿勢不變,隨體旋轉,在左弓步形成之時,順勢向前直刺,劍鋒朝上下,左手訣指,貼扶在右手脈門處,目向前視。

第四十一式

註:本式獨立捧劍時,面向正西,在身體不斷向左轉動時,由東向西連進四步,刺劍方向朝正東。
接上式,下體未動,右手先將劍在左腿外側打一擒攔立圓花,再向右側打一擒攔立圓花,順勢右手將劍向前向下劈去。同時,右足由後向前跳步獨立,左腿向前提膝懸足,足尖向下,左手訣指仍扶按在右手腕處,目向前視。

第四十二式

接上式,左足向後落步,右手將劍向左腿外側下擒,劍尖向下向左後鉤起,劍尖向上,再由前向右腿外側下鉤,向上向右後掛劍,橫舉在頭頂之上。同時身體右轉朝南,右腿後撤成馬襠,左手訣詣,在右額右上方,仍扶按在右手腕上,目向左視。

第四十三式

接上式拗步鉤掛,上體左轉90°,兩腳原地向左磨轉,成左前右後之絞絲歇步。同時右手向內屈肘,抱劍在腹前,手心向上,劍鋒朝左右,左訣仍扶在右手腕處。動作不停,身體起立,兩腿伸直,成右撐步。同時右手將劍向前上托,向右上刺劍,虎口朝前,手心向上,左手訣指向下向左後展開,手心向下,眼右上看。

第四十四式

接上式,右足向前跨一步。重心后坐成右仆步,同時右手將劍由上向下,向右腿內側劈下,虎口向前,手心向內,左手訣指向前扶按在右手腕處,眼看劍身。動作不停,身向前探,右腿順勢獨立,左足在後提膝懸起,足尖上翹。同時右劍向前向下刺去,右臂伸直,手心向內,虎口向前,左手訣指屈肘向上護頂,手心向前,目視劍尖。

第四十五式

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后插步落下,兩腿微蹲成右前左後之絞絲步,同時右腕用力陡然將劍由右向上。向左掉頭,並向右前一綳,使劍橫於身前,略與胸平,右手手心向外,虎口向左,劍鋒朝上下,左臂向左伸出,左手劍指上翹,指向劍尖之下,兩臂微屈,目向右視。

第四十六式

接上式,兩腿隨即下蹲,兩足原地向左後磨轉,轉身360°,身體隨之起立,兩腿伸直,重心略偏於右,成右撐步。同時右手橫劍,隨身左轉,上舉,順勢向左向下斜刺,虎口向下,手心向右,向外,左手訣指扶按在右手腕處,上體微向左偏斜,眼向左視。

第四十七式

接上式,兩足原地未動,左訣仍扶右手腕處,右手將劍在身前不停地向左右打擒攔花各三個,身體隨打花動作,亦不停地向左右微微轉動,最後打花,打到身向右轉,右手手心向上,虎口向前,劍尖向下時,左手離開右腕,虎口向上,抓握劍柄(反握),順勢由身前向左側垂臂下落,劍身直立,劍尖向上,目向前視。

第四十八式

接上式,左手握劍柄下落至左胯,手心向後,動作不停,左足向左後(西北方向)斜退一步,身向右轉,右足再向左足後退步,左足向右足並步站立,正面朝南。同時右手變劍指由身前下落,手心向上,經右胯向右後繞向頭頂上方護頂。右臂微屈,訣指向左,左手持劍下垂,仍立劍於身體左側,隨即右手劍指,由頭頂右上方,向身前屈肘下按,然後變掌自然附貼在右胯側,目向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