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道
京劇表演家譚鑫培之父
譚志道(1808—1887),同治、光緒年間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之父。湖北江夏人。非科班出身,由業餘愛好戲曲(漢戲)而轉為職業演員。應工老旦,但亦能演老生。因聲狹音亢,猶如鷚鳥叫,鷚鳥俗稱“叫天子”(有說即雲雀),遂得“叫天’之藝號。
藝術經歷
據譚富英談,其曾祖父譚志道,唱念字音多用湖北音,似今日漢劇唱念字音。
擅長徠劇目有《斷後》、《辭朝》、《釣龜》等劇。在當時曾與程長庚合演 《硃砂痣》,時稱“雙絕”。
兒子譚鑫培
譚鑫培:“伶界大王”
譚鑫培是一位綜合各家的京劇藝術大師。他繼承了程長庚、餘三勝、王九齡等前輩的藝術,並且更廣泛地向崑曲、梆子等劇種吸取養分。他把京劇老生藝術提高到一個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創立了京劇中的第一個門派“譚派”,親手培育了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三位前賢。在當時的北京,他有“伶界大王”的美譽。
孫子譚小培
譚小培是譚鑫培的第五子。在唱京劇的過程中,因為變聲的關係,曾經改行學德語數年。1919年與楊小樓、尚小雲和白牡丹(荀慧生)赴上海演出,大受歡迎,從此“三小一白”享譽大江南北。
譚富英:拍中國首部京劇有聲電影
曾孫譚富英
譚元壽:當今京劇領軍人物
玄孫譚元壽
譚孝曾:其妻為譚家第一位女演員
來孫譚孝曾
譚正岩:“70后”的新生軍
晜(kun)孫譚正岩
國粹京劇是在許多古老地方劇種的基礎上綜合、豐富、提高而形成的,其中,來自湖北的漢劇對其聲腔、劇目、行當及表演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出生於武漢江夏的著名漢調藝人、京劇譚門的奠基人譚志道,因其聲音高亢洪亮,每發高音傳數里之外,遂獲“譚叫天”藝名。由於爆發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譚志道攜家眷北上謀生,不僅將漢調引進北京,也將日後成為京劇史上“里程碑式人物”的譚鑫培帶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