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水

古代對汝河的書面稱謂

古代對汝河的書面稱謂。《水經注》“汝水出河南汝州梁縣勉鄉西天息山”,上游即今河南北汝河;

《元和郡縣誌》記載汝水,流經襄城縣南一里。縣理廢汝州城,即古襄城,楚靈所築。後漢馮異據之,降世祖。《莊子》曰:“黃帝游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遇牧馬童子而問道焉。”亦此地也。”

簡介


①古水名,臨汝縣,因臨水與汝水匯聚成撫河而得名,即江西省撫州市(現撫州大部為古臨川)。撫河鄱陽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武夷山脈西麓廣昌縣驛前鄉的血木嶺,全長312公里,流域面積1.5811萬平方公里。一般稱主支盱江為上游,其間自南城至撫州有疏山、廖坊兩處火成岩壩段,以下為逐步開展的平原或丘陵;撫州以下為下游,兩岸為沖積台地,田疇廣闊。過柴埠口,撫河進入贛撫平原。至箭江口分為東、西兩支,東支為主流,經梁家渡下泄,由青嵐湖入鄱陽湖。
②古水名。上游即今河南北汝河;自郾城以下,故道南流至西平縣東今洪河,又南經上蔡縣西至遂平縣東會滌水(今沙河);此下即今南汝河及新蔡以下的洪河。元至正間於郾城截斷南流,上游遂改道東出今沙河入穎河,稱北汝,下游改以汝水為源,名南汝。明嘉靖末汝水又改道東出(注澺水稱為洪河),南汝遂改以水為源,如今勢。

改道


歷史上明確記載的有三次改道:即元代至正年間自郾城截汝水入潁河,形成南北汝河;明朝嘉靖年間截南汝水支流潕水入澺水(今洪河),形成汝河和洪河水系,但仍有自西平縣方向來的柳堰河在上蔡西南入汝河;清代乾隆年間,西平縣方向諸水淤塞斷流,經泌陽縣、遂平縣來的瀙水(今沙河)成為南汝河源頭,形成宿鴨湖水庫修建前的汝河河道狀況,汝南以下即今南汝河及新蔡以下的洪河。解放后,由於宿鴨湖水庫建設和多次對汝河截彎取直,南汝河尤其是汝南縣城附近與《水經注》所載汝河出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