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范曄

陸凱贈予范曄的一首五言詩

《贈范曄》是南朝宋詩人陸凱贈予范曄的一首五言詩。這首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隔千里,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而這一次,詩人傳送的不是書信卻是梅花,詩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徵春天的來臨,隱含著對相聚時刻的期待,表達了詩人對朋友深情的思念和良好的祝願。這首詩構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

作品原文


贈范曄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范曄(yè):南朝宋順陽(現在湖北省光化縣)人,史學家,著有《後漢書》。
⑵逢:遇徠到。驛使:古時傳遞公文的人。
⑶隴頭人:指范曄。隴頭:即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
⑷聊:姑且。一枝春:此處借代一枝花。

白話譯文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於是將花寄給你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
江南什麼好東西都不會沒有,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吧。

創作背景


據《太平御覽》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此詩。按范曄籍貫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自其祖父時遷居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小丹陽鎮),出仕后一直在劉宋為官,元嘉八年曾隨檀道濟北伐,但未至長安。陸凱仕北魏為官,長安時屬北魏,陸凱當有機會在長安。此詩疑是范嘩贈陸凱。如明代唐汝諤《古詩解》注云:曄為江南人。凱字智君,代北人。當是范寄陸耳。凱在長安,安得梅花寄曄?今人曹道衡認為北魏之陸凱與范曄年輩不同,相隔甚遠,或許南朝時另有一陸凱,作贈范姓某人。余冠英將此詩定為宋詩,今從之。

作品鑒賞


賞析

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而這一次,詩人傳送的不是書信,而是梅花,足可見得兩個之間關係親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達。一個“逢”字看似不經意,但實際上卻是有心;由驛使而聯想到友人,於是寄梅問候,體現了對朋友的深切挂念。如果說詩的前兩句直白平淡,那麼后兩句則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僅不是一無所有,有的正是詩人的誠摯情懷,而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見,詩人的情趣是多麼高雅,想象是多麼豐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徵春天的來臨,也隱含著對相聚時刻的期待。
這首詩雖短,卻包含無限的詩趣和感情。當陸凱懷念范曄的時候,為了表達高潔與純摯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傳遞書物的信使帶給范曄,所謂隴頭人,因為范曄時在陝西長安,隴山在陝西隴縣,所以用隴頭人以代。不言而喻,陸凱折花遙贈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馳名於世的。隱居西湖的林逋有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韻的寫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豐文萃,但陸凱認為別的禮物不足以表達他對范曄的情感,所以說江南沒有什麼可貴的東西堪以相贈,唯有先春而至為報春訊的梅花是最適當的,因而遙遙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徵他們之間的崇高友誼。從陸凱贈詩開始,“一枝春”就成為梅花及贈別的代稱了。可見影響的深遠。唐宋以下歷代詩人都有類似的吟詠,劉克莊寫道:“輕煙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是襲取了陸凱的意境;高啟寫道:“無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陸凱以寄託感情。後來連唱曲的詞牌也取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舊事》就曾記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兒女終夕嬉戲不寐,謂之守歲,守歲之詞雖多,極難其選,獨楊守齊《一枝春》最為近世所稱。”可見一首小詩也有傳世的藝術魅力。它的藝術美在於樸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節,特定的環境,把懷友的感情,通過一種為世公認具有高潔情操的梅花表達出來,把抽象的感情與形象的梅花結為一體了。

名家點評


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湯華泉:唐人岑參《逢入京使》絕句后二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意味與此略似。

作者簡介


陸凱(?一504),字智君,鮮卑族。陸凱出身名門,祖父陸俟官拜征西大將軍,父兄也都為朝廷命官。他15歲時就官拜給事黃門侍郎,為皇帝親近侍從。陸凱忠厚又剛正不阿,身居要職數十年。後來,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稱為良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