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
中藥
紫丁香,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SyringaoblataLindl.的葉及樹皮。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以至西南達四川西北部。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效。用於急性瀉痢,黃疸型肝炎,火眼,瘡瘍。
葉及樹皮。
味苦,性寒。
歸胃、肝、膽經。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用於急性瀉痢,黃疸型肝炎,火眼,瘡瘍。
2、治脅痛黃疸:紫丁香葉製成濃縮浸膏片劑,內服。(《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
內服:煎湯,2-6g。
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紫丁香又名:華北紫丁香,紫丁白。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較粗,疏生皮孔。葉片革質或厚紙質,卵圓形至腎形,寬常大於長,長2-14厘米,寬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圓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葉柄長1-3厘米。圓錐花序直立,由側芽抽生,近球形或長圓形,長4-16(-20)厘米,寬3-7(-10)厘米;花梗長0.5-3毫米;花萼長約3毫米,萼齒漸尖、銳尖或鈍;花冠紫色,長1.1-2厘米,花冠管圓柱形,長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開展,卵圓形、橢圓形至倒卵圓形,長3-6毫米,寬3-5毫米,先端內彎略呈兜狀或不內彎;花藥黃色,位於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處。果倒卵狀橢圓形、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1.5(-2)厘米,寬4-8毫米,先端長漸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於山谷溪邊、山坡叢林或灘地水邊。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以至西南四川西北部。
葉片多摺疊或破碎,完整者卵圓形或腎形,長4-9cm,寬4-10cm,寬度大於長度,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至截形,全緣,葉柄長約2cm,被腺毛,有時可見小枝。氣微,味苦。
1、對心血管作用。隨著血葯濃度的增加,心率逐漸減慢,放室傳導阻斷,甚至形成室性自搏擊性節律,血壓逐漸下降,最後發生傳導阻滯,心跳,呼吸停止。
2、抗驚厥作用。
3、抗菌作用。
4、其他作用,具有鎮咳作用,利膽作用。
1、治療急性菌痢和腹瀉。
2、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長白山植物葯志》:“用於腹瀉,肝炎等。”
白丁香 SyringaoblataLindl. var. albaHort. ex Rehd與原種的主要區別是:葉片較小,幼葉下面被微柔毛;花白色。分佈及藥用同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