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

捩花目木犀科植物

紫丁香(學名:Syringao blata Lindl.)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稱丁香、華北紫丁香、百結、情客、龍梢子。紫丁香原產中國華北地區,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

高1.5-4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初被短柔毛。后漸脫落。嫩葉簇生,后對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花淡紫色、紫紅色或藍色,花冠筒長6-8mm。花期5-6月。

生長習性喜陽,喜土壤濕潤而排水良好,適庭院栽培,春季盛開時碩大而艷麗的花序布滿全株,芳香四溢,觀賞效果甚佳。是庭園裁種的著名花木。

形態特徵


紫丁香
紫丁香
紫丁香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較粗,疏生皮孔。
葉片革質或厚紙質,卵圓形至腎形,寬常大於長,長2-14厘米,寬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圓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葉柄長1-3厘米。
圓錐花序直立,由側芽抽生,近球形或長圓形,長4-16(-20)厘米,寬3-7(-10)厘米;花梗長0.5-3毫米;花萼長約3毫米,萼齒漸尖、銳尖或鈍;花冠紫色,長1.1-2厘米,花冠管圓柱形,長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開展,卵圓形、橢圓形至倒卵圓形,長3-6毫米,寬3-5毫米,先端內彎略呈兜狀或不內彎;花藥黃色,位於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處。
果倒卵狀橢圓形、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1.5(-2)厘米,寬4-8毫米,先端長漸尖,光滑。
花期4-5月,果期6-10月。

主要變種


白丁香(變種)
白丁香(變種)
白丁香(變種):Syringaoblatavar.albaHort.1763.
亦稱白花丁香
花白色;葉片較小,基部通常為截形、圓楔形至近圓形,或近心形。花期4-5月。
中國長江流域以北普遍栽培。采自遼寧東南部的某些標本,過去被鑒定為S.dilatatavar.albaWang&Skv.,可能是該種的野生類型。 
毛紫丁香(變種)
毛紫丁香(變種)
毛紫丁香(變種)Syringaoblatavar.giraldii(Lemoine)Rehd.
亦稱紫萼丁香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該變種的小枝、花序和花梗除具腺毛外,被微柔毛或短柔毛,或無毛;葉片基部通常為寬楔形、近圓形至截形,或近心形,上面除有腺毛外,被短柔毛或無毛,下面被短柔毛或柔毛,有時老時脫落;葉柄被短柔毛、柔毛或無毛。花期5月,果期7-9月。
產於中國甘肅、陝西、湖北以至東北。生海拔1100-26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陝西。
1918,Nakai根據朝鮮標本發表了S.dilatataNakai.1926,Rehder又把它作為S.obiacaLindl.的變種。根據中國現有標本以及野外觀察,從S.vblata中難以區分出S.dilatata,如果後者確實成立,則我國可能無野生。

生長習性


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中國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很多種類也具有一定耐寒力。落葉后萌動前裸根移植,選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陽處種植。
喜光,稍耐陰,陰處或半陰處生長衰弱,開花稀少。喜溫暖、濕潤,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較強的耐旱力。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種植,積水會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

分佈範圍


分佈以秦嶺為中心,北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陝西、甘肅、四川,朝鮮也有,南到雲南和西藏均有。廣泛栽培於世界各溫帶地區。
產於東北、華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達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叢林、山溝溪邊、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海拔300-2400米。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

生長繁殖


繁殖方法

播種、扦插、嫁接、分株、壓條繁殖。播種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狀,但常有新的花色出現;種子須經層積,翌春播種。夏季用嫩枝扦插,成活率很高。嫁接為主要繁殖方法,華北以小葉女貞作砧木,行靠接、枝接、芽接均可;華東偏南地區,實生苗生長不良,高接於女貞上使其適應。

播種

可於春、秋兩季在室內盆播或露地畦播。北方以春播為佳,於3月下旬進行冷室盆播,溫度維持在10-22℃,14-25天即可出苗,出苗率40%-90%,若露地春播,可於3月下旬至4月初進行。播種前需將種子在0-7℃的條件下砂藏-2個月,播後半個月即出苗。未經低溫砂藏的種子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才能出苗。可開溝條播,溝深3厘米左右,株行別具匠心厘米乘以10厘米。無論室內盆播還是露地條播,當出苗后長出4-5對葉片時,即要進行分盆移栽或間苗。分盆移栽為第盆1株。露地可間苗或移栽-2次,株行別具匠心為15厘米乘以30厘米。

扦插

可於花后1個月,選當年生半木質化健壯枝條作插穗,插穗長15厘米左右,用50-100PPM的吲哚丁酸水溶液處理15-18小時,插後用塑料薄膜覆蓋,1個月後即可生根,生根率達80%-90%。扦插也可在秋、冬季取木質化枝條作插穗,一般於露地埋藏,翌春扦插。嫁接可用芽接或枝接,砧木多用歐洲丁香或小葉女貞。華北地區芽接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進行。接穗選擇當年生健壯枝上的飽滿休眠芽,以不帶木質部的盾狀芽接法,接到離地面5-10厘米高的砧木幹上。也可秋、冬季采條,經露地埋藏於翌春枝接,接穗當年可長至50-80厘米,第二年萌動前需將枝幹離地面30-40厘米處短截,促其萌發側枝。

栽培技術


栽種

丁香宜栽於土壤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向陽處。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根栽植,株距-3米。2-3年生苗栽植穴徑應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及100-150克骨粉,與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

澆水

栽植后澆透水,以後每10天澆1次水,每次澆水后要鬆土保墒。灌溉可依地區不同而有別,華北地區,4-6月是丁香生長旺盛並開花的季節,每月要澆2-3次透水,7月以後進入雨季,則要注意排水防澇。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

修剪

栽植3-4年生大苗,應對地上枝幹進行強修剪,一般從離地面30厘米處截干,第2年就可以開出繁茂的花來。一般在春季萌動前進行修剪,主要剪除細弱枝、過密枝,併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后要剪除殘留花穗。

施肥

一般不施肥或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會引起徒長,樅而影響花芽形成,反面使開花減少。但在花后應施些磷、鉀肥及氮肥。

防治方法


病蟲害防治

危害丁香的病害有細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葉枯病、萎蔫病等,另外還有病毒引起的病害。一般病害多發生在夏季高溫高濕時期。害蟲有毛蟲、刺蛾潛葉蛾大胡蜂介殼蟲南天竹劉氏短須蟎、女貞尺蠖等。應注意防治。
丁香在過濕情況下,易產生根腐病,輕則停止生長,重則枯萎以死。丁香常見蟲害有家茸天牛,為害枝幹;還有蓑蛾、刺蛾、蚜蟲等為害嫩枝及葉。可用40%樂果1500倍液噴霧殺之。

主要價值


藥用

紫丁香的葉可以入葯,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的作用,民間多用於止瀉。紫丁香鮮葉製成的溶液,對弗氏痢疾桿菌進行體外抑菌試驗,效果較強;用於防治菌痢,既經濟,又便於推廣。用紫丁香葉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其療程短,退黃作用顯著。以紫丁香葉的浸膏製成的片劑--肝特靈片,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臨床應用,確有一定療效,且安全,又無毒性反應。
樹皮:清熱燥濕,止咳定喘。葉:苦,寒。清熱,解毒,止咳,止痢。用於咳嗽痰咳,泄瀉痢疾,痄腮,肝炎。
【蒙葯】阿拉善-查干-阿嘎如:根及心材治心熱,心刺痛,頭暈,失眠,心悸,氣喘,“赫依”病《蒙植葯志》。
附方
①心痛不止:丁香15克,肉桂30克,共研細末,每日在飯前以熱黃酒服3克。
②小兒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30克,同研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薑湯下三二十丸。
③唇舌生瘡:用包包丁香末放入口含。
胃寒呃逆:丁香3克,柿蒡6克,水煎服;或公丁香3克,桔皮9克,水煎服。
⑤口臭:公丁香1-2個,時時含口中。
⑥齲齒牙痛:丁香油滴在蛀孔或用棉球丁香油塞填孔中,有防腐止痛的作用。

園林

丁香花芬芳襲人,為著名的觀賞花木之一。歐、美園林中廣為栽植。在中國園林中亦佔有重要位置。園林中可植於建築物的南向窗前,開花時,清香入室,沁人肺腑。
紫丁香是中國特有的名貴花木,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植株豐滿秀麗,枝葉茂密,且具獨特的芳香,廣泛栽植於庭園、機關、廠礦、居民區等地。常叢植於建筑前、茶室涼亭周圍;散植於園路兩旁、草坪之中;與其他種類丁香配植成專類園,形成美麗、清雅、芳香,青枝綠葉,花開不絕的景區,效果極佳;也可盆栽、促成栽培、切花等用。

植物文化


花語

花語:光輝(Bright)丁香花擁有天國之花的光榮外號,也許是因為它高貴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視。因此丁香花的花語,也是配得上天國之花外號的光輝。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輝的人生。由於太聰明,而有喜歡走捷徑的毛病。希望在追求的過程中,別忘了最終的目的。
1、光榮、不滅、光輝
2、愛情萌芽
3、友誼
4、美麗
5、喜歡寂靜
6、青春時的回憶、想起年輕時
7、初戀、初戀的刺痛、初戀的感激、想起初戀的她
8、純潔
9、記憶
10、秋思不解
11、羞怯

詩詞

紫丁香於春季盛開,香氣濃烈襲人。由於丁香花朵纖小文弱,花筒稍長,故給人以欲盡未放之感。宋代王十朋稱丁香“結愁干緒,似憶江南主”。歷代詠丁香詩,大多有典雅莊重、情味雋永的特點。
《辭源》:【丁香】:中國所產木犀科灌木紫丁香的花蕾。丁香花未開時,其花蕾密布枝頭,稱丁香結。唐宋以來,詩人常常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鬱結,難以排解,用來寫夫妻、情人或友人間深重的離愁別恨。相關詩詞:
杜甫《江頭四詠》“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
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陸龜蒙《丁香》“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枝頭散誕春。”
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尹鶚《何滿子》“欲表傷離情味,丁香結在心頭。”
錢惟演《無題》“合歡不驗丁香結,只得凄涼對燭房。”
樂鈞《探春·宋雲墅儀曹座上詠白丁香花》“可憐百結芳愁,東風隨意猜破。”
註:紫丁香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