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藥研究所
2004年成立的機構
藏醫藥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是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建立的第五個研究所。內設藏醫研究室、藏葯研究室、文獻研究室等。主要承擔國家及中心藏醫藥重點科研課題,為青藏高原藥材資源的評估、開發和保護提供政策依據。現有科研人員3人。
藏醫藥研究所是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建立的第五個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
承擔國家及中心重點科研課題任務。進行藏醫基礎理論、藏醫古文獻和藏醫醫療技術研究,推動藏醫醫療技術的標準化、規範化和醫療體系的現代化;負責研究和開發藏葯秘方、配方;改革醫藥傳統劑型;加強藏醫臨床療效的實驗和研究;研究推動藏醫藥和西藥,藏西藥與我國其他民族醫藥的有機結合;組織協調全國藏醫藥研究力量,積極開展我國藏醫藥研究工作對外交流適宜,積極宣傳黨和政府有關藏醫藥的方針政策,宣傳解放以來我國藏醫藥事業取得的成就。
藏醫藥研究所內設藏醫研究室、藏葯研究室、文獻研究室,其職責是:
(一)藏醫研究室職責
負責藏醫學基礎理論的研究;負責藏醫學醫療技術的研究;運用和借鑒現代醫學技術,推動藏醫診斷和治療技術規範化和醫療體系的現代化;推動藏葯治療疑難病症獨特的療效。
(二)藏葯研究室職責
負責藏葯藥理、藥性的研究,改革藏藥劑型,科學研發和配製藏葯,使藏葯逐步實現標準化,規範化;開展藏區藏葯資源的調查,建立藏藥材培植基地,為臨床及患者提供經國家批准的新特藏葯。
(三)文獻研究室職責
負責收集整理古代、現代藏醫藥學文獻資料,藏醫器械、傳統藏葯炮製加工用具並進行研究與創新;負責編目藏醫藥大全,藏醫藥圖譜;負責管理和利用傳統藏醫檔案。
成立以來,藏醫藥研究所承擔多種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中心重點課題以及藏葯秘方開發等個人參與的一般課題。同時還參加國內外召開的藏學及相關學科的學術會議,參與接待外賓,加強與國內外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擴大自身影響,在科學研究及科研為現實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很好的名譽。
近幾年,藏醫藥研究所在開發和建設林芝藏藥材基地的同時對西藏及其他藏區的2500種動、植、礦物藥材及瀕臨滅絕的稀有藏藥材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系統歸類並醞釀保護辦法,還跟設在西雙版納的中科院熱帶植物研究院和昆明亞熱帶植物研究院的專家進行了藥材種植技術和鑒別方面的交流,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目前,藏醫藥研究所已展開《中國藏藥材大全》編寫工作。《中國藏藥材大全》將收集整個青藏高原藥材分佈狀況及生長情況,包括藏藥材資源調查,爭取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編寫和出版工作。完成這樣一部《中國藏藥材大全》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它不僅可以弄清西藏及其他藏區各類藏藥材的各種混淆現象,並制定用材的標準,建立各類藥材的數據提供最準確的信息。同時可以組織協調全國藏醫藥研究力量,積極開展我國藏醫藥研究工作對外交流事宜和宣傳黨和政府有關藏醫藥的方針政策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林芝藏藥材基地除了完善和擴大名貴藏藥材的露地野生面積外還建立了藏藥材溫室種植區、科普展示區、和野生藏藥材自然撫育區,還跟西藏藏醫學院藏醫藥研究所合作承擔了中心重點課題《中國藏藥方劑大全》的整個編寫和錄入工作及藏醫藥秘方的開發與研究工作等,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國藏藥材大全》成為今後三年的科研工作。目前,藏醫藥研究所的全體同志以高度的工作熱情投入到由大丹增研究員和登巴達吉副研究員牽頭主編的《中國藏藥材大全》的研究和撰寫的攻堅階段。我所同志擔任各項具體任務情況如下:藥材圖片收集與整理(看召本)對外聯繫(力毛草)。
我所自2004開始組建以來,先後承擔了中心兩項重點課題的任務及藏葯秘方的開發與研製任務,目前已完成《中國藏藥方劑大全》的全部編寫任務,已交出版部門。
今後明確指導思想,以課題研究為核心,爭取用三年時間完成現已啟動的中心重點課題《中國藏藥材大全》的編寫任務,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林芝藥材基地的管理水平,為青藏高原藥材資源的評估、開發和保護提供政策依據。
藏醫藥研究所現有科研人員3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和初級職稱1人。均為碩士生。
登巴達吉,藏族,男,1959年11月生,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醫藥研究所副研究員、藏醫藥研究所副所長。
學習經歷:1976年9月—1979年12月,就讀於西藏昌都地區衛生中等專業學校學習西藥,在校期間被地區團委評為新長征突擊手,畢業后留校任教。1981—1983年、1984—1986年先後兩次到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進修,1993—1994年到西藏藏醫學院進修,每次進修期間跟隨措如·次朗教授學習。1982年起,正式拜措如·次郎大師為師,系統地學習了傳統藏醫藥學,其中1985—1986年跟隨措如·次朗教授學習藏葯秘方配製。
任職情況:1987—1996年任昌都江達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及縣藏醫院院長,1997—2003年西藏藏醫學院藏醫藥科研所任副所長,1998年兼任成都空軍醫院藏醫門診部副主任。2003年2月—2004年任北京藏醫院暨北京民族醫院副院長,分管科研教學。多年被評為地區和縣級先進工作者,曾任縣人大代表和縣政協副主席等職。2004年3月起在中央民族大學任客座教授,2005年調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醫藥研究所任副所長,2007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職稱評審委員會評任為副研究員,
教學方面,在昌都衛校承擔《藏醫基礎學》《藏醫內科學》的教學任務,在西藏藏醫學院講授《藏醫熱病學》《藏醫零星病學》《藏醫內科學》《藏醫藥理學》《藏葯炮製法》等本科教學累積達2980多學時。
醫療方面,1987—1993年每年主持配製50多種常用藏成藥;1994年在措如·次郎大師的指導下成功研製出在藏葯界難度最大、工序最複雜的“佐台”“芒覺”“常覺達日瑪”的研製工作。2003年,防止非典時期,協助措如·次郎大師教授釐定七味訪瘟粉和九味防瘟散配方工藝,首次在北京配製了“七味防瘟粉”“九味防瘟散”等藏葯。當年被藏學中心評為先進工作者,北京藏醫院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
論著方面,任重點課題《藏藥方劑大全》、《中國藏藥材大全》的副主編;著有《藏醫三因學說》(合著),《藏醫藥研究文集》(副主編),《中國藏醫藥文獻目錄索引》(參與),《水銀洗鍊及十二種名貴藏葯配方研製法》(參與)、《四部醫典大詳解》中《熱病學》、《藏藥理論》、《藏葯催瀉法》等23章,彙編《藏葯圖譜》400多幅;發表譯文:龍樹著《養生經頌》(合著,藏漢譯)、《蓮師密傳龍樹大師“防瘟九味黑藥丸”處方(兩種)》(合著)、《藏族古代藥物化學之水銀洗鍊工藝史考略》(合著)、《從“魚、龜、豬三期說”看藏醫胚胎學對世界的貢獻》(合著)等。發表論文《藏醫治療內臟炭疽的經驗精粹》《藏葯藥性分析》《藏葯藥理概論》《論藏醫對痢疾的診斷法》《論藏醫對痢疾的治療》《淺論藏醫對真布病的病因及治療方法》《藏醫季節時令與養身保健》《藏葯略談》《淺談藏醫對洛擦症的認識與防治》,《胃腸疾病的治療精要》《傳染病之一—痢疾的分析》《論藥性》《藏醫治療內臟炭疽的經驗精粹》等二十餘篇,其中《淺論藏醫對真布病的病因及治療方法》一文於2007年9月在西寧召開的全國藏醫藥研討會上評為最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