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集解

史記集解

《史記集解》是南朝宋時期裴駰創作的作品,總卷數80卷。

簡介


《史記》集解,為劉宋裴駰所攥,共八十卷。以徐廣《史記音義》為本,兼采經、傳、諸史及孔安國、鄭玄、服虔、賈逵等人之說,增益而成。
原書單行,至北宋始與司馬貞史記索隱》、張守節《史記正義》散列於史記正文之下,合為一編。

內容簡介


班固有言曰。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言秦、漢詳矣。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亦其所涉獵者廣博,貫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間,斯已勤矣。又其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執利,而羞貧賤。此其所蔽也。
然自劉向、楊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駰以為固之所言,世稱其當。雖時有紕繆,實勒成一家。總其大較,信命世之宏才也。
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真偽舛雜。故中散大夫東莞徐廣,研核眾本,為作音義。具列異同,兼述訓解,麤有所發明。而殊恨省略。聊以愚管,增演徐氏。采經傳百家,並先儒之說,豫是有益,悉皆抄內,刪其游辭,取其要實。或義在可疑,則數家兼列。
漢書音義,稱臣瓚者,莫知氏姓。今直雲瓚曰。又都無姓名者,但云漢書音義。時見微意,有所裨補。譬嘒星之繼朝陽,飛塵之集華岳。以徐為本。號曰集解。未詳則闕弗敢臆說。人心不同,聞見異辭。班氏所謂疏略抵捂者,依違悉辯也。愧非胥臣之多聞,子產之博物。妄言末學,蕪穢舊史。豈足以關諸畜德。庶賢無所用心而已。

四庫提要


《史記集解》·一百三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裴駰撰。駰字龍駒,河東聞喜人,官至南中郎參軍,其事迹附見於《宋書·裴松之傳》。駰以徐廣《史記音義》粗有發明,殊恨省略,乃采九經諸史並《漢書音義》及眾書之目,別撰此書。
其所引證,多先儒舊說,張守節《正義》嘗備述所引書目次。然如《國語》多引《虞翻注》、《孟子》多引《劉熙注》、《韓詩》多引《薛君注》,而守節未著於目,知當日援據浩博,守節不能遍數也。
原本八十卷,隋、唐《志》著錄並同。此本為毛氏汲古閣所刊,析為一百三十卷,原第遂不可考,然注文猶仍舊本。
自明代監本以《索隱》、《正義》附入,其後又妄加刪削,訛舛遂多。
如《五帝本紀》“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句下、“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句下,俱脫“名見《左傳》”四字。《秦始皇本紀》“輕車重馬東就食”句下,脫“徐廣曰:一無此重字”八字。
項羽本紀》“其九月會稽守”句下,脫“徐廣曰:爾時未言太守”九字。《武帝紀》“祠上帝明堂”句下,脫“徐廣曰:常五年一修耳,今適二年,故但祀明堂”十八字。“然其效可睹矣”句下,脫“又數本皆無可字”七字。
《河渠書》“岸善崩”句下,脫“如淳曰河水岸”六字。
《司馬相如傳》“傍徨乎海外”句下,此引“郭璞云:青邱,山名,上有田,亦有國,出九尾狐,在海外”。《太史公自序》“易大傳”句下,此引“張晏曰:謂《易·繫辭》”。監本均誤作《正義》。至於字句異同,前後互見。
如《夏本紀》“九江入賜大龜”句下,“孔安國曰出於九江水中”。監本作“山中”。
《孝文本紀》“昌至渭橋”句下,引“蘇林曰在長安北三里”。監本多“渭橋”二字。
“祁侯賀為將軍”句下,引“徐廣曰:姓繒”。監本多一“賀”字。“當有玉英見”句下,引“瑞應圖云:玉英五帝並修則見”。監本作“五常”。(案“五帝並修”語不可解,似當以監本為是。)“屬國悍為將屯將軍”句下,引“徐廣曰:姓徐”。監本多一“悍”字。
《孝景本紀》“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孫平為繩侯”句下,引“徐廣曰:一作應”。監本多一“平”字。
《武帝紀》“自太主”句下,引“徐廣曰:武帝姑也”。監本多“太主”二字。
《龜策列傳》“蝟辱於鵲”句下,引“郭璞曰:蝟憎其意心惡之也”。監本作“而心惡之”。
凡此之類,當由古注簡質,後人以意為增益,已失其舊。至坊本流傳,脫誤尤甚。
如《夏本紀》“灃水所同”句下,引“孔安國曰:澧水所同,同於渭也”。坊本闕一“同”字。
《項羽本紀》“乃封項伯為射陽侯”句下,脫“徐廣曰:項伯名纏字伯”九字。是又出監本下矣。惟《貨殖傳》“櫱麹鹽豉千瓵”句下,監本引“孫叔敖云:瓵瓦器受斗六升合為瓵(音貽)”。當是“孫叔然”之訛。此本亦復相同。
是校讎亦不免有疏。然終勝明人監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