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村

福建寧德柘榮縣乍洋鄉石山村

石山村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石山村位於乍洋鄉南部,距柘榮縣城21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11公里,東與乍洋鄉溪口村相鄰,北與乍洋鄉前樓村接壤,西與東源鄉仙后村交界,南與福鼎市潘溪鎮相連。石山村現有280戶1141人,現下轄洋濱新村、洋頭、壩頭、沃里、湖貝、福牆裡、宮坪、壩頭裡8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

經濟發展狀況


氣候物產:石山村位於柘榮縣第二大洋,素有“柘榮糧倉”之稱---石山洋中,海拔470米,屬海洋性山地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四周千米高山環抱,特具盆地小氣候條件,年降水量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7°C。主要從事淡水養殖、糧食生產、茶葉、藥材種植等。縣金山林場設在石山村。
經濟發展狀況:全村耕地面積1369.2畝,其中水田1261畝,旱地138畝,林地面積20012.2畝,其中毛竹436畝,茶園面積585畝,其中烏龍茶150畝,藥材種植面積462畝。石山村主要收入依靠農業和外出勞務。農業收入主要來源是茶葉、藥材和糧食,占農民總收入的60%,外出務工人員主要從事勞務、經商職業。目前引進福清嘉葉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立蔬菜基地500畝,引進鵬飛農林有限公司建立農業基地200畝,已建玉山一級、二級、三級電站和石山洋頭電站,裝機容量2150千瓦。
基礎設施:2003年硬化了乍洋至石山長11公里寬3.5米的公路;修建了40多公里的石山渠、U型槽等水利;修通了全村的自來水、閉路電視;安裝了200多戶程式控制電話;安裝了洋濱新村街道路燈,實現全村的“五通”目標。2006年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07年新建三層建築面積230平方米的村委樓。

人物傳略


陶思渠(生卒不詳),又名芝田,人稱阿程先,石山村人,清光緒年間附貢生。思渠自小勤讀經、史,愛學醫。自考取附貢后,進一步研究醫學,努力學習中國醫學四大家劉河間、張子和、李東恆、朱丹溪的著作,並在臨床實踐中取得經驗,為人治病,一二貼葯即愈,人稱“一帖仙”。外地人經常來請他去醫病,名揚福寧府縣和福州府、浙南等地。

人文景觀


鵝掌楸王---鵝掌楸又名馬褂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掌楸是非常古老的被子植物,大約在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晚期就在地球上出現了,當時生長在地球北半球緯度略高的陵蘭、阿拉斯加及北歐等地。到了新生代第三紀,鵝掌楸屬已有10餘種,分佈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但在第四紀冰期以後,僅在我國南方和美國東南部各有殘存,鵝掌楸一片片大過手掌的樹葉,就像一件件小馬褂掛在枝頭。葉的兩側平滑或略彎,在向後延伸時略有收攏,好象馬褂的兩腰,然後葉子的兩惻突然向外翻出,像是馬褂的兩隻袖子,鵝掌楸不僅葉奇,花也特別美。當它的新葉在4、5月份初展時,花就盛開了。每朵花都有9枚花被片,分三層排列,外面3片綠葉,向外展開,內兩輪6片黃綠色,整朵花看上去大小、形狀和茶杯相仿。乍洋鵝掌楸王位於石山溪畔,樹高15米,胸徑2米,樹齡700多年,樹底至樹梢有一道一米多寬的裂口。樹內以上至下都是空的,樹洞里可容納一張大圓桌,全國罕見。
龍井瀑布群---龍井瀑布群位於石山村西南部的龍寨橋溪源頭,以龍寨橋瀑布為甚,寬10多米,落差60多米。遠眺瀑布,彷彿兩座青山之間垂下一條銀簾,抬頭仰望,一泓碧水從兩山之間的懸崖上直瀉而下,聲勢浩大。瀑布流經的河床上鑲嵌著許多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石臼。置身瀑布群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