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猿人遺址
和縣猿人遺址
和縣猿人遺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陶店鄉汪家山北坡龍潭洞,海拔23米,是中國江淮地區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化石洞穴遺址。
和縣猿人遺址自1974年—1980年,先後經和縣文化局、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省文物局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的調查和發掘,獲得了一個猿人頭蓋骨,部分下頜骨和零星牙齒。1980和1981年兩次發掘,發現豐富的直立人化石,對研究直立人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和縣猿人總的形態與北京猿人較為相似,又有一些較進步的特徵,均屬晚期直立人。和縣猿人遺址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和南北方古人類的共性與差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988年1月13日,和縣猿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現場
1973年冬,陶店村鄉村民挖渠時,在山坡北崖邊炸開了一個洞穴,和縣猿人遺址被發現。
197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對和縣猿人遺址出土的化石進行了鑒定。
1980年,安徽省、和縣文物部門科研人員對和縣猿人遺址進行發掘。
遺址地形
遺址小路
地層堆積
和縣猿人遺址發育在寒武系白雲岩層中。它的形成,由於處在汪家山傾覆背斜軸部,加之節理髮育,使其洞穴沿地層走向延伸,東西長9米,南北寬3米—4米,深5米,洞穴堆積分5層。
棕紅、棕黑色粘土層,厚0.2米—0 .4米。
棕紅色粘土層,厚2米—3米。
黃綠色粉砂土,厚0.1米—0.3米。
黃褐色粘質砂土,含人類化石和脊椎動物化石,厚0.7米—1.4米。
黃灰色粘質砂土或砂質粘土,厚1.5米。
古人類化石和脊椎動物化石出自第4層。該層為黃褐色粘質砂土,厚0.7米—1.4米,地質時代屬中更新世。
頭蓋骨化石
和縣猿人遺址發掘出古哺乳動物化石,發現的動物種類40餘種,對於研究第四紀動物的遷徙、古地理和古氣候的演變,對於了解長江下游發育歷史都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和縣猿人遺址發現的猿人頭蓋骨化石,對於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類在演化上的共性和差異,探索中華民族文化的淵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保護碑刻
2013年1月,《和縣猿人遺址保護規劃》通過安徽省級評審。
2016年,安徽省文物局《關於批准和縣猿人遺址保護規劃的請示》(皖文物保〔2016〕39號)得到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
2017年,馬鞍山市人民政府對和縣猿人遺址的保護和開發指出,要嚴格按照《馬鞍山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推進文物保護地方立法工作,開展《和縣猿人遺址保護條例》立法調研。
過渡區
化石
地理位置
和縣猿人遺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陶店鄉汪家山北坡龍潭洞。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