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餌

垂釣時引誘魚類上鉤的食物

魚餌,即魚吃的食物。是垂釣時引誘魚類上鉤的食物,進一步的講,是在垂釣中能夠起到聚魚作用或能夠誘魚上鉤的一切可以使用的物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按誘魚原理分,魚餌可分為真餌和假餌。

簡介


魚餌
魚餌
詞目:魚餌
釋義:釣魚時裝於魚鉤之上用以引誘魚上鉤的食物,此食物多為蚯蚓或飼料調和的麵糰,其它一些魚類喜食的事物,凡可以掛在魚鉤上皆可以作為魚餌。魚餌在一定的語境內也表示被利用者,即因為某種目的而被利用的人或物。

選擇使用


引言

無論是釣魚比賽或平時釣魚,魚餌總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這項技術領域中,可以分為釣餌的選擇和釣餌的使用兩方面內容。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後者。當你確定了所要使用的釣餌品項后(可能是單獨一種,也可能是多種魚餌及添加劑的混合),從拌餌開始即可算是魚餌的使用。其中包括魚餌的軟與硬、松與粘、輕與重、大與小等方面的學問,並且相互之間還有著緊密的關聯。那麼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魚餌的狀態應該怎樣隨之變化呢?下面將對此作些探討。

軟與硬

魚餌
魚餌
魚餌的軟硬,主要取決於挍拌的加水量,正常狀態的軟硬度應該像耳垂兒或嘴唇一樣。如果過硬,極可能會出現跑魚的現象。因為當餌太硬時,鉤從食中脫出穿透魚嘴時受到的阻力較大,因此可能鉤得薄,當魚用力掙脫時即會脫鉤。餌過硬的另一個缺點是霧化效果差,且這將影響誘魚與集魚的效果。若魚餌過軟,將很難拋出,並且在下沉的過程中損失太多,有可能到底后鉤上基本沒餌了。

松與粘

魚餌的松與粘取決於攪拌時搓揉的程度,搓得越多粘度就越大。魚餌過粘或過松,與過硬或過軟的效果相似,但它可以對軟硬進行調整。當餌硬時,少搓幾下即可,直到與正常餌相似的作用;當餌偏軟時,多搓幾下也可當作正常餌使用。這種調整的餌料與正常餌料在作用上的差別,我們後面還要講到。
目前市售各種釣魚餌料,對搓餌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最常見的萬能餌,必須多搓才能使用,有時為了增加粘度,還用熱水(開水)拌餌。而日本的丸九黃鯽餌(一目),則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種鯽餌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拌餌過程中的搓來達到理想狀態。如果多搓還達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的用熱水和餌外,還可通過加粘粉或拉絲餌來滿足粘度的要求。但這類方法通常極少使用。當需要降低餌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時,一般只加雪花粉。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無粘度的膨化飼料,減小粘度的效果極好。此外也還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鯽餌,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餌等,但其中都帶有它們自身的味道。當這種味道與你所用魚餌的味道相輔時,亦可使用。粘度與硬度通常關係比較密切。當餌過硬需要加水時,必然要通過搓揉和勻,一搓便會過粘。餌過軟加料后多搓。同樣也會過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注意調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魚餌
魚餌

輕與重

這裡所說的輕與重,是指魚餌的比重。這已是釣魚用餌中較為高深的問題,需達到一定的水準方可涉及。簡單來說,比重大的魚餌下沉快,但不利於魚的吸入;比重小的則相反。此外,餌的比重對浮漂的靈敏度還有影響,調漂時要考慮到餌的比重這項因素。比如正常的“調4釣2”,餌重即偏鈍,餌輕則偏敏。一般說來,粘硬的餌比重都較大;鬆軟的餌比重則較輕。餌的比重可以通過調整浮標時測試。比如你調的是4目(空鉤半水),上好雙餌后拋入水中看漂尾下沉多少。一般應以下降3~4目為宜。如下沉過多,需將標目得再高些;若下沉過少則應對標目再低些。當然,這與漂尾的粗細以及上餌的大小還有著直接的關係。

大與小

釣魚時,上餌的大小是一個既簡單又重要的問題。即使是在正常情況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為餌的大小起碼是應隨著魚的大小而變化的。然而即使如此,總歸還要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一般來說,像泡開的黃豆那麼大就差不多。魚餌過大,影響魚吃餌時順利吸入,會有標動沒魚的現象。也可能吸人後魚嘴鉤得薄而脫鉤。太小則不利於窩子的形成,誘魚效果不佳。
魚餌
魚餌

異常餌料

在普遍情況下,魚餌總是按正常狀態來使用的。但每次釣魚,水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要做到針對各種不同的魚情來調整餌料的狀態,是提高上魚率的重要手段。
先說魚餌大小的變化。在剛開始下鉤時,魚餌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於誘魚。當魚逐漸開始上鉤時,可將餌的大小恢復正常。如果上魚的速度越來越快,便應改為低於正常的小餌。這一方面可提高魚吃餌的準確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魚量過大,魚群亂搶食誰也吃不著。若上魚率有明顯降低的趨勢,則應加大魚餌,邊釣邊注重誘魚。水淺的魚池常有這種情況。
魚餌的比重與大小是有密切關係的。在正常情況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魚餌為好。魚吃餌狀態良好時不會對靈敏度和上魚量造成影響。但在魚吃餌很輕時,比如冬季釣,或夏天氣壓低,或釣競技池很龜毛等情況,便應用偏輕且較小的餌,這樣有利於魚的吸入。使小且輕的餌釣底時,要特別注意水線的深度,因為餌很輕,漂墜下降的幅度特別小,容易出現餌沒落底的現象。這時常用的“調4釣2”已不適合,而應改為對幾釣幾的方式。
前面我們提到過,餌的軟硬與粘度是有著緊密關係的。但硬餌卻絕不等同於粘食。粘度低且又軟的餌很難拋出,如果增加一些硬度可起到易拋的作用。偏硬卻較鬆散的餌霧化效果最好,這樣的餌通常只有在誘魚時使用。比如在很適合釣半水的情況下,一開始打窩誘魚時,便要使用偏硬但很鬆散的餌料。餌可以上得很大,拋出后入水即抬竿,讓食散開后慢慢向下飄落,這樣誘魚效果非常好。
硬且粘的餌通常是比較忌諱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場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餌,最典型的情況是鬧小魚。野生的小雜魚遊動能力好,搶食的本領比大魚強得多。這時如還用普通的餌,沒等落底便會被小雜魚搶光。加大餌的粘度與硬度,再適當地上大餌,可以對排除小魚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樣的餌小魚吞不進去,又啄不光,可保證落底後有餌在鉤上。
再比如當魚不愛吃餌,需要用“逗魚”的方法提高上魚量時,也不能使用正常粘硬度的餌,這種餌當你拉竿逗魚時,極可能脫離鉤體而使鉤上沒餌。這種情況下,對餌的調整應以增加粘度為主,而盡量少增加硬度,這樣可較好地保持鉤尖的韌透性。若餌又粘又硬,便會較多地出現跑魚現象。
再比如颳風天釣魚很難拋餌,也需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來解決。任何一種餌,無論是增加了粘度還是增加了硬度,比重都會比原來大,尤其是增加粘度,變化更大。有時魚池的水很深,這樣餌在落底過程中損失較多。這時應造當地增加餌的粘硬度,或較少地增加粘硬度而改上稍大一點的餌。這些都可保證落底后鉤上有餌。一般來說,單純增加硬度對霧化效果影響較小,而增加粘度則對霧化效果影響較大。但增加粘度可提高餌在鉤上的保持性。
以上所說魚餌各種狀態下的變化,都是相對正常情況而言的,且變化的幅度只是有限的一點點。其中提到的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用餌,也僅僅是實踐中較有普遍性的幾種,目的是以此來說明餌料在使用上的變化與上魚量是有很大關係的。實際釣魚中用餌的學問遠遠不只於此,每一個釣魚愛好者也都有自己的實踐經驗。

鬆散度

餌料的鬆散度。初學台釣的釣手對餌料的這一物理性不會很重視,他們體會不深,也可以就還未找到這方面的感覺。在看見高手們連著快速上魚時,還以為他們的餌料對口,添加劑起作用當高手們送給他們一包餌料在相鄰垂釣時上魚率卻不高,細看才發現餌料製作的鬆散程度也是垂釣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餌料鬆散度這一性能在垂釣中的利用,其側重點不在於“釣”,而在於“引”。台灣已故釣魚名人廖心陽先生說過:“引魚比釣魚更為重要,引不來魚,就談不上釣魚”。台灣釣法的特點之一就是誘餌,釣餌合二為一,邊釣邊引,引釣結合。餌料泡製好了,特別是膨化類餌,可起到越釣越多的效果。當然這類餌的泡製有不定技術要求;如東峻鯽魚餌,其水與餌的比例是1.2:1為適當。水,餌稍加拌合后應停放幾分鐘,讓餌吸足水分,再拌和幾十下,同時用力壓擠,排出餌中空氣,需粘者則復擠壓幾下,要鬆散者則少拌壓。高手們在泡製時,把餌一開始拌壓就分為二部分,一部分少拌和的作為底餌誘魚用,其入水很快化散漂蕩於水的中下層,引魚入窩。一部分為擠壓拌和作為裝鉤釣餌,化散較慢。如以釣鰱,鯿為主,則將鬆散的餌抖落在水體的上,中層,引魚彙集而釣之。要垂釣底層的鯉魚,鯽魚,那要將餌料多拌壓幾下,讓餌沉底后再抖散。競釣高手們對餌料泡製的鬆散程度均視上魚的情況作不斷調整,易散化的餌料會引來太多的魚彙集釣點,魚多了會在釣區“打架”,反而釣不上魚。太粘,少化散的餌料雖中鉤率高但引魚彙集效果差,魚進窩的密度差,釣得少,成績肯定不會好。
垂釣時粉類餌料散松指標這時提供一個數據,供廣大釣手參考。以魚情正常,魚密度不是十分高的釣池為例:
1、裝鉤餌粒在落入1.5米水深過程中,沉底之前中途應能散掉三分之一。
2、所掛餌粒應在2分鐘左右化散完較適宜。
3、以黃豆般大小的餌粒不專門補大團餌的情況下,餌落底五秒鐘內浮標即有魚信反應,上魚且持續不停。如釣上了幾尾,十幾尾后出現停止魚信,這除了餌粒太小就是餌 太粘不化散引魚不夠。

種類


魚餌,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按誘魚原理分,魚餌可分為真餌和假餌。所謂真餌,是魚類可以食用的動、植物性餌料的通稱,主要通過引起魚的食慾誘魚。假餌也稱模擬釣餌或擬餌,是以塑料、金屬或其它材料製成的類似小魚、蝦和蟲類的小器件。垂釣時,通過釣手的操作,使之在水中類似天然活物,誘使兇猛的魚類上鉤。
按魚餌的性質分,可分為植物性魚餌、動物性魚餌、動植物混合性魚餌。后兩種餌料,我們習慣地稱之為腥餌或葷餌。
按魚餌的作用分,還可以分為誘餌和釣餌。不過,這是過去的分類方法,現在看來並不準確。因為釣餌本身可以誘魚,可以當誘餌使用,誘餌使用的食物多種多樣,以魚喜吃、易見,引魚聚集為原則。經驗證明,用小米、大米。酒精、骨頭等最好;誘餌也可以調製成釣餌。現在我們進行手竿競技釣或海竿釣,誘餌和釣餌已經合為一體,在誘的同時能釣,在釣的過程中又可以誘,所以我們姑且稱之為“綜合餌”。然而,一個成熟的餌料品種,誘餌和釣餌還是有著非常鮮明的分工。我們在競技釣的過程中,把餌料成份拆開了分析,仍然可以看出,餌料里既有誘魚為主要目的的成份,也有以釣魚為主要目的的成份,還有以改善餌料狀態為主要目的的成分。比如一場比賽,前期用餌多以誘魚為主,多一些顆粒和濃香;後期則以釣魚為主,餌料多半比較清淡、柔軟,適口性強。這些細微之處,是魚餌生產廠家需要研究的工作,也是競技釣手需要掌握的。按使用的時代劃分,可以分為現代餌料和傳統餌料。現代餌料,是使用現代誘魚技術,經科學配方和工業化生產的餌料。傳統餌料,是指沿用過去的餌料使用方法和習慣,自己採集和加工的餌料。像蚯蚓一類的蟲餌、自己製作的餌料,從誘食原理到製作方法,都是傳統模式。

特點


總體上說,現代餌料具有科技含量高、適應性強的特點。但是這些餌料對個別地區針對性不夠強的特點有時也比較明顯。正是因為各地水情魚情的差異,龍王恨魚餌公司不僅生產了像藍鯽、野戰藍鯽、大鯽友、旺鯽、大新鯽、速勝者、大荒食等數十種成品餌料,也生產了像拉絲粉、雪花粉、胚誘一類的基礎餌料,增氧霧化香精、中藥水劑、腥味水劑、第三代水劑等數十種添加劑。這些基礎餌料和添加劑,可以讓釣友有充分的選擇餘地。有經驗的釣友針對當地特殊的魚情對餌料的味型進行調整,甚至只使用香精,摻入自製餌料,就可以釣得很好,達到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好釣獲的目的。
具體地說,現代餌料有以下特點。
使用了最先進的誘魚劑。現代科技的發展,使誘魚技術得到大大提高。結合對不同魚類嗜食特性的研究,現代餌料對不同地區的同一種魚類有了相當高的針對性和通用性。比較多地採用了膨化技術。通過膨化加工,餌料中產生了適口性很好的糖類和糊精,營養成份和有效誘魚成份都得到加強;膨化加工使糧食中的澱粉徹底變熟,不會回生,於是餌料有了很輕的比重、很好的霧化、柔軟的狀態和良好的味道
借鑒了傳統餌料的優秀加工方法。比如發酵工藝,它是傳統餌料加工中最優秀的方法之一。通過發酵產生各種複雜的芳香物質,使餌料的味道變得更醇和、口味變得更芳香、誘魚能力得到了極大加強。
一般來說,新加工的餌料,添加劑沒有揮發,誘魚成份完整。但是“酒是陳的香”,龍王恨公司有一款餌料和酒類一樣,反而是放的時間稍長更好用,這就是俗稱“酵字輩”的發酵餌料。由於採用了漸進式發酵工藝,餌料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還在繼續發酵,所以在有效期內,餌料貯存的時間越長,發酵程度越深、口味越醇和。那種根據生產時間來判斷發酵餌料好壞的做法,對這一類產品來說並不正確。

其他魚餌


其中以下是幾種比較好觀賞魚的魚餌:

小草魚

餵食熱帶魚使用較為廣泛的最普遍性餌料,非常容易得到且很價格很實惠,幾乎在每一問水族館里都有售(1元1兩)。
在平時,可以準備一個小型的魚缸或容器作此餌料的養殖箱(一公升的水加入3至5克的鹽或殺菌劑),一般的小草魚在養殖箱內存活一星期左右,需餵食時再撈出當次的食量就行。還有一種比較方便的方法,就是把小魚直接收到冰箱里,冷凍收藏起來,需餵食時拿出來解凍再喂就行(本人通常採用此方法,沒條件另設一養殖缸)。當然亦可將生的小草魚全部投放進缸內,讓魚慢慢捉來喂,但魚在捉小魚來吃的過程可能會發生魚體和其它缸內的物體、設備或缸壁相撞,而弄傷了魚。

小鯉魚

和小草魚一樣亦是屬一種小魚苗,但比小草魚更為之優秀的餌料(是錦鯉的小魚苗)
肉多骨少,比較耐飽。肉食魚最愛的食物之一,由於此小魚脂肪多,並不鼓勵多餵食,以防止喂出胖子魚來。(餵食方法基本上同小草魚差不多)

小蝦

是屬於淡水的那種蝦。我們大多數在購買的小蝦子也就是叫做河蝦。河蝦擁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鈣質對魚的治療壞的鱗片有幫助。蝦含有天然的紅色素,讓魚吃多了會讓顏色更鮮艷。尤其是羅漢或者紅龍,吃蝦多了會讓身體的紅色看起來更迷人。這種小蝦子的頭部擁有刺,如果讓魚吃下肚時,可能會刺破魚胃。所以餵魚時,建議把這刺給拔掉。這只是安全起見的做法,如果閣下覺得懶惰的話,也可以不用拔。但是可能會比較冒險啦!蝦殼可以不必除掉,因為小蝦已經很小了,再把殼除掉的話就已經所剩無幾了。而且蝦殼也是鈣質的來源。

小泥鰍

營養豐富的餌食,龍魚也很喜歡的食物之一,餵食之前先弄暈泥鰍(或最好殘忍地將之處死後再餵魚,曾有魚友談及此方法的經驗:用鐵鉗夾在泥鰍的頭部,手一用力.........) ,這是由於泥鰍的生命強,如大魚生吞后還沒完全死亡,會在大魚的肚子里掙扎撐壞大魚的肚子。

青蛙

適合喂大型的肉食魚。如龍魚,羅漢等等。青蛙含有大量的鈣質,可以讓大型魚的骨骼強壯些。其實,不要看青蛙有很多肉,其實青蛙的脂肪只是含有少量而已。如果想要讓魚快速長大,喂青蛙是最適合了。美中不足是,喂青蛙是不能讓魚的顏色變得很鮮艷。因為青蛙本身並沒有什麼色素。由於青蛙體型會比一般活餌大,所以青蛙也是其中一種很難消化的活餌。當餵食活的青蛙給魚時,青蛙可能會游來游去,這樣難免會讓魚在追逐青蛙的過程中撞到玻璃或缸里的東西。這樣可能會弄傷魚身體。為了避免這事發生,在餵食前可以可以打青蛙的頭幾下,讓青蛙暈了再餵魚。而且可以的話,青蛙不要每天都喂,主要原因是因為魚吃青蛙吃多了,體色有可能會變黑。而且有餵食青蛙經驗的魚友指出過青蛙帶許多的細菌,會增大缸魚感染的機會。

麥蟲

麥蟲是甲蟲的幼蟲。其實很多人的印象里都認為蟲都是和骯髒的生物。不過我想有養魚的人士都會當它是寶貝,有它的話,家魚就有福了!不過,其實麥蟲並不是一種很骯髒的蟲,因為它是吃曬乾了的麥和紅蘿蔔長大的。反而可以當著活餌來餵魚或鳥。麥蟲和麵包蟲是屬於同一種蟲來的。只是麥蟲的體型會大過麵包蟲很多,更適合餵食較大型的成魚。麥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纖維質,但是也含有很多的脂肪鈣和磷。由於體型大約有1.5 - 2寸大,所以並不是很適合餵食小魚。還有一點就是,麥蟲體表的那層皮有點硬,所以餵魚后,將會消化得很慢。要解決這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找那些剛脫皮的蟲。這樣麥蟲少了外層皮,就會很容易讓魚消化了。麥蟲脫皮后的顏色是白色的。喂麥蟲的唯一缺點就是。每次喂后,都會有很多小小的殘渣留在水面上。

麵包蟲

一種甲蟲的幼蟲,充滿蛋白質的餌食,無論是鳥類或是觀賞魚都愛吃的餌料。
在面對不吃素的肉食魚,可以用魚類的肉或紅蘿蔔絲通過食麵包蟲后才喂缸魚,以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而且對魚的增加色素方面亦有一定的幫助。對於幼魚或新購入的魚用它來進行開食,是最好不過的了。
和喂麥蟲一樣唯一缺點就是。每次喂后,都會有很多小小的殘渣留在水面上。

蜈蚣

蜈蚣是一條多腳又有毒的蟲,蜈蚣是適合喂一些大型又凶暴的魚,特別是龍魚,而對於斯文的魚應不是那麼好。蜈蚣是有毒的,難道不怕魚會被毒死嗎!而有此餵食經驗的人可以告訴你的答案是不會的,如果,你還是不放心的話,你可以先把蜈蚣的頭先切掉,然後再餵魚吃。但是這樣樂趣就會減少了,因為如果先弄蜈蚣死了再餵魚的話,就看不到蜈蚣掙扎的畫面了。餵魚吃蜈蚣對於魚的體色也是有幫助的。在東南亞一帶的人將蜈蚣作為自家龍魚的常食是主人為此引以為傲的事,因蜈蚣較難得到,價格超貴,除非有大把鈔票,平常百姓一般接受不來。

蟋蟀

是鳥類或魚類都最喜愛的食物之一。蟋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體內含有天然的紅色素。可以稍微增加魚的體色。為了讓大魚能食取接近大自然環境的蟋蟀的營養在喂大魚前可以讓蟋蟀吃蔬菜(例如包菜生菜波菜之類)的或紅蘿蔔(索取自然的紅色素),自然環境中的蟋蟀都是吃葉子為主,
吃習慣了魚店直接買回來的大魚可能會不習慣吃過蔬菜的蟋蟀,可以和它們斗耐心,直到它們接受為止(要有決心,要夠狠),比較自然的營養,魚所散發的體色會比來自魚粒所得到的顏色來得自然得多

蟑螂

生活在家居中一種令人厭惡的害蟲,對女性來說甚至是令人產生懼怕心理的生物,但對於魚而論(通常是龍魚),卻是一種上佳的食物。蟑螂是一種營養極其理想的餌料,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魚在成長發育期時作為餌食是最好不過了,其體內所含有特有的色素亦更激發魚的體色形成,提高魚的觀賞性。
由於蟑螂一般生活在坑渠、水道等,其生活的習慣使蟑螂是散播病菌的害蟲。由於人類對其的厭惡,自然對其使用各種方法進行撲滅,使蟑螂通常都受到一定的污染,所以如捉到蟑螂時,要先確定其是否曾接觸過殺蟲劑這類化學品,最好待多一、二天再進行投喂。

製作技巧


魚餌的色澤 魚類的視覺相對來說較遲鈍。但在常釣的淡水魚中,如鯽魚,鯉魚,草魚等,在清水中也能見到數米,十幾米遠處的食物。利用魚類偏愛的各種色澤,刺激其條件反射,釣取對象魚,亦是垂釣高手的重要一招。深褐色,咖啡色。雜食性魚類中的鯉魚,由於長期習慣在池底,河浜底端、灣子口的淤泥里覓食,故對以上色澤的餌料感興趣,菜籽餅粉,發酵過的酒糟,烘過的麥麩等餌,其本身的自然色澤較為接近褐色,咖啡色,故引誘鯉魚效果特好。
黑色,暗紅色。相近這些色澤的餌也比較多,如螺螄肉,芝麻粉,蚯蚓粉,豬肝,商品顆粒料餌等等,這類餌其天然色澤對青魚,鯉魚,鯰魚等有很大的誘感力。
白色。對淡水魚來說,喜歡白色餌的比較多,特別是鯽魚,草魚,湖泊中,溪流中白魚,餐鰷魚等,它們可能由於習慣生活於水的上,中層乾淨水域,所以對食物的色澤也偏向白色和淡色,以大變,小麥粉,玉米面為主配製的餌料均近似白色,引釣上述幾種魚效果極佳。高手們時常在本身不太白的粉料中添加點“白粉”,把餌料染成白色。在肥水,深水體垂釣中常能起到現奇制勝的效果。
綠色。以青草色為代表的草綠色,也許是草魚,鯿魚經常吃青草,菜葉,樹葉等緣故,因此它們特別偏愛此色,不少商品餌中均添加了海藻水藻植物,使其餌與天然草綠色十分接近,加上它的天然青香,草魚,鯿魚見餌就有吞上鉤率明顯比其它色餌要高。
淡黃色。小米,玉米磨成的粉一般是淡黃色,以這類原料為主,經加工的商品餌市場上也已不斷出現。用這些餌在肥水和水色較渾濁的水區垂釣,魚兒在數米遠就能見到,刺激它們的索食興趣。淡黃色,黃色,黃色的餌也是鯽魚,草魚,鯿魚,喜愛之色。
總之按筆者的垂釣經驗,色澤這一餌料的物理性能的應用,也要因水,因魚,因地而宜,不同的水質,天氣,魚情,特別是平常魚吃的食物之“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高手們能泡製出本處魚喜愛之色的餌,很快引魚“競吃”。也是制勝一著。
餌料的軟硬。傳統釣法中採用動物性釣餌的選手均有這樣的體會:用紅蚯蚓,肉蛆,河蝦仁,螺螄肉,豬肉條等作釣餌,它們一般都較柔軟。煮熟了的發硬的蝦仁,以及螺螄的“頭段”遠不如活蝦仁和活螺螄當場碎殼去“頭段”后的“尾段軟腸”掛鉤釣上鉤率高。可見,餌料軟硬這一物理性能對上魚量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較量


從智商較高的鯽魚的吃食咬鉤過程來看,在正常情況下,它見餌不會衝過就吞,要經過探,試,嘗,吞幾個程序。魚兒被引誘進窩點后,即使合口味的餌也是先探,哪些是可食之餌,哪些餌吃了沒危險,確為安全之餌再試吃,嘗吃,一切正常才開始吞吃。例如我們在垂釣中裝鉤之餌較硬,只見窩中層層泛出魚星但少咬鉤,時而有幾次輕微點動,這就是鯽魚在探試吃餌。有時即使釣上幾尾也不會連著上鉤,而且吸餌是浮標信號不夠明顯,而當釣者裝鉤之餌換上軟餌時,可見不同的效果,鯽魚吸入口中步大膽無慮,浮標反應短促有力的下頓動作幅度也大得多,垂釣大師們掛鉤的軟餌,可以說初學台釣者沒去裝鉤,裝上了鉤也拋竿即掉。筆者就這一物理性能對上魚率作過試驗:去年金秋,秋高氣爽,晚上風平浪靜,蘇州一多年對外開放的大河道“青台河”星火點點,來這裡享受夜釣樂趣的魚迷還真不少。我選了一處水深二米左右,前後都比較乾淨的洗菜碼頭上裝竿下鉤,投了幾底餌作引窩,不一會兒就見單泡,雙星入窩,我故意在鉤上裝兩粒較硬的餌團(釣餌粒在10分鐘左右散完)下底。在夜釣強光燈照射下,只見露水面二目的立標上升半目,而後輕輕下頓半目,有時只能感覺到魚在輕微地試餌,我及時揚竿十幾次,均未中魚。按分析確是餌粉太硬,鯽魚試吃感到不適口,故不敢大口吸入。隨後,我將同時泡製較松的餌裝鉤下底(軟餌在中途開始化散,沉底后約2分鐘化散完)其結果就是不同,清晰見到浮標在緩緩上升半目后,不過數秒即下頓一目左右,這說明魚已大膽將餌吸入口中,揚竿即中魚,大小均在100克上下,這說這些不懂事的小傢伙對餌料的軟硬也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