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珧

殼略呈三角形的蒼黑色海蚌

江珧亦作“江鰩”,潮汕俗名:割豬刀、殺豬刀。亦作“江瑤”。一種海蚌。殼略呈三角形,表面蒼黑色。

形態與習性


表面具有放射肋,肋上有三角形略斜向後方的小棘。顏色淡褐到黑褐,幼時略透明。足絲髮狀,很發達。它以殼的尖端直立插入泥沙中生活,以足絲固著海底,成群聚集一起時,彷彿是海底的一片石林。它們一經定居以後,就終生不再移動了。江珧以一些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為主食,它的后閉殼肌很發達,約佔體長1/3以上,又大又圓,肉嫩味美,營養豐富,它的干製品就是江珧柱。江珧主要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沿海,我國以廣東、福建沿海產量最多。日本、墨西哥玻利維亞印度洋沿海國家,人們都把它當作一種美味食品。
江珧
江珧

生長環境


多分佈於潮下帶,殼長150(40~220) mm以內的小個體大都生活於低潮區,殼長250(185~350)mm的大個體分佈於50 m以內的潮下帶。泥沙、中沙和粗沙或軟泥底質、浮泥少、沙佔60% ~80%、水流平緩、風浪小、水面平靜的內海灣區域分佈較多。營半埋棲附著生活,當幼蟲下沉附著后,一般終生不再移動。常以殼之尖端直立插入泥沙中,同時以足絲固著於沙粒上,以寬大的後部露出底面生活。經三地12處生境觀察發現,與甲殼動物多毛類環節動物、棘皮動物、海藻群聚率達85%以上。也常與腔腸動物、腕足動物豆蟹(Pinnotheres sp.)和大開腹蛤(Gastrochaena grandis)群居。

口味鮮美


肉柱味鮮美,為海味珍品。宋蘇軾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詩:“似開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宋劉子翚《食蠣房》詩:“江瑤貴一柱,嗟豈棟樑質。”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二·海月》:“《王氏宛委錄》云:‘奉化縣四月南風起,江珧一上,可得數百。如蚌稍大,肉腥韌不堪。惟四肉柱長寸許,白如珂雪,以雞汁瀹食肥美。過火則味盡也。’”
在沿海有這麼一句俗語:海參鮑魚江瑤貝。也就是說,江瑤貝可與海參鮑魚相媲美。江瑤貝不僅口味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除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磷酸鈣維生素外,牛黃酸含量也特別高, 貝汁還是一種高級調味品。另外,江瑤貝柱還有補腎的作用,利五臟,療消渴,能消腹中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