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史鎮

河北省保定市蠡縣轄鎮

留史鎮,河北省保定市蠡縣轄鎮,位於地處蠡縣東部,西南距縣城17千米,東與肅寧縣為鄰,西連蠡吾鎮,南毗鮑墟鎮隔瀦龍河相望,北接大麴堤鎮、大百尺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5千米,總面積59.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留史鎮常住人口為51509人。

留史鎮因鎮政府駐留史村故名,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河北省百強鄉鎮”,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皮毛集散地、河北省特色產業發達鄉鎮。1953年,始設留史鄉。1958年,改留史公社。1984年,復設留史鄉。1985年,改名留史鎮。截至2020年6月,留史鎮轄2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留史村。留史鎮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蠡縣麻山藥的種植地。

2013年,留史鎮農業總產值1.24億元,佔全鎮總產值的30%,農民人均純收人4932元。工業總產值1.41億元,佔全鎮總產值的34%。2018年,留史鎮有工業企業159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歷史沿革


留史鎮地理圖
留史鎮地理圖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曾分別屬蠡縣四區、六區、八區。
1953年,始設留史鄉。
1957年,復設留史鄉。
1958年,改留史公社。
1984年,復設留史鄉。
1985年,改名留史鎮。
196年1月,趙河庄鄉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留史鎮位於地處蠡縣東部,西南距縣城17千米,東與肅寧縣為鄰,西連蠡吾鎮,南毗鮑墟鎮隔瀦龍河相望,北接大麴堤鎮、大百尺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5千米,總面積5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留史鎮地處華北平原,地面平坦開闊。土質多為沙壤。

氣候

留史鎮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春多風乾燥,夏多雨炎熱,秋天高氣爽,冬乾燥寒冷,四季分明。全年主導風向為南南西風。多年平均氣溫12.7℃,無霜期19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28.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68.4毫米。

水文

留史鎮境內瀦龍河流經,境內長7.5千米。

自然災害

留史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氣象災害、生物災害等。氣象災害包括旱澇、乾熱風、冰雹、霜凍、暴風雨;生物災害包括農作物病蟲害。旱澇災害突發性較強,一場暴雨即決定旱澇。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轄留史村、朱佐、西王村、東代庄、中白樓、南白樓、北白樓、王家營、劉家營、臧家營、周家營、繆家營、杜家莊、西齊莊、東齊莊、大王村、李家佐、趙河庄、西曹佐、東侯佐、西侯佐、東曹佐、北五夫、中五夫、西五夫、賈町26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留史鎮轄2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留史村。
留史鎮區劃詳情
留史村王家營村繆家營村戴家莊村中五夫村東曹佐村西候佐村
西王村朱家佐村南白樓村劉家營村西齊莊村西五夫村東候佐村
大王村李家佐村北白樓村藏家營村東齊莊村趙河庄村——
賈町村杜家莊村中白樓村周家營村西曹佐村北五夫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轄區總人口5302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萬人,城鎮化率28%,另有流動人口3700人。總人口中,男性3.2萬人,佔60%;女性2.1萬人,佔40%;14歲以下8300人,佔15.7%;15~64歲38700人,佔73%;65歲以上1.1萬人,佔20.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5.1萬人,佔總人口的96%,有滿、回、蒙古、壯、朝鮮、彝、傣、哈尼、布依、達斡爾等少數民族320餘人。2013年,留史鎮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來846人。
截至2018年末,留史鎮戶籍總人口58891人。
2021年7月9日,蠡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留史鎮常住人口為51509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留史鎮農業總產值1.24億元,佔全鎮總產值的30%,農民人均純收人4932元。工業總產值1.41億元,佔全鎮總產值的34%。
2018年,留史鎮有工業企業159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第一產業

2013年,留史鎮耕地面積54661畝,人均1.03畝,全部為水澆地,糧食作物以種植玉米、小麥、豆類為主。2013年,留史鎮糧食總產量36580噸,經濟作物以廉山藥為主。特色養殖是留史鎮支柱產業,品種主要有水貂、狐狸、獺兔等動物,養豬7486頭,養羊12萬隻,家禽4.6萬隻。

第二產業

留史鎮主要以皮毛皮革經銷及深加工為主。蠡縣的皮毛皮革業主要集中在留史一帶,約有2000年歷史。鎮區內有留史皮毛專業市場為國家級批發專業市場,素有“四海客商集留史,舉步可得天下皮”之譽。集散於留史的皮毛有130多個品種,佔中國國內有價值皮毛大類的80%以上,其中既有馬、牛、羊、豬等一般粗皮,也有貂、狐、貉、獺等細皮,還有馬蹄毛、羊鬍子、黃狼尾和山羊絨
2013年,留史鎮有皮毛加工企業36家,工業總產值1.41億元,佔全鎮總產值的34%。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有商業網點890個,職工210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500萬元,比上年增長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有郵政局1處。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處,固定電話用戶1800戶,行動電話用戶3萬戶。

經濟建設

留史鎮面積39.4平方公里,土質多為沙壤,有耕地3.2萬多畝,主要農作物及經濟作物為小麥、玉米、花生、豆類,工業主要以皮毛皮革經銷及深加工為主。蠡縣的皮毛皮革業主要集中在留史一帶,歷史悠久,距今約有2000年歷史。鎮區內有留史皮毛專業市場為國家級批發專業市場,也是亞洲最大的皮毛集散地。素有"四海客商集留史,舉步可得天下皮"之譽。集散於留史的皮毛有130多個品種,佔中國國內有價值皮毛大類的80%以上。其中既有馬、牛、羊、豬等一般粗皮,也有貂、狐、貉、獺等珍貴細皮,還有馬蹄毛、羊鬍子、黃狼尾和有"軟黃金"之稱的山羊絨。留史的皮毛皮革業有著悠久綿長的歷史、精堪嫻熟的工藝技術。

文化


名字由來

留史鎮因鎮政府駐留史村得名。

地方特產

蠡縣麻山藥,河北省蠡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留史鎮為種植地。
蠡縣種植麻山藥已有2000餘年歷史。蠡縣麻山藥,棒葯:莖塊規則,粗細勻稱,長約50厘米左右。根須細密且長,嘴子子短,約10至15厘米,皮薄,質脆肉白,粘液濃稠,掰開能拉出細絲,口味綿甜酥麻,溫潤爽口,葯食兼用。紫葯:塊莖呈圓柱形,長40至80厘米,直徑1.5至4厘米,嘴子15至20厘米,外皮黑褐色,淺色皮上有紫色斑痕,鬚根稀;塊莖肉質肥厚,質地堅實,斷面色白,掰開能拉出細絲,粉性足,味香甜可口,葯食兼用。小白嘴:塊莖呈棒棍狀,長40至80厘米,直徑1.5至5厘米,麻山藥嘴子15至20厘米,根須細,外皮薄,肉質細而發麵,掰開能拉出細絲,味香甜可口,食葯兼用。
2005年2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蠡縣麻山藥”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交通


留史鎮有境內有蠡留公路、省道何蠡路等2條公路幹線交匯。
1985年,留史鎮建成客運站。2013年,留史鎮日發客車80班次,日均容量600餘人次。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有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4600人,專任教師310人,小學20所在校學生6043人,專任教師5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學生1450人,專任教師85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3年,留史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64萬元,比上午增長12.3%。

文化事業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處,各類圖書室26個,藏書43萬餘冊。

體育事業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設座椅890張,26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有鎮級衛生機構1個,診所2個,有床位146張。26個村村民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農村最低生活度陳戶221戶,人數288人,月人均110元,比上年增長83%。國家撫恤、補助各優撫對象356人,撫恤事業費111.6萬元,支出資金111.6萬元。

基礎設施

截至2013年末,留史鎮有110千伏供變電站1座;鎮區綠化面積18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