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鹿角膠的結果 展開
  • 鹿的角經水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
  • 白膠

鹿角膠

鹿的角經水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

鹿角膠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經水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鹿角膠味甘、咸,藥性溫。歸肝、腎經。鹿角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膠質、磷酸鈣等。

簡介


● 正名:鹿角膠
● 英文名:Lujiaojiao
● 拉丁名:Cervi Cornu Colla
鹿角膠
鹿角膠
● 別名:白膠、鹿膠

功效與作用


● 鹿角膠可以溫補肝腎、益精養血。
● 現代研究表明,鹿角膠有增強性功能的作用。
● 鹿角膠主要治療肝腎不足引起的虛勞羸瘦、陽痿遺精、腰膝酸冷、便血尿血、崩漏下血、陰疽腫痛。

注意事項


● 如果您有鹿角膠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鹿角膠。
● 陰虛陽亢及火熱內蘊者,禁止服用鹿角膠。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鹿角膠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鹿角膠前請諮詢醫生。

使用方法


● 鹿角膠一般需要化開后兌服,用藥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開水化開后兌服,常規服用劑量為每日3~6克。
● 鹿角膠可泡酒使用。
● ● 滋陰百補藥酒(內服):與熟地生地、制首烏等中藥配伍使用,能益氣助陽、滋陰瀉火,主要用於陰虛陽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筋骨痿弱,有助於改善由此引起的形瘦、自覺午後發熱、食少、腰酸腿軟等。有養生保健之功效。
● ● 延年百歲酒(內服):與大熟地、紫丹參、北黃芪等中藥配伍使用,能補氣活血、滋陰壯陽,主要用於早衰、體弱或病後引起的氣血陰陽不足,可緩解心悸氣短、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

食用事項


● 油膩、辛辣、腥膻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如有需求,請在食用前諮詢專業醫生。
● 如果鹿角膠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不良反應


● 目前,未見資料顯示鹿角膠有毒性作用,也未見有按規定劑量服用鹿角膠後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但如果有長期服用的需求,請先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用藥方案。
● 鹿角膠藥性溫,久服或過量服用,出現以下癥狀時,要停止服用。
● ● 口乾咽干
● ● 易怒
● ● 小便短赤
● ● 大便乾燥

選購方法


● 鹿角膠主要來源於梅花鹿和馬鹿。
鹿角膠
鹿角膠
● ● 梅花鹿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不可私自獵殺。主要分佈在吉林敦化、龍井、蛟河輝南通化柳河永吉靖宇雙遼,遼寧清源、鐵嶺、西豐北鎮等地區。
● ● 馬鹿主要分佈在新疆伊寧、尉梨、察布查爾、沙雅,黑龍江林口、佳木斯,內蒙古呼倫貝爾、赤峰,青海海北等地。
● 鹿角膠具有如下特徵:
● ● 鹿角膠:常為丁狀或扁方塊狀,紅棕或黃棕色,半透明,部分長層有黃白色的氣泡層。質地脆,容易破碎,斷面有光澤。鹿角膠氣味輕微,嘗起來有淡淡的甜味。
● 應存放於密閉容器內。

溫馨提示

● 請到正規藥店及醫療機構購買和使用。

藥物成分


● 乳鹿膏:能補氣養血、益腎填精,可用於治療腰腹冷痛、體弱面黃、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等。
● 三膠顆粒:能補腎、益氣、養血,可治療脾腎兩虛所致的疲倦乏力、頭暈目眩、腰腿酸軟,也可輔助治療缺鐵性貧血。
● 參鹿扶正膠囊(合劑):能扶正固本、滋陰壯陽、解毒散結,主要用於陰陽兩虛引起的神疲乏力、失眠健忘、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夜尿頻多、陽痿早泄,還可作為癌症放療、化療的輔助治療。
● 補腎益氣膠嚢:有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的作用,可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昏耳鳴、夜尿頻多等。
● 蠶鹿口服液:有補腎益髓、培元固本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氣虧虛引起的精神疲憊、肢體乏力、頭暈目眩等。
● 烏雞白鳳丸(片):具有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的功效,用於氣血兩虛、身體痩弱引起的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區別


● 鹿角膠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熬製成的膠塊,阿膠是馬科動物驢的乾燥皮或鮮皮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二者的功效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 鹿角膠和阿膠都能治療便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 ● 鹿角膠還有溫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可治療肝腎不足引起的虛勞羸瘦、陽痿遺精、腰膝酸冷、陰疽腫痛等。阿膠還可以補血滋陰、潤燥,能用於眩暈心悸、虛風內動、血虛萎黃、肌萎無力、心煩不眠、肺燥咳嗽等。

用藥誤區


● 誤區:鹿角膠可煎汁內服
● ● 鹿角膠一般不使用煎煮的方式服用,而是需要將膠質化開后沖兌服用。用藥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生產企業


伊犁全鹿製藥有限公司

批准文號


國葯准字Z65020031

執行標準


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